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金融与法学原创著作丛书
  •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金融与法学原创著作丛书
  •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金融与法学原创著作丛书
  •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金融与法学原创著作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金融与法学原创著作丛书

8 3.2折 25 九品

仅1件

山东临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红地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v33

上书时间2024-05-15

翰博雅致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红地 著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0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22204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6页
  • 字数 24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的原则、选择的依据和标准以及怎样选择过渡期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这一中心主题,从研究公开市场操作的理论和传导机制人手,以研究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为主线,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为对象全面研究了公开市场工具选择的基础及条件为背景,在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公开市场操作的途径,对利率、汇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中美两国在公开市场操作目标和传导机制方面的差异,研究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透明度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现状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本书对不同的工具进行了比较,并且分析了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欧盟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种类、选择的背景和成因,提出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T具选择的标准。本书对目前中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最主要的工具——中央银行票据的性质、使用的目的和作用、中央银行票据的局限性、中央银行票据的前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的构架和途径。本书注重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力图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际比较与国内分析相结合,特别对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最主要的结论是: 1.在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内生性,就内生货币而言,货币供应的变动要受到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货币供给越来越多地决定于经济过程的内部变动。 2.公开市场操作的原理实质上反映的是基础货币和债券之间的互换的关系。中央银行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方式是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债券,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控制基础货币的最终目的是影响货币供应量。 3.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的渠道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公布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另一方个面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数量,影响市场资金供求,进而影响利率水平。公开市场对汇率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利率的变动传导到汇率。 4.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是检验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开放程度的标志。中国公开市场透明度的标志是价格招标和数量招标。但是公开市场的决策过程不应该透明,如果透明度过高不利于操作,并且还会加大市场的振动。 5.能够充当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资产必须具备市场规模相当大,能够有效地发挥货币供应“蓄水池”的作用;应当是无风险的或风险很小的;它的市场价值不应该波动太大;不应该与微观经济主体和微观经济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这种资产的市场参与者应当尽可能广泛。 6.能够成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资产必须具有债券工具的一般特征;与基础货币的增减有着直接的关系;能够同度量的增减基础货币;能够适应中央银行的操作方法。 7.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轨国家,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约束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操作工具。 8.中央银行票据作为现阶段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导工具,是一种无奈但确实是现实的选择。 9.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的原则有:工具的使用应该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运行需要;应满足与财政政策配合的需要;考虑中国国债发行的制约。 10.有五种途径可以解决操作工具的短缺:大力发展政府的债券市场;发行以国家外汇储备为资产基础的外汇储备债券;积极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发行以中央银行为债务人的中央银行票据以及将各级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借款和透支证券化。 11.未来的操作工具构架应该是体现以国债为主的其他操作工具并行的 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操作工具群。在这个构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是第一位的,所有工具的使用都应该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都要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操作平台的搭建。 12.公开市场操作及改进的方向。主要是对操作目标的改进、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对操作过程和结构进行改革、加大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防范操作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
【作者简介】
张红地,研究员,在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业获博士学位。多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学院和日本大藏省学习进修。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著有《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贷
【目录】
丛书前言



内容摘要

导论

1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原理

  1.1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原理

    1.1.1 中央银行方程式及基础货币供应

    1.1.2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础

    1.1.3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

  1.2 公开市场操作的途径

    1.2.1 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创造货币的影响

    1.2.2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传导机制

  1.3 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与汇率的影响

    1.3.1 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的影响

    1.3.2 公开市场操作对汇率的影响

2 中美两国公开市场操作比较

  2.l 中美两国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差异

    2.1.1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及途径

    2.1.2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及途径

    2.1.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

    2.1.4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缺憾

  2.2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决策过程

    2.2.1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作用

    2.2.2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2.2.3 关于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有关法律规定

    2.2.4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程序

    2.2.5 为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准备的有关材料

    2.2.6 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程序

  2.3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议事机构及决策过程

    2.3.1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体系和决策机构

    2.3.2 中国货币政策议事机构

    2.3.3 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程序和为会议提供的材料

    2.3.4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决策与具体操作过程

  2.4 中国货币政策与公开市场操作的透明度

    2.4.1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与要求

    2.4.2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完全透明

    2.4.3 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2.4.4 公开市场操作透明度

    2.4.5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透明性标志——价格招标与数量招标

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背景与现状

  3.1 中国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金融背景

    3.1.1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经济背景

    3.1.2 公开市场操作的体制背景

  3.2 公开市场操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3.2.1 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情况

    3.2.2 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阶段

    3.2.3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经验

    3.2.4 公开市场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

  3.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3.1 国债债券市场提供的操作平台有限

    3.3.2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不足

    3.3.3 超额准备金制度的制约

    3.3.4 公开市场操作科学性有待提高

    3.3.5 进一步增加操作的灵活性

4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标准与比较

  4.1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的标准

    4.1.1 选择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标准

    4.1.2 操作丁具对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制约

    4.1.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过程

  4.2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比较

    4.2.1 公开市场的主导操作工具:国债

    4.2.2 公开市场主要操作工具:政策性金融债

    4.2.3 公开市场操作的辅助工具:中央银行券

  4.3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1 英格兰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2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3 欧洲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4 日本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5 四大中央银行可交易的品种选择

    4.3.6 欧洲中央银行及日本银行操作工具多样性的原因

5 中央银行票据——一个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5.1 中央银行票据的概念、发行的背景与目的

    5.1.1 中央银行票据的概念

    5.1.2 中央银行票据的性质

    5.1.3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的目的

    5.1.4 中央银行票据的发展过程

    5.1.5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的方式

    5.1.6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意义和作用

  5.2 对中央银行票据的认识

    5.2.1 与国债相比发行目的不同

    5.2.2 由现阶段国债市场发展水平决定

    5.2.3 一个较好的对冲工具

    5.2.4 影响市场流动性

    5.2.5 一种较好的回购工具

  5.3 中央银行票据的局限性

    5.3.1 中央银行票据——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5.3.2 中央银行票据的对冲成本问题

    5.3.3 中央银行操作的公正性及对国债的影响

    5.3.4 交易方式对中央银行票据的制约

    5.3.5 结论

  5.4 中央银行票据的发展前景

    5.4.1 中央银行票据——一种阶段性的操作工具

    5.4.2 很难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5.4.3 发达国家不再采用中央银行票据操作

    5.4.4 中央银行票据退出的前提条件

6 未来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构架

  6.1 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改进原则

    6.1.1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的原则和途径

    6.1.2 未来最主要的操作形式:回购协议

    6.1.3 未来操作工具的基本构架

  6.2 中央银行对冲政策的选择

    6.2.1 我国对冲政策选择的难点

    6.2.2 对冲政策的选择

  6.3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6.3.1 操作目标的改进

    6.3.2 发展债券市场提供广阔的操作平台

    6.3.3 公开市场操作框架和程序的改革

    6.3.4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6.3.5 操作工具风险的防范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后介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