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观舌法》,又名《费伯雄先生观舌法四拾条》,清孟河医家费伯雄氏亲授弟子门人之望诊神髓,史无刊印。原本系费氏亲授孟河马培之氏,马氏复传其侄马伯藩先生,由马伯藩门人闾震中手抄于民国十七年十月孟旬。斯本现藏常熟虞麓山房。古法橅印本。
费氏观舌法,费伯雄先生观舌法四拾条,清孟河医家费伯雄,马伯藩,闾震中
¥
680
九品
仅1件
作者费伯雄氏撰,马伯藩门人闾震中手抄
出版社常熟虞麓山房
年代不详
装帧线装
纸张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品相较优,实物拍摄。本书依照原本,采宣纸,古籍油烟墨,古法橅印,孔网首度公布。
- 商品描述
-
孟河医派孤本---《费氏观舌法》提要
《费氏观舌法》,又名《费伯雄先生观舌法四拾条》,清孟河医家费伯雄氏亲授弟子门人之望诊神髓,史无刊印。
原本系费氏亲授孟河马培之氏,马氏复传其侄马伯藩先生,由马伯藩门人闾震中手抄于民国十七年十月孟旬。斯本现藏常熟虞麓山房。
费伯雄(1800一1879) ,字晋卿,号砚云子,书室名留云山馆,为孟河医派奠基者与杰出代表、费家世医第七代传人、孟河四大家之首。是书列述观舌法四十条,详举舌诊的形状、鉴别、主病等,末附治则准绳,间带汤剂加减之法,博采众长,更参一己之所得,编撰而成。
费氏观舌法,以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通过细审,判断病情在气在血、入经入络、属脏属腑等。费氏辨证尤能留意天时、岁运、方土、察赋、嗜好、性情等因素,实所谓“各出手眼,补前人所未备”。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
《五法》云:舌者,心之窍也。脏腑有病,必见之于舌。若津液如常,此邪在表,而未传里也。见白苔而滑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未深入乎腑也。见黄苔而干燥者,胃腑热甚而熏灼也,当下之。见舌上黑刺裂破,及津液枯涸而干燥者,邪热已极,病势危甚,乃肾水克心也,急大下之,十可一生。至于舌上青黑,以手摸之,无芒刺而津润者,此直中寒证也,急投干姜、附子。误以为热,必危殆矣。是舌黑者,又不可概以热论也。
回溯伯雄氏遗书,世间仅存寥寥数种。1859年,经历数年笔耕之《医醇》廿四卷,著成欲刻之际,因翌年战乱,“坊刻定本与家藏副本,尽付祝融,求之二年,不可复得”。及至其泰兴避难,于泰兴古延陵寓所潜心追忆《医醇》中语,至1863年随笔录出《医醇賸义》四卷,内容“不及《医醇》十之二三”。即便业已残卷,梓印后随即盛行于世,后效者多取其法。
其余费氏存世著作尚有:《医方论》、《怪疾奇方》、《费批医学心语》、《费氏食养三种》:(《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清·文晟辑,费伯雄鉴定)、《食养疗法》),《留云山馆文钞》《留云山馆诗钞》等。
国子监祭酒王先谦先生,在费伯雄著作《留云山馆文钞》序中写道“今言医者,必首孟河费氏”。费氏咸同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论医戒偏戒杂。谓古医以和缓命名,可通其意,主张"和治"、"缓治"。师古而不泥,不趋奇立异,以平淡之法获效。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道光年间(1821-1850年),太后患肺痈,诏伯雄诊视,获愈。赐匾曰:"是活国手"。道光帝患失音,进药亦愈。赐联曰:"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纵观费氏存世医著诸条,均未见是书入列,俨然已成孤本。原本题为:《马费氏察舌法合录》之《费氏观舌法》,正文首署:《费伯雄先生观舌法四拾条》,与另本《马氏察舌法》马培之先生辑本,同结为一集。源于类例相从,民国十七年,由马伯藩氏门人闾震中先生抄录并订。兹为梳理孟河医派诸家之遗珍,我们归之于孟河费家著作,而由“翼天”氏书写之原扉叶---《马费氏察舌法合录》,仍照旧本。
【刊行者言】:
本次汇辑刊行之孟河医派珍本文献,内容涉及费、马、巢、丁等诸家,及其门人弟子传承之本,约计五十余种,可谓洋洋大观,又精益求精。虞麓山房历经多年之攒聚,在搜集孟河传本、考证异同的基础上,最终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悉索敝赋,汇而梓之。
我们在征询、调研孟河各家遗著的基本框架之时,深悉部分大纲细目,久已无存,憾不能求其崖略。纵使坊间示出自诩为孟河独本者,大多始末未详,故未能辨其真伪,质其精核,其优劣亦无法考订。其中,授受源流,盖因考证之所必资,已于今时尽废,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编辑善本的端绪。
有鉴于此,我们于庚子年岁末,集中选取孟河马培之氏之侄,深得马氏真传的马伯藩氏家藏本,并集伯藩门人闾震中氏之递藏本,为主要纂辑之母本,藉以补缀孟河前贤未成之编。
全辑原本每家之下,于书封处均冠以医家小传,藉考师承及学术渊源,类别清晰,通俗浅显,契合辑本之实。观岁月飘风流电,佳本荡为烟埃,斯簿录精审者,异佳有裁,实为稀见之物。前人有言:深锁嫏嬛饱蠹鱼,谓之拱璧之秘,大抵为仙宫奇室,萦回舒卷之珍,多所后学之未闻者。马氏家学,裒然成编,良非偶然。
本次汇梓的初步设想是:尽可能以辗转书肆不可访得之本,刊木以传。力求著录行欵,著者名号、序跋撰述等版本特征鲜明者,以为传承定本,目的使阅者能据以验证实物。
山人仅在少年时,略得家父授之药本初识,多年荒疎,然蒐集医籍之怀,经年未息。如此月积年累,亦有些许畸零掇拾。我们不敢与塞屋充箱,连簃照轸之藏家相提并论,只独取向来被书林忽见之医籍抄稿精粹,为津逮罕珠。尝虑区区愚人,只不过一介民间人士也,为经年庋藏岐黄秘本事,业力早已日绌。况惟入弗出,亦不足长此以往矣。
有幸的是,心力沦没之际,我们屡屡率梓的杏林医籍,获得了诸多中医药从业同仁的广泛褒誉,更是受到国内外中医药版本目录学家、中医药流派研究专家与学者的深切鼓励,令人悉受,个中真挚、诚恳、切中、透彻,间或严厉的学问教益。
关于本次孟河著作的整理付梓,我们要特别鸣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仁寿研究员的热忱鼓励,及其相关孟河医派框架性研究的学术支持。
尤其值得欣提的是:本次孟河专辑的陆续付梓,得到了孟河医派传承学会,暨常州孟河医派书院的通力合作,和顾书华会长的大力资助。张卫中秘书长对梓行的整体布局,作了悉心指导。
对于顾君经年庋藏孟河诸家之佳本,传承孟河医派绝学之高怀义举,山人每每引其为道友者于心,敬佩至深。而其以道义相契,致本山房屡承襄助之慷达,深感平生风义者,尤顾君之不苟也。
兹定本批次孟河专书,于扉叶处特署一行,经孟河医派传承学会授权之“孟河医派书院襄制”标识,一者为我们同举重振孟河医派义旗,携手并肩。一者为我们中年合力聚书,各自所耗的浩大岁月,留个印记。
我们希望,不禁神往珍籍之广大杏林中人,结墨缘书福,自有审音知味之君。得兼金之珍,当守流通之约。譬如谟觞之水,只为诚信志雅之士流径,如此也已。
固然,若有转录私刻者,定当千里必究。
落枫簃主人翁振鹏,谨识于虞麓山房,时在庚子季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