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质量
¥
182
6.1折
¥
298
九品
仅1件
作者曹志洪、周健民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b18
上书时间2024-05-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志洪、周健民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26297
-
定价
2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09页
-
字数
104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土壤质量研究系列专著
- 【内容简介】
-
《中国土壤质量》以“973”项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用”(编号G19990118)的研究成果为主线编著而成,是“中国土壤质量研究系列专著”之一。《中国土壤质量》分四大部分:笫I部分(含第一至第三章)阐述土壤质量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土壤质量时空变异特征;第Ⅱ部分(含第四至第七章)阐述土壤圈层内、外的物质交换与土壤质量演变的关系;第Ⅲ部分(含第八至第十一章)阐述四大类耕地土壤的质量现状、演变规律、定向培育与持续利用;第Ⅳ部分(含第十二章)阐述已取得的进展、不足和展望。
《中国土壤质量》对从事土壤、地理、资源、环境、生态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教育和学习人员,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负责牛态、环境建设的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曹志洪,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全球土壤修复网络亚洲中心主任、韩国农业部学术顾问和三本国际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土壤农化研究,主持过多项国际合作和国家省部(院)级研究项目,多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英文60余篇、SCI收录46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7篇)。出版专著3本,编著中英文论文集各3部,主校翻译英文著作1部,多次获国和省部(院)级科技进步奖,1990年获国务院专家津贴,1992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江苏省劳模称号。
周健民,男,1956年7月生,汉族,江苏赣榆人,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农工党成员,200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赣榆县中学教师、1978年2月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专业学习、1982年2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室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其间:1987年6月至1988年7月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访问学者)、1989年1月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土壤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995年6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室副研究员、副主任、1997年1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室主任(1997年1月研究员)、1997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助理、1998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4月博士生导师)、199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2002年6月农工党省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2004年8月起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2005年5月农工党省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2007年5月农工党省委主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2007年12月起农工党中央常委、省委主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2008年1月任农工党中央常委、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十届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十届省政协委员。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土壤质量概论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及其功能
一、土壤的组成
二、土壤的功能
第二节土壤质量概念的沿革
一、不同时期土壤质量的概念
二、土壤质量的科学定义
三、“973”项日启动的土壤质量研究是我国现代土壤学发展的里程碑
四、土壤质量研究的战略目标是为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节土壤圈层理论与土壤质量研究
一、土壤圈层理论的科学内涵
二、土壤圈层理论是我国土壤质量研究的理论指导
第四节土壤圈层内外的物质交换是土壤质量演变的驱动力
一、我国的自然生态条件与土壤质量演变
二、人为活动与土壤质量演变
第五节我国土壤质量研究的内容、重点和特色
一、土壤质量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土壤质量研究的量化指标和评价体系
三、我国土壤质量研究的霞点
四、我国土壤质量研究的特色
参考文献
第二章土壤质量指标和评价咨询系统
第一节土壤质量的指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土壤肥力、环境和健康质量指标
三、土壤质量指标的筛选
四、土壤质量指标与土壤功能
第二节土壤质量指标的量化表达
一、七壤质量指标的分级
二、隶属度函数的建立和隶属度值的计算
第三节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土壤质量评价目的
二、评价的时空尺度与范围
三、土壤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
四、土壤质量评价模型
第四节四类重要土壤质量的基准
一、四类重要土壤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的确定
二、四类重要土壤肥力质量基准
三、上壤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基准
第五节土壤质量评价咨询系统(SQECS)
一、系统总体设计
二、土壤质量评价咨询系统的设计
三、系统的实现
四、系统运行环境
五、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异规律
第一节土壤质量时空变异的科学内涵与研究方法
一、土壤质量在时问尺度上的演化
二、土壤质量在空间尺度卜的变异
三、土壤质量时空变异研究的样点布置和样品采集的原理
四、土壤质量图的编制
第二节四大案例地区的土壤样品采集和研究方法确定
一、土壤采样点的布置与样品采集
二、资料收集
三、实验室样品分析
四、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因子与模型
五、土壤健康质量评价因子与模型
第三节案例地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一、上壤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土壤速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主要耕地土壤肥力质最的空间分异趋势
第四节最近20年主要耕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
一、土壤全氮的演变
二、土壤速效磷的演变
三、土壤速效钾的演变
四、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特征
第五节案例地区耕地土壤健康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一、重金属的空间分异
二、有机污染物的空问分异
三、土壤健康质最空问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第四章土-气间物质交换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第一节土-气间物质交换与全球变化
一、土壤碳、氮循环与气体交换
二、全球变化与土壤质量演变的关系
三、土壤利用管理对土-气间物质交换的影响
第二节土壤碳循环与土壤质最
一、土壤有机碳循环
二、中国土壤有机碳库
三、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演变
第三节土-气间CH4交换与土壤质量
一、CH4的生成、氧化和排放过程
二、稻FnCH4的排放规律
三、湿地CH4排放规律
四、土壤CH4排放鼠砰估
五、土壤埘大气CH4的氧化
第四节土-气间氧化哑氮(N20)交换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一、土壤氮素转化与N20生成
二、影响土壤N20排放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N2O排放量评估
第五节大气硫沉降对土壤硫平衡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一、大气硫沉降
二、大气硫沉降与硫平衡
三、大气硫沉降与上壤质量
参考文献
第五章土-水间的物质交换与水环境质量
第一节土-水间的氮素交换与水体环境质量
一、土壤氮素随径流向水体的迁移
二、土壤氮素随渗漏水向地下水的迁移
三、土壤氮素向大气排放及其随降水向水体迁移
四、向水体迁移的氮素来源主要是有机肥
第二节土-水间的磷素交换与水体环境质量
一、农田土壤磷素经由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
二、土壤磷素经由渗漏水的纵向迁移
三、土壤磷索迁移的模型
第三节残留农药在土-水问的迁移与转化
一、土壤和水体中农药的含量
二、土-水间农药的迁移
三、土、水中农药的降解
第四节土-水间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水质量
一、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
二、土壤中重金属的分级提取方法
三、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动态变化和分布
四、太湖水体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
五、太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形态分析
六、农田土壤重金属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和归宿
第五节土-水间物质交换对土壤质量的反馈
一、雨水与土壤质量
二、灌溉水与土壤质量
第六节阻截土壤污染物向水体迁移的对策和措施
一、控制肥料过量投入
二、科学利用畜禽废弃物
三、生态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四、稻田是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五、环湖(沿河)水陆交叉区生物缓冲带的建设
参考文献
第六章土壤-植物系统污染与修复及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第七章土一岩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土壤质量与人畜健康的影响
第八章红壤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第九章水稻土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第十章潮土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第十一章黑土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第十二章中国土壤质量研究展望
附录1表格索引
附录2图索引
附录3图片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