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9787504485625 王俊 中国商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9787504485625 王俊 中国商业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

14.5 5.8折 25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62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3118941

上书时间2024-06-30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古代医学溯源
  第一节  追本溯源——古代医学
    古代医学来源传说
    “药”与“本草”的来源
    与神灵世界的联姻
    推百病、知寿夭的相医术
    江湖郎中的奇技异术
  第二节  古代医家群体
    医家主要类型
    御用医家
    坐地行医
    摇铃走方
    道、僧之医
    祖传世医
  第三节  古代医学发展趣味故事
    最早的医学分科
    科学行医的开始
    古代的卫生防疫设施
    腹腔穿刺与药物灌肠
    催生丹与秋石
    最早的临床医学
    妇幼保健的源起
    医院的建立——病坊
    牛痘接种的先声:人痘术
    尸体解剖医学的推动者
第二章  古代医学萌芽时期(远古一春秋)
  第一节  我国远古时代的医学
    医药学的出现
    实践出真知的早期药物知识
    早期的针灸
    远古时代的医学人物
  第二节  奴隶社会时期的古代医学
    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
    病名的出现
    自然环境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
    药物知识的积累
    酒与汤剂的应用
    医事制度上的独立
    医与巫的斗争
    主要医学人物
第三章  古代医学的初步形成(战国一魏晋)
  第一节  古代医疗体系的初步形成
    医药帛书和简牍
    阴阳五行说及其影响
    炼丹术的盛行
    中外医药的交流
    秦汉的医事组织与卫生设施
    汉代对疾病的认识
    《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病历的首创者淳于意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脉学与针灸
    药物学的丰富与药物炮制
    道儒兼修的葛洪
    医学名家与医疗趣闻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医学发展
    隋唐医学发展概况
    政府医药机构:太医署
    《四部医典》
  第二节  源远流长的中外医学交流
    中朝医药交流
    中日医药交流
    与东南亚诸国的医学交流
    与阿拉伯诸国的医学交流
  第三节  唐代医学名家与医疗趣闻
    中唐杰出的医学家王焘
    川芎的故事
    川贝雪梨膏的故事
第五章  两宋金元时期的医学
  第一节  政府对医药发展的措施
    医政机构和管理制度
    发展医学教育
    设立校正医书局
    国家药局的创立
  第二节  金元医家的创新
    刘完素与火热论
    张从正与攻邪论
    李呆与脾胃论
    朱震亨与相火论
  第三节  金元医家的作用与医学趣闻
    主要医学名家与医疗趣闻
    治“乳疮”良药蒲公英
    大文豪欧阳修与车前子
    善用经典出奇制胜的李东垣
第六章  明代的医学
  第一节  医事制度和《本草纲目》时代
    医事制度
    医学教育
    《本草纲目》以前的药物学著述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明朝的方剂学
  第二节  临床各科的成就与古籍整理
    内科的成就
    外科、伤科的成就
    眼科的成就
    针灸科的成就
    医籍的整理和著述
  第三节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轶事
    王履
    戴思恭
    滑寿
    万全
第七章  清代的医学
  第一节  医学发展与西方医学的传入
    西方医学的传入
    建立诊所和医院
    开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
  第二节  古代医学的中西汇通
    西方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
    中西医汇通的主要医家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古代医学是以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伴随着以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为主演变而来的。它陪伴五千年华夏历史成长起来,至今还充满活力,并在当代疾病防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王俊、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医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介绍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医学著名代表人物,以及中国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中国古代医学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让我们跟随本书,一同去领略古代医学的魅力吧!

精彩内容
中国古代的医字写作“璧”,它反映了中国上古时代医巫一体的事实与状况。这种情况到了汉代就更加盛行。在考古发掘的汉代“武威简牍”中,就有“禁朔晦日甲午皆不可始灸刺”的记载。当时正是阴阳、五行、谶纬神学颇为红火之时,巫术便与医术一起繁衍,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久盛不衰的文化现象。
一般认为,人类早期的医术源自生存或救护的本能,那么怎么会与巫术合流同行,甚至混为一体呢?原来,当原始人类一旦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成为有意识的智慧生物时,他们在对自身的理性省悟中,不但有一种幸运之神降临的原始快感,同时也
为一种恶魔相伴所带来的痛苦所纠缠。面对风雨、雷电、洪水、火山等自然现象难以理解,尤其对自身的疾病现象更一筹莫展,而意识又强烈地催促他们企图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欲罢不能的现状,使得他们自然地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感召,于是就形成了“神”这个原始的宗教观念,产生了祈祷等基本的宗教仪式。这些原始的人类,企图以心灵的宣泄来弥补和控制因痛苦的意识而造成的心理失衡,从而深陷于一种以无限希冀
为内容的循环生活流
之中。
于是求神祈灵、驱鬼逐邪之类的巫技应运而生,而人的救死扶伤、祛病除疾的原始本能也被染上了神灵光晕,巫与医便在神的感召下结成了联姻。
而巫觋们就是这个联姻的“媒婆”和操作者。
巫觋们除了通过祈祷、符咒等医术为人治病,还往往以药物加以辅佐。
《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
巫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山海经》中所指的这些人,都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巫术师,是否确有其人,一时还难以考证,他们手中所操的“不死之药”显然也是为今人所不可信的胡言乱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掌握了一些民间的药物与治疗经验。如《路史》中说:“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盈饵湔浣刺治,而人得以尽年。”这里的“盈”字,古时指铫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中说:“今苏俗煎茶器日吊子,即此盈字。”是指煎茶煮药用的器皿。“饵”字意为食或饲,“盈饵”二字,就是用吊子煮药食之;“湔”字的意思是“洗”,“浣”通“洗”,也是洗的意思,而“湔浣”就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
史书记载中还有许多关于上古医师的传说。如《韩诗外传》中说:“俞跗,治病不以洒药,搦术为脑、芒草为躯,吹窍定脑,死者复苏。”俞跗这种医术与巫术并无两样。纵观早期社会,凡是为医者,基本上均为巫师,而流
传于文献中的医家传说也多与鬼神、巫蛊、方技仙丹有关。这种状况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虽是从盛至衰,但总是“子孙相传”,绵延不断。
《吕氏春秋·仲冬纪》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文挚是春秋战国时宋国的名医,有着高明的“异术”,即巫术。一次齐闵王得病,太子强求他治疗。文挚说,治好了大王的病,我也就没命了。文挚便用激
怒法治好了齐闵王的病。
但由于激怒了齐闵王,他也遭到了杀身之祸。文挚被连烹三昼夜不死,后来齐闵王听了文挚本人之言,将其翻转身烹,才最后断了他的阳气,逐渐死去。
用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此事决不可能,其中的巫术色彩可见一斑了。
唐宋以后,特别是宋代大兴象数之学,使医学界的巫技色彩有增无减。
如发轫于东汉后期的《蛤蟆针经》的“人神避忌”等带有巫技的针法,加上后唐运气说肇兴,导致了宋以后子午流注等充满巫技
针法的泛滥,就是实例。
除此以外,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存在的巫医现象更为普遍。试举几例:如我国的独龙族巫师治病时,除供酒外,重要一环便是在病人屋内点燃青松枝,烟
熏各个角落,然后用燃烧着的松枝绕在患者周身,并口中念念有词,取其祛邪消污除病之意。湘西苗族巫师治病,须焚化纸符,烧香纸,然后配合念咒画符,吐唾沫于病患处。彝族巫师治病,在病人旁扎草人,继而焚烧,念咒。萨满在施术治病时,时常也动用火,如病人躺在炭炉旁,萨满本人赤脚踏过烧红的炭木后,立即用脚踩上患处;或向患处喷火酒;或用香火熏;或在患者身旁焚烧用草或纸做的人偶;或燃一堆大火,架住病人在火堆上跳过来跳过去……通常,与此同时还须念咒语祝词,或辅以巫舞、巫步等巫术。
P7-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