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专著系列:中国复杂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理论与方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专著系列:中国复杂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理论与方法

预售 按需印刷

11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立志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博文古籍天下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肖立志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25990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专著系列:中国复杂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理论与方法》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际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国内油气探测需求,系统阐述核磁共振测井在中国复杂油气藏应用的理论与方法。从复杂油气储层流体核磁共振特性入手,介绍核磁共振测井对孔隙度、束缚水、渗透率、孔隙结构以及非均质性的响应特征,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运动对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的影响,孔隙尺度下核磁共振的响应机理等重要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进展。最后,讨论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方法与软件实现中的反演理论和影响因素等实际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专著系列:中国复杂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理论与方法》可作为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孔隙介质核磁共振等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石油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肖立志,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新邵县,1978-1982年在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和复旦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1991-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学习,获博士学位;1996年获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到诺丁汉大学学习,同年加入美国西方阿特拉斯公司,之后加入美国哈里伯顿公司休斯顿技术中心,从事核磁共振测井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工作,2002年底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先后在江汉石油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1绪论
1.1核磁共振测并发展回顾
1.1.1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发展
1.1.2核磁共振测井地层评价的发展
1.1.3我国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1.2复杂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核磁共振测井原理简介
2.1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基础
2.1.1极化过程
2.1.2核磁共振及弛豫过程
2.1.3横向弛豫时间的测量
2.1.4自旋回波串的采集过程
2.2核磁共振测井原始数据
2.3流体的核磁共振性质
2.3.1自由流体的核磁共振性质
2.3.2岩石孔隙流体的核磁共振性质
2.4岩石内部磁场梯度对核磁共振特性影响
2.4.1岩石横向弛豫T2分布随TE的变化
2.4.2岩石横向弛豫速率1/T2随升的变化
2.4.3岩石孔隙流体的受限扩散

3中国复杂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应用基础
3.1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确定方法
3.1.1测量模式
3.1.2数据处理方法
3.2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影响因素分析
3.2.1仪器采集参数
3.2.2井眼环境
3.2.3孔隙流体性质
3.2.4黏土矿物
3.2.5顺磁物质
3.3核磁共振测井束缚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3.1核磁共振测井束缚水确定方法
3.3.2影响因素分析
3.4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4.1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确定方法
3.4.2影响因素分析
3.5核磁共振测井确定孑L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5.1核磁共振测井孔隙结构确定方法
3.5.2T2分布与毛管压力资料反映岩石孔隙大小的相关性
3.5.3影响因素分析
3.6裂缝性油气储集层NMR测井响应特征
3.6.1裂缝性油气储集层NMR测井响应模型
3.6.2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
3.6.3地层条件的影响
3.6.4井眼条件的影响
3.6.5仪器天线长度的影响
3.6.6采集参数的影响

4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理论与方法
4.1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学
4.2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4.2.1油气水的核磁共振弛豫和扩散分布特点
4.2.2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方法
4.2.3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数据测量方法
4.2.4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反演方法
4.3(T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4.3.1方法原理
4.3.2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4.3.3实验测量与结果分析
4.4(T2,T1)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4.4.1方法原理
4.4.2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4.4.3实验测量与结果分析
4.5(T2,T1/T2)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
5运动对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的影响
6孔隙尺度下核磁共振响应机理
7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方法与软件实现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