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雄文献辑刊(全38册)z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扬雄文献辑刊(全38册)z

cwg

22350 7.5折 2980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俊

出版社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14292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其他

定价29800元

上书时间2024-09-05

博文古籍天下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扬雄文献辑刊(全38册) 
作者:     何俊   
出版社:  广陵书社  
ISBN:  9787555414292  
出版时间:  2020-05 
定价;29800

出版説明

一 揚雄生平
揚雄(公元前五三年—公元一八年),字子雲,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歷任黄門郎、太中大夫,不僅是一位以擅長詞賦和精通方言而聞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更是承繼孔孟之道的一代大儒,有『西道孔子』之稱,與李白、杜甫等一起被評爲四川十大歷史名人。揚雄一生主要經歷了成、平、哀及新莽四朝,而這也是豪族壯大、外戚專權、皇權衰落的政治劇烈動蕩時期,他雖然爲人簡易恬淡,不汲汲於富貴,但也難免隨時局的變化而升降沉浮。他的一生大致可用四個階段來概括。

在蜀生活和學習階段。揚雄雖然家境貧寒,但少有大志,好聖賢之學,不逐富貴,不憂貧賤。他曾拜博學而德高的嚴君平爲師,治學不拘泥於章句,好博覽群書和方言奇字,雖有口吃但愛静默沉思。他喜歡詞賦,因仰慕鄉賢司馬相如而仿其賦,後又因發現屈原之文遠過相如而憫其人、悲其文,並做《反離騷》《廣騷》《畔牢愁》以表達對屈原的哀悼以及自己的志嚮。他在蜀地生活了四十年,也許正因爲遠離朝廷以及蜀地相對自由的學術風氣,使得他能夠擺脱當時盛行的官方經學的桎梏,不以讖緯、章句或詞賦求取功名利禄,可以獨立地思考,遥繼孔子,成爲兩漢少有的具有獨立思想的純儒。
以賦名動京師的階段。元延二年(公元前十一年),揚雄四十三歲,至京師,因蜀人楊莊推薦而爲待詔,出入成帝左右。成帝每出行幸,皆令揚雄作賦,兩三年中就上奏有《甘泉賦》 《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四篇名賦。此四賦雖奉命而作,不免有歌功頌德之嫌,但構思巧妙,對成帝的鋪張奢侈亦有所諷諫。可惜的是,成帝雖愛其文,却並不爲其諷勸所動。
由賦轉文,潜心研究和著述的階段。四賦既奏,成帝大好之,使揚雄任黄門郎。然揚雄因『賦勸而不止』,開始認爲詞賦乃雕蟲篆刻之技,壯夫不爲,於是潜思天道人道之根本規律。他接受渾天説,並將其原理(天道)與儒家仁義禮智的道德政治(即人道)相結合,仿《周易》而作《太玄》。繼《太玄》之後,揚雄爲駁諸子非議,闡明孔子之正道,於是仿《論語》對人們常有的疑問一一作答,以爲法則,是爲《法言》。另外,又因成帝允許揚雄可在朝廷各處活動,他便利用此機會,查閲石渠秘書、訪問各地使者,然後整理成《方言》一書,這也達成了他喜歡搜集方言奇字的旨趣。在此其間,揚雄還寫有抒發其情感的《解嘲》《逐貧賦》《酒箴》等很有特點的散文。
侍莽階段。王莽稱帝以後,授揚雄太中大夫,於天禄閣校書。王莽始建國三年(公元一一年),劉歆之子劉棻有罪,揚雄因曾教其奇字而受牽連,害怕死於牢獄乃從天禄閣跳下,幾乎摔死,後得赦免。元太后死,揚雄奉王莽命作《元后誄》。其後,揚雄又仿司馬相如《封禪文》作《劇秦美新》篇,批判秦政之殘暴而宣揚新朝之功德。天鳳五年(公元一八年),揚雄卒於長安,享年七十一歲。

二 揚雄著作
揚雄的文章大多深奥晦澀,且多用奇字,尤以《太玄》爲甚。這不僅是他好方言奇字的旨趣的體現,而且與他『好古而樂道,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的志嚮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如桓譚所言,揚雄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於聖人,若使遭遇時君,更閲賢知,爲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漢書·揚雄傳》)。下面我們將簡單介紹下揚雄著作在後世的流傳情况。
成書類。揚雄的著書主要有《太玄》《法言》以及《方言》。《太玄》(又名《太玄經》)成書後,揚雄自己又做了解釋此書的《太玄經章句》,但至隋時已亡佚。此後,比較重要的《太玄》注疏性著作有晋范望《太玄經解贊》十卷、宋司馬光《集注太玄經》六卷(後四卷未完成)、明葉子奇《太玄本旨》九卷、清陳本禮《太玄闡秘》十卷等。不同於《太玄》在漢代的隱而不顯,《法言》一書在班固時已大行於世。後世流傳的《法言》版本主要分兩個系統,一是以晋李軌《揚子法言注》爲主的十三卷本,二是以司馬光《揚子法言集注》以及合李軌、柳宗元、宋咸、吴祕、司馬光注解的《纂圖互注揚子法言》爲代表的十卷本。在《法言》的注疏類著作中,清人汪榮寶的《法言義疏》旁徵博引,薈萃了歷代名家的研究成果,並加入大量的校釋和論述,可謂集大成之作。《方言》又名《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雖不見《漢書》著録,但據歷代衆多學者考證,應屬揚雄之作。後世流傳的關於《方言》的重要著作包括晋郭璞注《方言》十三卷、清戴震《方言疏證》十三卷、錢繹《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箋疏》十三卷等。另外,揚雄還有史學著作《蜀王本紀》以及小學著作《訓纂篇》,但皆已亡佚,唯清人有輯本。
詞賦、箴、誄等散文(詩文類)。揚雄的文集在新、舊兩《唐書》中皆有著録,但至宋時已佚,譚愈取《漢書》及《古文苑》所收共四十餘篇,編爲《揚雄集》五卷,今亦不存。其後,明汪士賢《漢魏六朝諸家文集》中收《揚子雲集》三卷,鄭樸編《揚子雲集》爲六卷,梅鼎祚輯《揚雄文紀》一卷,張溥《揚侍郎集》一卷,近人丁福保又有《揚子雲集》四卷等。

三 輯刊編纂目的及特點
關於揚雄的著作,已有《揚雄集》《太玄》《法言》《方言》等的校注本出版,爲揚雄研究提供了較爲可靠的文獻版本和校注。但同時也存在兩個缺點,一是校注本難免有缺陷,研究者没有衆多底本可供參閲、糾正;二是缺少對揚雄文獻全面而系統的梳理,限制了學者從整體視域進行研究。有鑒於此,我們編纂了這套《揚雄文獻輯刊》。
本輯刊的編纂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加入了評傳類文獻,從而共分爲三個部分,即揚雄評傳類文獻、揚雄成書類文獻、揚雄詩文類文獻。評傳類文獻主要包括《漢書·揚雄傳》及桓譚、蘇軾、曾紀澤等人對於揚雄的評論。《揚雄傳》是據揚雄自序而作,不僅内容豐富、全面,而且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是了解和研究揚雄的基本資料。桓譚是揚雄的好友,其《桓子新論》(今有輯本)中對揚雄多有記述,其史料價值亦不可忽視。至於收録的其他後世關於揚雄的評價,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古代儒學與政治、知識分子與政府的複雜關係。例如,揚雄不僅性情清净恬淡,不喜功名利禄,而且是繼承孔孟之道的大儒,所以在致力於復興儒家道統的北宋,受到柳開、司馬光等人極高評價。另一方面在朱熹等人看來,晚年侍莽、投閣、《劇秦新美》則是揚雄的人生污點,因此多有批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之子曾紀澤作爲晚晴的外交官,在内外交困現實與儒家理想的衝突下,揚雄的境遇也許引起了他的共鳴,除本輯刊所收《揚雄論》外,還著有《擬解嘲》一篇,這兩篇也是他僅有的體現其思想的文章。另外,由於陳本禮《太玄闡秘》後附有曾鞏、王世貞等人對揚雄的評論,此部分便不作重複收録。
本輯刊的另一個特點是在揚雄的著作類文獻(包括成書和詩文)部分,不僅收録了揚雄自身的著作,而且還搜集了歷代對這些著作的注疏、論述性文獻,以及它們的重要版本。這麼做的原因有二:一是由於年代久遠,關於揚雄著作的版本本身就具有差異,而且各版本都是與相應的注疏合爲一書的;二是可以從多種角度呈現揚雄的哲學、文學思想以及歷代對揚雄的研究,爲當代學者研究揚雄提供全面而豐富的可靠資料。比如,司馬光的《集注太玄經》版本衆多,但其中有四個最重要的底本,即明正統道藏本、明張士鎬刊本、附有許翰注的明抄本,以及包含司馬光、胡次和、陳仁子、林希逸注的永樂大典抄本,本輯刊皆有收録。
在編纂《揚雄文獻輯刊》的過程中,我們力求做到準確、全面並便於讀者使用。不過,由於學識有限,難免有錯訛、不當之處,還望方家不吝批評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