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50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怀玉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W9-4

上书时间2024-05-05

知名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怀玉 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214057402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凤凰文库
【内容简介】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目录】
主编的话
导言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模式及其当代反思
第一章社会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下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
第一节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影响
一俄国资本主义的诞生萌芽
二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俄国民粹派的资本主义观
一俄国民粹派的基本特征
二沃龙佐夫的“俄国资本主义行不通论”
三丹尼尔逊的“俄国资本主义不必要论”
四尤沙柯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微不足道论”
第三节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
一从民粹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
二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
三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是一种机械决定论
第四节早期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语境
一早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心路历程
二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形成语境
第五节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
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统一过程
二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
三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横向变化
四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
五俄国资本主义的“使命”
六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阶级结构的变化
结语: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历史价值

第二章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与社会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探索
第一节1905年革命与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
一从1905年革命到斯托雷平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革
二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
第二节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变化与民主革命道路的再认识
一列宁对俄国土地问题的研究
二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本质问题的重新理解
三对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第三节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再认识
一资本主义民主制:从基本肯定到基本否定
二从资本主义发展论到资本主义危机论

第三章第二国际理论范式的突破与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生成
第一节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内容分析
一一战之前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问题的初步认识
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生成历程
三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系统表述
四1914—1917年列宁其他相关著作对帝国主义的研究
第二节“综合创新”而非“完全独创”的列宁帝国主义理论
一对霍布森的“消费不足论”与“资本扩张论”的批判利用
二对拉法格关于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整体继承
三对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的部分借鉴
四对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的基本采纳
五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完全否定
第三节列宁对以往帝国主义理论模式的突破及其当代影响
一“帝国主义”概念的脉络与列宁的独特贡献
二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褒贬回应
第四节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价值
一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生产关系类型的科学揭示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学说的开拓与探索
结语: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与缺陷

第四章十月革命后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第一节十月革命后列宁资本主义观之概要
一对资本主义的利用发展和否定限制
二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和肯定”的认识过程
第二节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资本主义观的辩证法意义
一前进与退却: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辩证思考
二目的与手段: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价值定位
三利用与控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危险性
结语:十月革命后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世界经济体系与过渡时期理论视野中的帝国主义观
第一节布哈林在帝国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布哈林是一位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作家
二布哈林是从希法亭到列宁的中间环节
三布哈林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帝国主义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一研究帝国主义问题归根到底要从研究世界经济开始
二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化发展和帝国主义的产生
一资本主义生产集中化趋势与垄断资本主义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化发展及其尖锐矛盾
第四节帝国主义历史地位与“超帝国主义论”批判
一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范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的再生产过程
二帝国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超帝国主义论”批判
第五节帝国主义、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总危机
一《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的历史地位与方法论局限
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自觉主体”
三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资本主义组织化发展的高级形式
四“消极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体系崩溃”的历史一逻辑分析
第六节新经济政策时期布哈林对资本主义的最后理解
一关于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问题
二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三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问题
结语:一位“不完全了解辩证法”的帝国主义理论家

第六章斯大林的帝国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
第一节斯大林在资本主义理解史上的地位
一一位原创最少但影响最大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体系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历史奠基人
第二节“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与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判断
一从“列宁主义本质”之争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模式的确立
二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的矛盾与不平衡特征的论述及其意义.
第三节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论”到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论”
一斯大林对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理解
二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
第四节晚年斯大林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最后理解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历史语境与意义
……
第七章斯大林时代苏联学界对经济危机和龚断资本主义问题的探讨
第八章“后斯大林时期”苏联学界对国家龚断资本主义问题的新探讨
第九章“后斯大林时期”苏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