• 唐代的文学与私学
  • 唐代的文学与私学
  • 唐代的文学与私学
  • 唐代的文学与私学
  • 唐代的文学与私学
  • 唐代的文学与私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代的文学与私学

18 3.5折 52 九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岳敏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6

上书时间2024-05-17

良宇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岳敏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73660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9页
  • 字数 350千字
  • 丛书 文史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童岳敏所著的《唐代的私学与文学》从私学发展角度切入,来研究唐代文学发达与私学兴盛之间的因缘。主要涉及对唐代私学概况的梳理、唐代私学兴盛的政治文化背景分析、私人讲学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唐代的家学与文学的关系、唐代古文运动的私学性阐释,以及唐代的书院、初级教育和唐人隐读修业与文学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较全面地探讨唐代文学兴盛局面的形成和私学繁荣之间的内在联系。附录有相关唐代文学家族稽考。
【作者简介】
童岳敏,1976年生,江西玉山人。200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罗时进教授。现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在《文献》、《江海学刊》、《人文杂志》、《苏州大学学报》、《中国诗歌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项目各一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唐代私学的概述
第一节唐代以前私学的发展及演化
一、学校教育的产生
二、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
三、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勃兴
四、汉代私学的恢复与发展
五、魏晋南北朝时私学的兴盛
六、隋代私学的承前启后
第二节唐代的私学概况
一、私家讲学
二、家族教育
三、佛寺教育与书院教育
四、私塾与乡里村学
五、隐居读书
第二章唐代私学兴盛的政治文化背景
第一节唐代官学衰微及其原因
一、学风的僵化与败坏
二、学官地位的下降与素质的降低
三、官学教育与科考的矛盾
第二节科举制度与唐代私学
一、唐代的乡贡与私学
二、科举导向下的应举私学
第三章唐代的私人讲学与文学
第一节河汾之学与初唐文学观的建构
一、河汾设教与王通经学的复古更新
二、王道之志与王通经世致用的文学批评
三、河汾之学与唐初文学理念的架构
第二节唐代《文选》学的兴盛及其影响
一、唐代《文选》学的兴起
二、《文选》学与唐代科举
三、“熟精《文选》理”辨——兼论《选》体与齐梁体格
四、馀论
第三节《春秋》学派与中唐诗歌创作
一、《春秋》学派的兴起与经学革新
二、《春秋》学派的“以学干政”与元、白等讽喻诗人的经世诗风
第四章唐代的家学与文学
第一节唐代士族家学的门第背景及其应举的时代性
一、对门阀的推崇
二、守家风、讲家法
三、谱牒的修撰
四、婚媾的讲究
第二节唐代家训研究
一、唐代家训叙录
二、对唐代文人训喻诗文的考察
第三节唐文学家族研究(上)
一、文学家族兴盛的原由
二、文学家族的区域性及其分析
第四节唐代文学家族研究(下)
一、唐代文学家族藏书述略
二、文学家族家学因素的考察
三、家族的文学实践及家学的变异性
第五章唐代古文运动的私学性阐释
第一节古文运动与《春秋》学派
一、古文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基础
二、古文运动与《春秋》学派的关系
三、《春秋》致治之学与古文运动的经世文风
第二节唐代古文家的家学
一、古文家的家族门第背景
二、古文家的家学渊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古文运动的师承关系考述
一、早期古文运动的师承情况
二、韩门弟子考辨
第六章唐代的书院、初级教育与文学
第一节讲习应举的风宪与唐代书院的兴起
一、唐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讨
二、隐居读书的风气与早期书堂式书院
三、私家讲习书院的兴盛
第二节唐代初级教育著作述略
一、唐代初级教育的特点
二、著作述略
第三节唐代训蒙著述的文学性透析
一、蒙学视野中的咏史、咏物之作
二、《兔园策府》及一些初学类诗格所涵摄的诗文观
三、私塾、蒙学等初级教育对唐代诗歌的普及与传播
第七章唐代的隐读修业与文学
第一节隐读修业的文化背景及其特征
一、唐代隐逸观念的嬗变及其仕、隐的契合统一
二、科举制度对文人隐读山林的影响
三、隐读修业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唐代文人的隐读修业与创作
一、文人隐读的统计与分析
二、文人寄寺修学与创作
第三节隐读修业与唐人小说
一、美色际遇:文人的异类恋情
二、志怪杂谈、阴府梦幻:唐人好奇的文化心理及幽冥体验
三、科举仕宦与得道成仙:隐读士子的两种人生模式
四、馀论
结语
附录:唐代文学家族稽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