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一流书家广艺舟双楫成书135周年纪念版)(精)

全新正版,出版社直发

50 5.7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康有为/责编:程新蕾/许晓善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21839

出版时间2024-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273页

定价88元

上书时间2024-03-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近代书法论著,影响中国书法史一代书风,中国书法的美学解读与大成之作。是晚清以来*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从思想性上说,《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也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该书除原有内容外,配有130幅书法碑帖图片,160个完整注释详细讲解。

全书六卷二十章,叙目一篇,各章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卷一、卷二是讲书体源流的,卷三卷四是评论碑品的,卷五卷六是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的,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

叙目

卷一

 原书第一

 尊碑第二

 购碑第三

卷二

 体变第四

 分变第五

 说分第六

 本汉第七

卷三

 传卫第八

 宝南第九

 备魏第十

 取隋第十一

 卑唐第十二

卷四

 体系第十三

 导源第十四

 十家第十五

 十六宗第十六

 碑品第十七

 碑评第十八

 余论第十九

卷五

 执笔第二十

 缀法第二十一

 学叙第二十二

 述学第二十三

卷六

 榜书第二十四

 行草第二十五

 干禄第二十六

 论书绝句第二十七

康有为(1858~1927),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初年学习传统儒学。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开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形势险恶,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著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他把三世说推演为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后达到大同的境界。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非孔子之经”,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虎豺之强,龙凤之奇,不能造为文字,而人独能创之,何也?以其身峙立,首函清阳,不为血气之浊所熏,故智独灵也。凡物中倒植之身,横立之身,则必大愚,必无文字。以血气熏其首,故聪明弱也。凡地中之物,峙立之身,积之岁年,必有文字。不独中国有之,印度有之,欧洲有之,亚非利加洲之黑人、澳大利亚洲之土人,亦必有文字焉。秘鲁地裂,其下有古城,得前劫之文字于屋壁,其文字如古虫篆,不可识别。故谓凡为峙立之身,日人体者,必有文字也。以其智首出万物,自能制造,不能自已也。

文字之始,莫不生于象形。物有无形者,不能穷也,故以指事继之。理有凭虚,无事可指者,以会意尽之。若谐声、假借,其后起者也。转注则刘歆创例,古者无之。仓、沮创造科斗虫篆,文必不多,皆出象形,见于古籀者,不胜偻数,今小篆之日、月、山、川、水、火、草、木、面、首、马、牛、象、鸟诸文,必仓颉之遗也。匪惟中国然,外国亦莫不然。近年埃及国掘地,得三千年古文字,郭侍郎嵩煮使经其地,购得数十拓本,文字酷类中国科斗虫篆,率皆象形。以此知文字之始于象形也。

以人之灵而能创为文字,则不独一创已也。其灵不能自己,则必数变焉。故由虫篆而变籀,由籀而变秦分(即小篆),由秦分而变汉分,自汉分而变真书,变行草,皆人灵不能自己也。

古文为刘歆伪造,杂采钟鼎为之(余有《新学伪经考》辨之已详)。《水经注》称临淄人有发齐胡公之铜棺,其前和隐起为文,惟三字古文,余同今书。子思称今天下书同文,盖今隶书,即《仓颉篇》中字,盖齐、鲁间文字,孔子用之,后学行焉,遂定于一。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仓颉篇》不同也。许慎《说文叙》谓:“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今法、德、俄文字皆异,可以推古矣。但以之乱经,则非孔子文字,不能不辨;若论笔墨,则钟鼎虽伪,自不能废耳。

王愔叙百二十六种书体,于行草之外,备极殊诡。按《佛本行经》云:尊者阁黎教我何书(自下太子亏为说书)?或复梵天所说之书(今“婆罗门书”王有四十音是)、怯卢虱叱书(隋言驴唇)、富沙迦罗仙人说书(隋言华果)、阿迦罗书(隋言节分)、菅迦罗书(隋言吉祥)、邪寐尼书(隋言大秦国书)、鸯瞿梨书(隋言指言)、耶那尼迦书(隋言驮书)、娑迦罗书(隋言拧牛)、波罗婆尼书(隋言树叶)、波流沙书(隋言恶言)、父与书、毗多荼书(隋言起尸)、陀毗荼国书(隋云南天竺)、脂罗低书(隋言形人)、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优波迦书(隋言严炽)、僧怯书(隋言等计)、阿婆勿陀书(隋言覆)、阿省卢摩书(隋言顺)毗耶寐奢罗书(隋言杂)、陀罗多书(乌场边山)、西瞿耶尼书(须弥西)、阿沙书(疏勒)、支那国书(即此国也)、摩那书(科斗)、末荼叉罗书(中字)、毗多悉底书(尺)、富数波书(华)、提婆书(天)、那罗书(龙)、夜义书、乾闼婆书(天音声)、阿修罗书(不饮酒)、迦罗娄书(金翅鸟)、紧那罗书(非人)、摩喉罗伽书(天地)、弥伽遮迦书(诸兽音)、迦迦娄多书(鸟音)、浮摩提婆书(地居天)、安多梨义提婆书(虚空天)、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逋娄婆毗提诃书(须弥东)、乌差婆书(举)、腻差婆书(掷)、娑迦罗书(海)、跋阁罗书(金刚)、梨伽波罗低犁伽书(往复)、毗弃多书(食残)、阿省浮多书(未曾有)、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伽那那跋多书(等转)、优差波跋多书(举转)、尼差波跋多书(掷转)、波陀梨伝书(上句)、毗拘多罗波陀那地书(从二增上凶)、耶婆陀输多罗书(增上句已上)、末荼婆哂尼书(中流)、梨沙邪婆多波惨比多书(诸山苦行)、陀罗尼卑义梨书(观地)、伽伽那卑丽义尼书(视虚空)、萨蒲沙地尼山陀书(一切药草因)、沙罗僧伽何尼书(总览)、萨婆韦多书(一切种音)。《三藏记》云:先觉说有六十四种书,鹿轮转眼,神鬼八部,惟梵及怯楼为胜文。《酉阳杂俎》所考,有驴肩书、莲叶书、节分书、大秦书、驮乘书、特牛书、树叶书、起尸书、右旋书、覆书、天书、龙书、鸟音书,凡六十四种。然则天竺古始书体更繁,非独中土有虫、籀、缪、填之殊,芝英、倒薤之异,其制作纷纭,亦所谓人心之灵不能自己也。

P2-5

1891—1898七年中印刷达十八次,在康有为生前,日本就以《六朝书道论》为名翻印六版。近世论书中,无论赞成与否,都对这部书相当重视,可见《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在书学上的重要性。

本书总结清朝后期“碑学”,进行了系统思考与实践,成为“碑学”集大成者。提出书法审美理论,包含“元气说”“气象说”“壮美说”“气味论”等,影响甚大。

康有为进行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与梁启超一起发动戊戌变法,成为维新领袖。人称“南海圣人”,这样的一个人物创作的中国简明书法史,值得一读。

可著圣道,可发王制,可洞人理,可穷物变,则刻镂其精,冥绦其形为之也。不劬于圣道、王制、人理、物变,魁儒勿道也。康子戊、己之际,旅京师,渊渊然忧,悄悄然思,俯揽万极,塞钝勿施,格绌于时,握发热然,似人而非。

厥友告之日:“大道藏于房,小技鸣于堂,高义伏于床,巧奰显于乡。标枝高则陨风,累石危则坠墙。东海之鳖,不可入于井;龙伯之人,不可钓于塘。汝负畏垒之材,取桀术,取榈栌,安取汝。汝不自克以程于穷,固宜哉!且汝为人太多而为己太少,徇于外有而不反于内虚,其亦阁’于大道哉!夫道无小无大,无有无无。大者、小之殷也;小者、大之精也。噍螟’之巢蚊睫,噍螟之睫,又有巢者;视虱如轮,轮之中,虱复傅缘焉。三尺之画,七日游不能尽其蹊径也。拳石之山,丘壑岩峦,窗深宵曲,蠛蠓'蚋生,蛙蜈之衣,蒙茸茂焉;一滴之水,容四大海,洲岛烟立,鱼龙波谲,出日没月;方丈之室,有百千亿狮子广座,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反汝虚室,游心微密,甚多国土,人民丰实,礼乐黼黻’,草木茏郁。汝神谭其中,弟靡其侧,复何鹜哉!盍黔汝志,锄汝心,息之以阴,藏之无用之地以陆沉。山林之中,钟鼓陈焉;寂寞之野,时闻雷声。且无用者,又有用也。不龟手之药,既以治国矣。杀一物而甚安者,物物皆安焉。苏援一技而入微者,无所往而不进于道也。

于是康子翻然捐弃其故,洗心藏密,冥神却埽。摊碑搞书,弄 翰飞素,千碑百记,钓午是富。发先识之覆疑,窍后生之宦奥。是 无用于时者之假物之游岁莫也。国朝多言金石,寡论书者,惟泾县 包氏,钚之扬之。今则孳。之衍之,凡为二十七篇。篇名如左:

原书第一

尊碑第二

购碑第三

体变第四

分变第五

说分第六

本汉第七

传卫第八

宝南第九

备魏第十

取隋第十一

卑唐第十二

体系第十三

导源第十四

十家第十五

十六宗第十六

碑品第十七

碑评第十八

余论第十九

执笔第二十

缀法第二十一

学叙第二十二

述学第二十三

榜书第二十四

行草第二十五

干禄第二十六

论书绝句第二十七

永惟作始于戊子之腊,寇购碑于宣武城南南海馆之汗漫舫'老树僵石,证我古墨焉。归欤于己丑之腊,乃理旧稿于西樵山北银塘乡之澹如楼,长松败柳,侍我草《元》焉。凡十七日至除夕述书讫,光绪十五年也。述书者,西樵山人康祖诒长素父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