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名、艺名、别号的故事
  • 笔名、艺名、别号的故事
  • 笔名、艺名、别号的故事
  • 笔名、艺名、别号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笔名、艺名、别号的故事

32.64 6.8折 48 全新

库存199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颖震 张壮年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29875

出版时间2024-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08

印次1

印数3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8页

字数212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9787522529875

上书时间2024-09-09

九州出版社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冰心、张恨水等人的笔名故事;第二部分讲述了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常香玉、侯宝林、马三立等人的艺名故事;第三部分讲述了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别号故事。作者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讲述名人的笔名、艺名、别号来源,让读者读来饶有趣味,同时又增加了对于作家及艺术家的身世及作品的了解,能更好地体味作品的社会内涵,增加文学常识,同时也有助于自身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

作者简介:
张颖震,男,江苏省重点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全国文学校园社团模范指导教师;编撰出版《中国历史秘闻轶事》 《世界历史秘闻轶事》等书。
张壮年,男,资深文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出版有《中国历史秘闻轶事》 《世界历史秘闻轶事》 《中国地名的故事》 《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 《中国市花的故事》 《绰号里的廉政故事》等优秀历史文化普及读物 。其中,《中国历史秘闻轶事》 《世界历史秘闻轶事》图书版权输出到台湾地区,乃至韩国等出版机构,中文繁体字版入选台湾地区中学生历史课优秀课外读物。

目录:
一 笔名 1
1.“鲁迅”笔名做何解释 1
2.鲁迅有一百四十多个笔名 3
3.趣谈刘半农的笔名 6
4.柔石笔名的由来 9
5.瞿秋白的笔名 11
6.郭沫若有许多寓意深刻的笔名 13
7.老舍笔名的由来 15
8.巴金自谈“巴金”笔名的来历 17
9.茅盾最初的笔名是“矛盾” 19
10.冰心,一颗献给孩子的心 22
11.谈夏衍的几个笔名 25
12.趣话田汉之名 27
13.趣谈赵树理的笔名 29
14.艾芜笔名的由来 31
15.充满激情的柳亚子笔名 33
16.邓拓“马南邨”笔名的由来 35
17.萧乾的姓名和笔名 37
18.愤怒中得来的笔名 39
19.许地山的落花生精神 41
20.“小小红军”萧军和萧红 43
21.萧楚女并非楚楚动人的女子 46
22.张恨水之名寓意深刻 48
23.源于陈毅元帅诗句的笔名 50
24.寓意“没娘的孩子”的笔名 52
25.一个令人感动的笔名 54
26.刘长述“觉奴”笔名的深刻含意 57
27.韩素音笔名里的爱国情感 58
28.三毛自解“三毛”笔名 60
29.柏杨笔名和“柏杨精神” 63
30.金庸、古龙笔名的来历 66
31.男作家的女性笔名 69
32.充满情趣的笔名 71
33.两个特殊的笔名 73
34.趣谈相同的作家笔名 75
35.脂砚斋到底是谁 78
二 艺名 80
1.“梅兰芳”这个艺名的由来 80
2.“麒麟童”,一个将错就错的艺名 83
3.程砚秋三改艺名 85
4.盖叫天原名叫张英杰 87
5.汪笑侬艺名的故事 89
6.常香玉的本名叫张妙玲 91
7.牛得草艺名里的故事 94
8.猴王世家的艺名和诨号 96
9.丁是娥艺名的含义 100
10.骆玉笙的艺名叫“小踩舞” 102
11.侯宝林艺名的由来 104
12.马三立的艺名很有文化内涵 106
13.相声界的“常氏蘑菇兄弟” 108
14.聂耳得名趣话 110
15.“周璇”这个名字和“金嗓子”称号的来历 112
16.胡蝶的艺名是借用来的 114
17.牛犇艺名的来历 116
18.谢添名字的含意是“谢天谢地” 117
19.艺人改名拾趣 119
三 别号 121
1.“醉翁”欧阳修 121
2.“坡翁”苏轼 124
3.“放翁”陆游 127
4.“痴翁”史忠 129
5.“髯翁”于右任 132
6.“爬翁”钱玄同 135
7.“粪翁”邓散木 137
8.“桑苎翁”陆羽 140
9.自称“走狗”的艺术家 143
10.包拯“包龙图”等称号的来历 145
11.奸相严嵩的两个别号 147
12.“东床快婿”王羲之 149
13.“五柳先生”陶渊明 151
14.“濂溪先生”周敦颐 154
15.“亭林先生”顾炎武 156
16.“五斗先生”王绩 158
17.“青莲居士”李白 161
18.“樊南生”李商隐 163
19.“易安居士”李清照 165
20.秦观几个别号的由来 168
21.富有情趣的别号 171
22.“山谷道人”黄庭坚 173
23.洁癣画家“云林子” 175
24.“梅花屋主”王冕 178
25.“青藤道士”徐渭 181
26.“桃花庵主”唐伯虎 184
27.“苦瓜和尚”石涛 187
28.“八大山人”朱耷 190
29.“笈游道人”邓石如 192
30.“苦铁道人梅知己”吴昌硕 195
31.“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 199
32.“抱石斋主人”傅抱石 202
33.趣说张大千的别号 205
34.趣说林散之的别号 208
35.“补白大王”郑逸梅 211
36.“畏庐居士”林纾 213
37.“幽默大师”林语堂 216
38.“民国狂士”刘文典 220
39.“三不来教授”黄侃 223
40.“藏晖先生”胡适 226
41.“二一老人”李叔同 230
42.“磨剑室主”柳亚子 233
43.“鉴湖女侠”秋瑾 235
44.梁启超两个自号的含意 237
45.“五不居士”翁同龢 239
46.“洹上渔人”袁世凯 241
47.“天津青帮帮主”袁克文 243
48.“中国的山樵”孙中山 246
49.“双清楼主”何香凝 248
50.“布衣大佬”吴稚晖 250
51.“新潮老头”“周百科” 253
后 记 256

序言:
作家喜欢用笔名,艺人喜欢起艺名,文化名人、社会名流多有别号。
笔名、艺名、别号是文化领域特有的,文化的内涵丰富,历史韵味浓厚,别有情趣,引人入胜的内容,深受读者的喜爱,这也是作者编写《笔名、艺名、别号的故事》一书的缘由。
作家的笔名丰富多彩,家乡的山水、个人的经历、生活的处境、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国奋斗的激情、个人的爱好、生活的趣事都能融入笔名之中。作家在起用笔名时,多在文字和名称上精心推敲和修饰,很多精彩的笔名令人赞叹不已。
瞿秋白在《热血日报》上发表配合五卅运动的短文时,先后用了“热”“血”“沸”“腾”“了”五个笔名,这五个笔名连在一起便是一句响亮的战斗呼声:“热血沸腾了”。
作家刘半农喜欢写打油诗,他还特意为自己取了个“桐花芝豆馆主”的笔名。桐子、花生、芝麻、大豆都是打油的原料,用打油的原料作为喜欢写打油诗的作者的笔名,既贴切,又有趣。
艺人起艺名除注重辈分外,更注重艺名要鲜明响亮、招人喜爱,以此聚集人气、扩大影响。也有艺名很注重文化内涵,如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马三立原名马桂福,马三立是他自己起的艺名。马三立自我调侃他的艺名是“马剩下三条腿,对付着还能立得住”。其实,这个艺名文化内涵是很厚重的,“三立”指的是“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之文。
别号有自己起和别人命名两种。一般自己所起,则褒贬随意、蕴含丰富;别人所命,则嬉笑怒骂,诙谐幽默。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喜欢长袍马褂,穿圆口布底鞋,两个裤角塞在一双深色的长筒袜子里,就像一个乡下佬,不管是参加大典盛会还是亲友婚庆丧事都是这副打扮,为此,人们给他起了个“布衣大佬”的别号。而他自己则自称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刘姥姥”。这两个别号起得既形象又风趣。
笔名、艺名、别号里都有故事,且多有情趣,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便可获得知识,受到启迪。这也是本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所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有关报纸、杂志、著作中的一些资料,在此一并说明,并致以谢意。
2024年1月

精彩文摘:
茅盾最初的笔名是“矛盾”

中国当代文学巨匠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是一位富有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母亲陈爱珠是当地名医陈我如的独生女,很有文学修养。茅盾从小聪颖好学,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学根底。他酷爱《红楼梦》,达到了能背诵全书的地步,他的文坛好友郑振铎、夏尊、周予同等曾专门在酒桌上考验过他,随意点了一个回目,茅盾当即背诵,一字不差。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雁冰”取意于“鸿雁来宾”之说,本是“雁宾”二字,后改为“雁冰”。
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1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时,他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曾担任直属中央的联络员。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他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出任过董必武任社长的《民国日报》主笔,积极从事革命思想宣传。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他受到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转入地下。
1927年8月,茅盾陪妻子到上海养病。这期间,他回忆了五四运动以来革命从高潮到失败的经历,回忆了复杂而严酷的斗争情景,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这年的9月茅盾开始他中篇小说《蚀》的创作。《幻灭》《动摇》《追求》为《蚀》的三部曲。当他完成《幻灭》的写作要发表时,考虑到当时自己正被敌人通缉,不能再署真名沈雁冰,于是便用了“茅盾”这一笔名。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写在〈蚀〉的新版的后面》一文中详细说明了他取茅盾笔名的过程:“《幻灭》写成后,那时候只有《小说月报》还愿意发表,叶圣陶先生代理着这个刊物的编辑。可是,在那时候,我是被蒋介石政府通缉的人,我的真名如果出现在《小说月报》,将给叶先生招来麻烦,而且《小说月报》的老板商务印书馆也不会允许的;为了能够发表,我不得不用了这个笔名,当时我随手写了‘矛盾’二字,但在发表时却变为‘茅盾’了。这是因为叶先生认为‘矛盾’二字显然是个伪名,怕引起注意,仍然会惹麻烦,于是代我在‘矛’字上加上草头,成了‘茅’字。百家姓中大概有此一姓,可以蒙混过去。”
至于为什么要选“矛盾”作笔名,茅盾也有详细说明:“为什么我取‘矛盾’二字为名,好像是随手拈来,然而也不尽然。‘五四’以后,我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语的‘矛盾’一词的实际;1927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不但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清楚地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自然也不会不看到我自己生活上、思想中也有很大的矛盾,甚至言行也有矛盾,却又总以为自己没有矛盾,常常侃侃而谈,教训别人——我对这样的人就不大能够理解,也有点觉得这也是‘掩耳盗铃’之一种表现。大概是带点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的文人积习罢,于是我取了‘矛盾’二字作为笔名。”
茅盾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同时又是严峻残酷的矛盾中考验和磨炼了自己,逐渐成长为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写就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成为受人敬仰的一代文学巨匠。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年茅盾在北京去世。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