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诗学导论
  • 比较诗学导论
  • 比较诗学导论
  • 比较诗学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比较诗学导论

10 4.0折 25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临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跃红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H,870

上书时间2024-12-30

翰博雅致书屋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跃红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087770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2页
  • 字数 3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比较诗学导论》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多次为博士生、研究生、留学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等讲授“比较诗学”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立足比较诗学在中国的发展,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同时又反映出学科研究的前沿水准,从而认真撰写的一本既具有入门性,又具有相当创新意识的著作。《比较诗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从学科产生的学术语境、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已有的各种研究范式、不同的理论方法等方面,去总结梳理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理论方法特征。在集中介绍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式的理论方法的专门教材意义上,《比较诗学导论》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第一本。
【作者简介】
陈跃红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家。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组长。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目录】
序言
作者前言
绪论
第一章比较诗学的学科语境
第一节文艺研究的历史趋势
第二节比较文学深化的必然
第三节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
一、参照系与性质显现
二、古代文论参与现代理论发展进程的渴求
三、构建中国文论新话语的需要

第二章中西比较诗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问题意识
第二节历史相遇中的失衡
第三节非学科化时代的进展
第四节学科化建构时期

第三章基本概念的还原与展开
第一节文学与诗
一、文学
二、诗

第二节诗学与文论
一、诗学
二、文论

第三节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比较诗学”
一、知识传统与现代语境
二、“中国诗学”的现代内涵
第四节跨文化的文论对话

第四章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思路
第一节现代阐释学的认识超越
一、阐释学的历史由来
二、现代诗学阐释学的认识突围
第二节古今对话:传统诗学的现代性展开

第三节中西对话:互为主体的应答逻辑
一、对话是以人作为人的诸多共同性作为基本前提
二、对话是以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同性为先在条件
三、人类诗学话语的历史继承性和交流程度作为对话的基础
第四节读解模式:中国现代诗学阐释学的可能

第五章中西诗学对话的入思途径
第一节营造众声喧哗的理论语境
第二节在持续读解中走进对方
第三节寻找共同话题

第六章诗学语言的转换与互译策略
第一节视域融合与互译性“格义”
第二节语词的文化血统与合法化接受
第三节翻译的宿命与突围策略

第七章中西诗学对话的深度模式
第一节诗学对话关系的深度模式结构
一、文学的观念属性模式
二、文学的意义生成和阐释模式
三、文学的语言性存在模式
四、文学的文化一审美阐发模式
五、文学的学科性理论建构模式
第二节深度模式研究举例(一):文学的观念属性模式
第三节深度模式举例(二):文学的意义生成和阐释模式

第四节深度模式研究举例(三):审美—主题阐发模式
一、传统中国思想中的生命意识
二、生死一体,殊途同归
三、死亡焦虑与永生失望
四、悲剧与悲剧性
五、生命的道德价值
结语:比较诗学的学科存在及其学术意义
教学和阅读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