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与世界之中国(1820-1937):跨国和跨文化视野之下的历史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疗、卫生与世界之中国(1820-1937):跨国和跨文化视野之下的历史研究

72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成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博文古籍天下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成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74745
  • 定价 7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6页
  • 字数 38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和海通时代的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世界之中国”。然而,不同于以往研究凡涉及此议题的研究,作者较多关注国家意义上的外交、政治、军事等宏大主题,聚焦也多是高层政治精英或思想界、学界的领袖人物。
  《医疗、卫生与世界之中国(1820-1937)》希望从医疗、卫生史的层面,通过诸如中国地方社会、医疗传教士、华人医药、华人“肮脏”、烈性传染病、战地救援、公共卫生事业、防疫、检疫,以及上海、南京的禁娼运动等一系列具体案例的研究,更多关注日常生活史意义上的底层社会、普通民众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外来/本土、东方/西方、帝国/殖民、侵略/反抗、国家/社会、民众/精英、男性/女性之间的缠绕和互动,并重点讲述权力在身体层面上的现代性布控和运作,以及普通民众面对不断加强的控制,为争取、捍卫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总之,这是在跨国史及跨文化史的视野之下,一些关于近代中国社会如何面对健康与疾病、生与死的故事。

【作者简介】

  胡成,1954年生,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重点关注跨国及跨文化视野之下的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
  自2000年以来,胡成曾先后到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并承担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已出版的专著有《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道德重建》、《近代社会转型与史学反思》,并曾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读书》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新史学》等刊物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和思想评论等七十余篇。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鸣谢
绪论:在近代中国发现世界历史
第一章 地方社会与医疗传教士(1820—1928)
一、普通民众是否只是盲目排外
二、民众帮助及对中国认识的转变
三、生活境况和世俗意义上的感恩
四、经费来源和最好的病人
五、颇具包容性的文化发展
第二章 “西医东渐”过程中的本土影响(1820—1914)
一、如何让本土走到历史前台
二、儒家知识人及当地中医的治疗实践
三、侧重眼科手术及对华人助手的倚重
四、华人病家与医疗传教士的角色置换
五、不应被忽略的本土影响
第三章 华人医药与西洋医生(1835—1914)
一、西洋医生怎样治疗非外科疾病
二、了解华医药及华人对西药的反应
三、利用华医药和对病家的说服
四、内陆地区的限制和减少经济开支
五、与“适应”同样重要的相互援借
第四章 华人“不洁”与中外间的不同讲述(1861—1917)
一、华人何以被认为“不洁”
二、“不洁”被视为疫病之源
三、卫生景观改善与变革维新
四、文化优越感与民族主义抗争
五、社会变革与殖民控制的多重意象
第五章 经济扩张与烈性传染病(1820—1932)
一、烈性传染病何以频繁地跨区域流行
二、经济迅速扩张与南北间的密切往来
三、来往距离缩短和地理间隔的打通
四、大量流动人口聚集和居住环境的肮脏
五、疾病、医疗格局的现代转换
第六章 营口的战地救援和地方事权(1900—1907)
一、中国是否只被欺凌和宰割
二、俄国军事占领与日本军政署的成立
三、谋求加入国际红十字会与进入战地的交涉
四、日本的军事占领与归还地方事权的谈判
五、侵略/反抗不只发生在炮火纷飞的战场第
第七章 东北公共卫生事业的竞争(1905—1911)
一、公共卫生为何以对抗方式而展开
二、台湾经验移植与殖民医学的抢先开启
三、中国当局快速推进的公共卫生事务
四、创设巡警和卫生现代化成就的比拼
五、损人不利己的殖民医学
第八章 检疫、种族与租界政治(19108—191012)
一、华人为何要求自主检疫
二、种族矛盾激化与华人的抗争
三、华人上层的说服及外人让步
四、自主检疫和外人的刮目相看
五、华人参与租界政治的诉求
第九章 鼠疫蔓延期间的民众、精英和殖民者(1910—1911)
一、本土救助是否仅为“愚昧”
二、商民最初展开的自相救助
三、民众信任及商会的隔离病院
四、心理挫折及与检疫相关的竞争
五、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互助传统
第十章 在华西人的道德焦虑(1918—1924)
一、是否华人导致了娼妓泛滥
二、持续走高的禁娼要求
三、美国禁娼与外人的道德风化
四、各方反应及相关利益冲突
五、上海意义上的“白人负担”
第十一章 全球视野下的南京废娼(1927—1937)
一、南京政府为何首先厉行禁娼?
二、新政权对首善之都的风化整肃
三、扩展执法边界和娼妓的从良改造
四、社会反响及各种权力的布控
五、与快速工业化相应的社会规训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