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炉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理论与实践 签名

10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晓军 著;薛向欣;黄晓煜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V4

上书时间2024-05-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晓军 著;薛向欣;黄晓煜
  •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 2001-12
  • 版次 1
  • ISBN 9787810546973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6页
  • 字数 166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多年来结合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的一些基本冶金性能和工业实践尤其是鞍钢高炉的实践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调查,积累了较多的研究结果和数据,将这些总结成书,无论对深入研究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的冶金特征,还是对高炉长寿技术的推广,均应有诸多益处。

  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全书共分九章,黄晓煜和胡晓军同志参加了部分章节的写作。全书由薛向欣统稿。另外,东北大学的段培宁和杜刚同志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辽宁省分析测试中心的孙伟和李恒武同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何冠虎同志对化学和物理检测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武汉钢铁研究设计院的郝运中同志和鞍钢炼铁厂张殿有同志对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宝贵意见,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第1章 概论——普通高炉炉缸存在的问题

  1.1 高炉炉衬的过去与现状

  1.2 我国高炉炉缸破损情况的调查

   1.2.1 从破损机理分析

   1.2.2 从炉缸破损的形状上分析

   1.2.3 从破损的位置上分析

   1.2.4 炉缸环裂缝及其中存在渣铁的原因

 参考文献

第2章  自焙炭砖炉缸的发展

 2.1  自焙炭砖炉缸的发展过程

   2.1.1 自焙炭砖的产生和应用

   2.1.2  自焙炭砖的特点和应用效果

 2.2 自焙炭砖的自焙过程和机理

   2.2.1 低温焙烧和黏结剂的焦化

   2.2.2 高温焙烧

   2.2.3  自焙炭砖的石墨化过程

 2.3 四种炉缸结构的特点和第三代自焙炭砖炉缸的产生

   2.3.1 我国的综合炉底结构

   2.3.2  日本高炉炉缸的结构

   2.3.3 美国UCAR公司高炉的炉缸结构

   2.3.4 法国SAVOIE公司高炉的炉缸结构

   2.3.5 第一代自焙炭砖炉缸

   2.3.6 第二、三代自焙炭砖炉缸

 参考文献

第3章 自焙炭砖的石墨化过程

  3.1  自焙炭砖的“妒内烧成”理论

    3.1.1 低温焙烧和黏结剂的焦化

  3.1.2 高温焙烧

    3.1.3 自焙炭砖的石墨化过程

  3.2 不同石墨化率自焙炭砖的制备

    3.2.1 石墨化率的确定

    3.2.2 石墨化过程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自焙炭砖的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

  4.1 不同自焙条件下自焙炭砖的显气孔率测定

  4.2 不同自焙条件下自焙炭砖的体积密度测定

  4.3 自焙炭块的气孔分布

    4.3.1 真密度的测定’

    4.3.2 EPM测定气孔形态

    4.3.3 炭砖孔隙度与铁液渗透的实验考察

    4.3.4 全气孔率(pq)

    4.3.5  比孔体积(Vb)

    4.3.6 铁液在自焙炭砖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第5章 自焙炭砖的热性能

  5.1  自焙炭砖的比热

    5.1.1 不同自焙条件下自焙炭砖的焓变及比热的获得

……

第6章 自焙炭砖与铁液和含FeO渣的作用

第7章 刚玉莫来石砖与含Al2O3渣的作用

第8章 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在大型高炉上的应用

第9章 鞍钢7号高炉自焙炭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的结构特点与中修调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