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 自识与反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识与反思

翻阅痕迹,自然旧

30 8.3折 36 八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梁康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2-02

版次1

印刷时间2006-10

印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素的书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扉页有购书者签名,最后一页空白页有购书章。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倪梁康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02-02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33466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21页
【内容简介】
  开卷伊始,首先要向读者表明的是:这是一部哲学书。而在说到“哲学”时,笔者每每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笔者认同一个古老的传统,亦即像乔治·米德那样深信,“一个时期的哲学总是解释这一时期最可靠的知识的尝试”。但笔者同时也认同哲学的当下处境,即认同鲁迪格·布普纳所陈述的一个事实:“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变得越来越谦逊。它的历史越长,破灭的希望越多,哲学表现得便越是矜持。”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绪贯穿在此项研究的整个进程中。对此心有灵犀的读者,或许在阅读本书时会萌发诸多的同感。
  接下来还要说明,这里所尝试的是一项概念史或问题史的研究。它带有一个方法与内容上的双重现象学思路轨迹:在研究方法的意义上,它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便提出的所谓“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之要求的顺应:这里所进行的是对一个哲学问题、并且是对近代欧洲哲学基本问题发展历史的追踪研究。除此之外,它还在课题内容的意义上应和了马克斯·舍勒的一个未竟意向,即撰写一部“关于人本身的自身意识的历史”;它应当是一部“人类自身意识在历史的突出点上随着新的跃进而完成的成长上升的历史。”
【目录】
卷首语
第一讲绪论(1)欧洲近代哲学的特征:求自识、究虚理
第二讲绪论(2)前笛卡尔的自识概念
第三讲笛卡尔(1)自身确然性的初醒
第四讲笛卡尔(2)主体性哲学的雏形
第五讲斯宾诺莎:方法反思观念的形成
第六讲洛克:自身意识作为人格同一性的前提
第七讲莱布尼茨:“良知”与道德意识
第八讲贝克莱:自我作为精神实体
第九讲休谟:自我的可疑性
第十讲康德(1)“自身意识”的双重性质与功能
第十一讲康德(2)自身意识的实践哲学意义
第十二讲费希特(1)从“自身意识”到“自我意识”
第十三讲费希特(2)自我的四重展开
第十四讲谢林:自身意识的历史性与自由的本质
第十五讲黑格尔(1)绝对精神的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
第十六讲黑格尔(2)自身确然性与良心的关系
第十七讲过渡:“现代”的界定——后黑格尔时代
第十八讲狄尔泰:历史-哲学中的“自向思义”与“理解”
第十九讲布伦塔诺:心理现象的“内感知”与“内观察”
第二十讲胡塞尔(1)意识的共现结构与自我的可疑性
第二十一讲胡塞尔(2)“原意识”与“后反思”
第二十二讲胡塞尔(3)纯粹自我的问题
第二十三讲海德格尔(1)形而上学基本态度中的人与存在
第二十四讲海德格尔(2)此在的基本性质之一:去存在
第二十五讲海德格尔(3)此在的基本性质之二:向来我属
第二十六讲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伦常明察方法与良知自由理论
第二十七讲萨特(1)自我的超越性
第二十八讲萨特(2)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
第二十九讲米德:自身意识理论的转换:发生性与社会性
第三十讲维特根斯坦:自身意识与私人语言的问题
第三十一讲赖尔:从分析的心智概念到分析的心智哲学
第三十二讲海德堡学派:自身意识的当代诠释与诘难
结束语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
引用文献目录
人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扉页有购书者签名,最后一页空白页有购书章。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