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与无线通信 未拆封
  • 移动与无线通信 未拆封
  • 移动与无线通信 未拆封
  • 移动与无线通信 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移动与无线通信 未拆封

未拆封

8 1.0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颜春煌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大书架

上书时间2024-05-15

春芳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颜春煌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2461845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1页
  • 字数 7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移动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新应用与技术,广泛且深入地探讨核心内容。全书共分5篇20章,内容包括解析电磁波的秘密:正确认知电磁波的无线通信作用和生物效应;认识无线通信的术语:1G、2G、3G与4G,合作式通信与中继技术,无线宽带上网;了解无线通信的环境:详解基站、无线基站与天线塔台等无线通信设施;移动与无线通信的应用:SMS、MMS、MVPN、公共无线局域网络、WiMAX、LTE、NFC、RFID以及移动商务等相关应用与开发技术;移动与无线通信技术:App、移动定位服务或云服务。
  本书每章前有学习概念的提示,章末附常见问题和课后习题,适合作为移动与无线通信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手机应用开发、云计算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篇 认识电磁波 

第1章 认识围绕着我们的邻居——电磁波 1 

1.1 简易电磁学 2 

1.2 认识电磁波 4 

1.2.1 电磁波的来源 4 

1.2.2 电磁波的种类 5 

1.2.3 电磁波的传播 5 

1.3 从电磁波的应用开始认识无线通信 8 

1.3.1 电磁波的应用——卫星与太空通信 8 

1.3.2 电磁波的应用——数字电视的原理 10 

1.3.3 与个人计算机有关的无线通信小常识 11 

1.4 电磁波的生物效应 12 

1.4.1 电磁波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 12 

1.4.2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电磁波的危害 13 

1.5 科技新发展——电磁波屏蔽材料 13 

常见问题 14 

课后习题 14 

第2章 承载信号的传输介质 15 

2.1 传输介质的种类 16 

2.2 导向介质 17 

2.2.1 双绞线 17 

2.2.2 同轴电缆 19 

2.2.3 光纤 20 

2.3 非导向介质 25 

2.3.1 红外线 25 

2.3.2 无线电微波 25 

2.3.3 无线电波 26 

2.4 可靠的通信方式 26 

常见问题 27 

课后习题 27 

第二篇 通信的原理与技术 

第3章 信号与通信 30 

3.1 认识信号 30 

3.1.1 信号的特征 31 

3.1.2 数据与信号之间的转换 35 

3.2 无线通信里使用的信号 36 

3.2.1 无线电频谱 37 

3.2.2 有线世界里的无限资源与无线世界里的有限资源 38 

3.3 传输的减损 38 

3.3.1 衰减 39 

3.3.2 延迟失真 40 

3.3.3 噪声 40 

3.3.4 信道容量与奈奎斯特带宽 41 

3.3.5 香农容量公式 41 

3.4 无线电波传输的原理与特性 43 

3.4.1 理论上预测的模型——大规模的传播模型 43 

3.4.2 理论上预测的模型——小规模的传播模型 47 

3.5 无线电信号强度的迷惑 56 

3.5.1 电压驻波比 56 

3.5.2 EIRP的定义 57 

3.5.3 测量的单位 57 

常见问题 59 

课后习题 60 

第4章 隐藏在信号中的信息 61 

4.1 通信信道的特征 62 

4.1.1 频域的特征 62 

4.1.2 时域的特征 63 

4.1.3 数字通信信道的基本限制 64 

4.2 数据与信号的转换 65 

4.2.1 数字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 65 

4.2.2 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 66 

4.2.3 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 67 

4.2.4 模拟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 68 

4.3 调制技术简介 68 

4.3.1 模拟调制技术 69 

4.3.2 数字调制技术 70 

4.3.3 数字调制技术的分类 75 

常见问题 78 

课后习题 79 

第5章 通信工程:多路复用与交换 80 

5.1 网络的形成 80 

5.1.1 交换的起源 81 

5.1.2 交换与多路复用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 82 

5.1.3 多路复用的起源 82 

5.2 架构网络的通信技术 83 

5.2.1 多路复用技术 84 

5.2.2 通信的协调 85 

5.2.3 交换技术 85 

5.3 多路复用与交换的设备 87 

5.3.1 多路复用器 87 

5.3.2 交换机 89 

5.3.3 网络接口 90 

5.4 容量工程 91 

5.5 移动交换中心 92 

常见问题 93 

课后习题 93 

第6章 无线通信的多路访问技术 94 

6.1 共享传输介质的原理 95 

6.2 有趣的隐藏节点问题 97 

6.3 无线访问技术简介 98 

6.3.1 无线多路访问技术的简单分类 98 

6.3.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99 

6.4 各种多路访问技术 99 

6.4.1 频分多址 100 

6.4.2 时分多址 101 

6.4.3 扩频多址 102 

6.4.4 空分多址 104 

6.4.5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104 

6.4.6 其他多路访问技术 107 

6.4.7 多样性的概念 107 

6.5 蜂窝系统的容量 108 

常见问题 108 

课后习题 108 

第三篇 从有线通信网络到无线通信网络 

第7章 电信网络 110 

7.1 从我们自己家里的电话谈起 110 

7.2 通信系统的架构 111 

7.2.1 通信网络的由来 113 

7.2.2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114 

7.3 通信网络与电信服务 115 

7.3.1 电信网络的服务与市场化 116 

7.3.2 国际电信法规变革一览 117 

7.4 无线网络与传统电话网络相连 118 

7.4.1 互连的组成 119 

7.4.2 互连的操作 119 

7.4.3 互连的类型 119 

7.5 通信运营商互连 120 

7.6 展望电信网络的未来 120 

7.6.1 PSTN的发展 120 

7.6.2 VoIP的原理 121 

7.6.3 无线智能网络 123 

7.7 企业电话系统的规划 124 

7.8 无线交换机 125 

7.9 无线本地回路 126 

7.9.1 无线本地回路的系统与架构 128 

7.9.2 WLL所采用的各种技术 129 

7.9.3 市场上WLL的设备与系统 130 

常见问题 130 

课后习题 131 

第8章 计算机网络 132 

8.1 数据通信与网络模型 132 

8.1.1 通信网络模型 133 

8.1.2 标准化 138 

8.2 常见的分类法 138 

8.3 局域网 139 

8.3.1 局域网协议与标准化 139 

8.3.2 共享传输介质的原理 140 

8.3.3 局域网的未来发展 141 

8.4 广域网 141 

8.5 网络软件系统 143 

8.6 鸟瞰计算机网络世界 144 

8.7 网络的规划 145 

8.7.1 需求分析与环境评估 147 

8.7.2 规划方法 149 

常见问题 150 

课后习题 151 

第9章 无线通信网络 152 

9.1 无线通信的定义与简单的分类 152 

9.1.1 无线通信网络简介 153 

9.1.2 从覆盖范围来看无线通信网络 154 

9.1.3 无线网络的架构 155 

9.1.4 无线网络的主要介质 156 

9.2 无线通信网络的历史 157 

9.3 无线通信的产品 159 

9.4 无线通信的网络模型 159 

9.5 无线通信的服务与覆盖的范围 164 

9.6 与无线通信相关的标准 165 

9.7 无线通信应用的分类 16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