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译学研究
  •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译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译学研究

160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晓梅 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中201

上书时间2024-05-16

华宇旧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晓梅 著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313127488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4页
  • 字数 36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译学研究》首先提出了关于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的构想,对于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进而,围绕实践哲学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实践、人和反思,分别探讨了翻译实践活动的特点、翻译中主体的特征、翻译伦理问题以及翻译批评应当持有的理性观。
【目录】
绪论
第1章关于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的构想
1.1何为实践哲学
1.2实践哲学对于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2.1核心概念:实践与实践哲学
1.2.2基点转换: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
1.3将实践哲学引入翻译研究的构想
1.4本章小结

第2章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2.1语文学译学范式:直觉主义哲学观
2.1.1直觉主义哲学观
2.1.2语文学译学范式与直觉主义哲学观
2.1.3语文学译学范式研究概况
2.1.4语文学译学范式的特点和贡献
2.1.5语文学译学范式的不足
2.2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主体意识哲学观
2.2.1主体意识哲学观
2.2.2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与主体意识哲学观
2.2.3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研究概况
2.2.4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的特点和贡献
2.2.5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的不足
2.3解构主义译学范式:哲学解释学哲学观
2.3.1哲学解释学哲学观
2.3.2解构主义译学范式与哲学解释学哲学观
2.3.3解构主义译学范式研究概况
2.3.4解构主义译学范式的特点和贡献
2.3.5解构主义译学范式的不足
2.4本章小结

第3章实践哲学理论框架中的翻译研究
3.1实践:关注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3.2人:类、社会和个性的统一性存在
3.3反思:由事实判断走向价值评价的翻译批评
3.4本章小结

第4章实践哲学的发展对于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4.1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开山
4.1.1实践与生产的区分
4.1.2实践:趋向善的反思行为
4.1.3知识的划分
4.1.4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2康德:先验的实践哲学
4.2.1哥白尼式的革命
4.2.2实践理性
4.2.3康德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3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
4.3.1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思想
4.3.2从意识活动到实践活动
4.3.3社会实践活动的交往性
4.3.4对于自然科学的尊重与支持
4.3.5对于人的理解
4.3.6人的异化
4.3.7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4海德格尔:存在的实践哲学
4.4.1关于存在的追问
4.4.2何为“此在”
4.4.3个体生存的意义
4.4.4此在与他者的关系
4.4.5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5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
4.5.1伦理知识的重新强调
4.5.2理解中的偏见
4.5.3视域融合
4.5.4人在语言中的栖居
4.5.5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6哈贝马斯:交往的实践哲学
4.6.1对于知识的分类
4.6.2普遍语用学
4.6.3交往行为
4.6.4话语伦理学
4.6.5哈贝马斯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7本章小结

第5章翻译:基于实践维度的思考
5.1翻译: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跨文化交往实践活动
5.1.1翻译活动的实践性
5.1.2翻译活动的历史性
5.1.3翻译活动的人文性
5.2译者与文本:理解性的实践活动
5.2.1文本对于译者的遮蔽
5.2.2译者对于文本的去蔽
5.3译者、作者和读者之间调节性的交往实践活动
5.3.1译者与作者:历史性的对话式理解
5.3.2译者与读者:交往中的认同
5.3.3译者与批评者:批判性的价值判断
5.4译者与社会:意识形态构建与批判的实践活动
5.4.1社会对于译者意识形态的构建
5.4.2翻译中权力话语的影响
5.4.3从文化否定到文化超越
5.5本章小结

第6章翻译研究中的主体——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社会性的转变
6.1狄尔泰:人文精神与主体意识的觉醒
6.2胡塞尔:先验自我的提出
6.3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路径
6.4哈特曼:新存在论
6.5舒茨:社会学转向
6.6马克思:人的社会存在论与交往论
6.7哈贝马斯:主体的相互理解性
6.8本章小结

第7章翻译学的伦理研究与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
7.1翻译伦理问题的研究标志着译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
7.2实践哲学的人学观是开启伦理研究的关键
7.3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与普世伦理问题
7.4翻译研究与伦理的问题
7.4.1从翻译标准看翻译的伦理问题
7.4.2异化理论与伦理问题
7.5本章小结

第8章翻译研究中的理性反思
8.1翻译活动的理性缺位与标准迷失
8.2认知理性的缺陷与非理性的价值
8.3非理性的悖谬与建构主义思想的贡献
8.4本章小结

第9章实践哲学:让译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9.1生活世界及其相关理论
9.1.1何为“生活世界”
9.1.2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
9.1.3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9.2回归生活世界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9.3译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实践哲学
9.4本章小结

第10章结语:实践哲学——让译者改变世界
参考文献
致谢
主题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