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辑要》,上、下卷,计两册,孟河丁泽周甘仁述,孟河马伯藩氏门人泰县闾震中,录于民国十七年七月。扉叶上题:“丁甘仁先生乃海上名医,及门满中国,现为中国医学家者,此为丁先生手辑脉学,收罗广博,足为世法,故抄录成册”。常熟虞麓山房藏本。
《脉学辑要》,丁甘仁,马伯藩,泰县闾震中,丁甘仁·未刊医籍
¥
880
九品
仅1件
作者孟河丁泽周甘仁述,孟河马伯藩氏门人泰县闾震中手录
出版社虞麓山房
年代不详
装帧线装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品相较优,实物拍摄。本书依照原本,采宣纸,古籍油烟墨,古法橅印,孔网首度公布。
- 商品描述
-
虞麓山房已出孟河医派之——丁甘仁氏《脉学辑要》简述
孟河珍籍——《脉学辑要》,上下卷,计两册,孟河四大家之一,丁泽周甘仁述,孟河马伯藩氏门人泰县闾震中录于民国十七年七月。扉叶上题:“丁甘仁先生乃海上名医,及门满中国,现为中国医学家者,此为丁先生手辑脉学,收罗广博,足为世法,故抄录成册”。原本现藏常熟虞麓山房。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江苏孟河人,先受教于其兄松溪(费伯雄之徒),继受业于圩塘马仲清,又从巢氏习外科,故通晓内科及外、咽喉科。丁氏先行医于苏州等地,后徙居沪上,先后设诊所于仁济善堂及凤阳路等处,临证多佳效,声誉日隆。
1915年始,与夏应堂、谢利恒等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及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又兴办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门墙桃李,遍及全国,丁氏内科医学得以逐步形成。他常与汪莲石、余听鸿、唐容川、张聿青诸同道相交往,吸取各家之长。
丁甘仁在学术上,推崇张仲景《伤寒论》,临证处方以六经辨证为纲。认为把握六经分治准则是分析病情、辨证用药的关键。曾谓,临证有两大法门:一为《伤寒论》之六经病,一为《金匮要略》之杂病,此二书为中医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二者不可缺一。丁甘仁于临床内、外、妇、幼、喉科及疑难杂症无一不精,而在医治外感热病方面更卓有成效。丁氏脉学,继承孟河蒋趾真、费伯雄氏脉学精髓,而每有灼见。其谓:“果能三部九候,指下分明,则病之浅深吉凶,人之穷通寿夭,皆可于二十七脉之中,决断其变化焉,人谓医道通乎天道,非虚语也。”强调虽脉诊有其精妙之处,然“病之名有万,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脉书欺人之语,不可全使。”
切脉之道,首要寸口。丁曰:“百脉会于寸口,如江河之潮终于海。”寸口之脉能知三因之百病,三部九候及二十七脉均可探究疾病之深浅、吉凶,甚至生命之夭寿。因寸口为脉之要会,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居本节后“太渊”,外屈于寸口而行“经渠”,上走入腋下,络肺,是乃经脉走入四脏。肺居胸中,主气,乃宗气积聚、升降出入之所,五脏之气皆属肺,肺朝百脉。肺司呼吸而贯通心脉,气之推行则血行不息;肺亦主内脏气血之功能,灌注于脉道。
因此,寸口之脉,可测知人体健康与疾病的信息。先生之说:“诚不谬也。” 脏腑分配 按证取经论脏腑与寸口脉之对应,《内经》以左寸为心、膻中;左关为肝、胆;左尺为肾、腹中;右寸为肺、胸中;右关为脾、胃;右尺为肾、腹中。 汇以叔和、濒湖、景岳诸家之说,而以濒湖为准。然先生综述诸家各有其理,当按证取经,此辨脉之法。
邪正八要,识脉机奥 “辑要”说能穷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之奥,便知表里、寒热、盛衰、邪正八要之名。
八脉为诸脉之纲领,八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浮为表,沉为里;迟为寒,数为热;虚为气血不实,实为气血不虚;大则病进,缓则正复。八脉之大要,乃辨病之寒热、体之盛衰、肌表脏里、邪正形势,此医者不可不知。
丁氏二十七脉辨析精详,简列如下:
“浮”属阳脉,主风寒,表病居多。
“沉”属阴脉,主寒、虚、里,其病在脏,阴寒者居多。
“迟”为阴脉,主寒、虚,多脏病及沉痼之疾,其法可用温补。
“数”为阳脉,主热、主腑。“滑”为阳脉,主痰滞证。“涩”为阴脉,阴血精少,损者居多。
“虚”为阴脉,正气衰弱之候,多为血虚劳热、怔忡惊悸之证,治以养营益气。
“实”为阳脉,元气充实之象,主病为邪气实,见于为郁发狂、阳毒等证,法以通阳发汗。
“长”为阳脉,气有余而多血。《内经》曰:“长则气治”,为平脉,长而兼他脉为有病。
“短”属阴脉,主气滞血凝。
“洪”为阳脉,热病居多。
“微”为阴脉,为久虚血弱之病,男子劳损,女子崩漏。
“紧”为阳脉,主阴、寒、痛,为风邪搏结。
“缓”属阴脉,主营虚、风、湿、脾虚等,可见于平人,即为胃气,是常脉。
“芤”为阳中阴脉,主失血、血脱。
“弦”为阳中阴脉,为木盛之病,主饮证、疟证、肝经之病。“革”属阴脉,主外病内虚。
“牢”为阴中阳脉,主实邪内闭。
“濡”为阴脉,主血虚气弱。
“弱”为阴脉,为精气不足、阴虚阳衰、脾胃虚弱之候,治以益气调营、温阳壮火法。
“细”属阴脉,主诸虚劳损,七情内伤。
“散”为阴脉,为气血耗散之象。
“伏”为阴脉,为外阴内伤、关格闭塞不通之候,主新邪内闭。
“动”为阳脉,多为惊悸恐怖。
“促”为阳脉,主邪气内陷、阳盛之病。
“结”为阴脉,主气血内结、七情郁结、痰食停滞、癥瘕积聚等证。
“代”为阴脉,为气血衰败之象、脏气匮乏之候。
继承发扬,启迪后学。《脉学辑要》上溯《内经》《难经》,下及各家诸论,去芜存菁,化繁为简,兼收各家之长,提挈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部总纲,爰述二十七脉体状、主病、类相、对举,复将各脉按左右寸、关、尺九部缕晰论证,参纳费氏珍藏蒋趾真先生之秘传脉诀,编成《脉学辑要》一书,订为教本,授予弟子。
其内容辨析精详,揭示千古脉理之秘,诚乃稀世脉诊典本。此乃甘仁先生勤学深研、启迪后学之功矣。济万夫子承其所传,深悟其术。(案例):曾有一患者气息全无,唯趺阳脉按之有力,遂投方而复生。
虞麓山房翁振鹏,辛丑年季春草拟于落枫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