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先科技丛书:中国航天简史 9787543980051 吴沅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领先科技丛书:中国航天简史 9787543980051 吴沅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

27.8 5.8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沅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80051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1373046

上书时间2024-06-30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沅,上海老科协学会老科协科普宣讲团很好讲师,多年来始终深入社区、学校等一线普及科技知识,是听众口中的品牌讲师,深受广大听众的好评和喜爱,并出版多部专著和论文。

目录
一、蓄势闯苍穹—— 载人航天 /1
1. “921”工程 /1
2. 分三步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战略 /3
3. 世界第三代载人航天器—— 神舟号飞船 /5
4.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 号” /6
5. 首个太空试验平台——“ 天宫一号” /10
6. 载人空间站方案亮相 /13
7.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杰作 /15
8.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在中国 /18
9. “绿色宝盒”登上国际空间站 /19
10. 适应航天之需—— 建造海南发射场 /21
11. “三垂一远”—— 先进的中国测试发射模式 /24
12. 飞船自天外回归—— 中国的回收着陆系统 /24
13. 亿中选一 —— 中国航天员选拔 /26
14. “绿航星际”试验 /28
15. 太空授课面面观 /29
16. 航天员出舱后要坐“轿 子” /32
17. 国际洞穴训练中的中国航天员 /33
18. “刀枪不入”的宇宙服——“ 飞天”航天服 /35
19. 太空加油实录 /38
20. 航天育种成就丰收景 /40
21. 开创中国商业航天新篇 章 /42
22. 太空机器人有国产的 /45
23. 中国发出航天“好声 音” /46
24. 神舟飞船上的细胞培养 /47
25. 练就鲛龙入海潮—— 中国首次组织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48
26. 名副其实的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 /50
27. 与众不同的太空相机 /53
28. 老港的功勋—— 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升起的地方 /54
29. 中国,瞄准太空资 源! /55
30. 神舟与天宫的太空基站—— 天链一号 /57
31. 中国探空火箭飞向更高高度 /59
32. 航天腾飞之路 /60
33. 日新月异的电推进系统 /64
34. 力量和水平的体现—— 中国整星出口欧洲、东盟 /66
35. 还我一个干净的太空环境—— 中国对空间碎片移除的研究 /67
36. 中国正在研制“太空 手” /69
二、探月为得月—— 探月工程 /71
1. 中国的探月梦—— 为什么要探月 /71
2. “嫦娥工程”的“绕”“落”“回” /73
3.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 嫦娥工程”中的探测卫星 /75
4. “嫦娥一号”飞向月球 /78
5. “嫦娥一号”攻难克险终成就 /79
6. “落”月的关键——“ 嫦娥三号” /81
7. “落”月的七大创新点 /84
8. 汇集民意、功能卓著的“玉兔号”月球车 /85
9. 实施返回再入飞行试验(“嫦娥-5T”试 验) /87
10. 返“回”的保证——“ 嫦娥五 号” /89
11. 采样返回的特点 /89
12. “月宫365”—— 挑战密封生存世界纪录 /90
13. 探索月球背面之谜——“ 嫦娥四号”领衔 /92
14. 广寒宫由神话变成“真 实” /93
15. 横空出世—— 中国将造月球科研站 /94
三、“应该高起点”—— 火星探测 /96
1. “我国火星探测应高起 点” /96
2. “提森特”火星陨石中的重大发现—— 中国林杨挺研究团队的功绩 /97
3. “萤火1 号”壮志未酬 /99
4. “火星500”试验有中国人 /100
5. 神奇的“中国筷 子” /101
6. 火星正等待中国人—— 2020 年左右发射首颗探测器 /102
7. “我所了解的火星浮空 器” /103
四、航天新征程 /106
1. 中国北斗跨进全球组网时代 /106
2. 北斗“翱翔九天、造福众 生” /108
3. 北斗应用篇之中华的北斗 /110
4. 北斗应用篇之身边的北斗—— 交通运输与车辆监管 /111
5. 北斗应用篇之身边的北斗—— 智能应用 /112
6. 北斗应用篇之身边的北斗—— 防灾救灾 /114
7. 北斗应用篇之身边的北斗—— 精细农业 /115
8. 北斗应用篇之人类的北斗 /116
9. “悟空”上天缉拿暗物质 /118
10. “碳排放”无处遁身!—— 中国碳卫星 /119
11. 监测宇宙的“慧眼”—— 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 /121
12. “墨子”上天了—— 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123
13. 预报地震的卫星—— 张衡-1 /124
14. 高分四号卫星—— 开辟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新领域 /126
15. 中国的返回式卫星—— 成功来之不易 /128
16. 返回式卫星的靓丽转身——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129
17. 风云卫星全家“谈” /131
18. 风云四号—— 世界一流的卫星 /132
19. 风云卫星(一号至四号)怎样预报天 气? /134
20.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135
21. “四朵金花”行将绽 放! /136
22. 中国天网成功测试“卡西尼号”坠入土星大气层 /138
23. 浓缩中国先进航天技术的“委遥二 号” /139
24.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缩影—— 东方红卫星 /140
五、挑战大世界—— 点赞小卫星 /143
1. 我国微卫星跃入快速发展阶段 /143
2. “丽水一号”“潇湘一号”飞向太空—— 中国民企出手了 /145
3. 青少年参与研制的小卫星发射升空 /147
六、太空中的“涟漪”—— 引力波探测 /148
1. 什么是引力 波? /148
2. 中国在行动 /150
七、航天成果转化 /151
1. 天净1 号静电式空气净化 器 /151
2. “抗震神 器” /152
3. “神五”防护耳塞和4D 影院特效椅 /154
4. 壁纸打印机和木糖醇 /155
5. “高分卫星”引领我们生活 /156
6. “航天品牌”效应 /157
八、致敬航天人 /159
1. 中国的英雄航天员团队 /159
2.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 钱学森 /162
3. 尊重科学敢讲真话—— 孙家栋 /164
4. 深入一线,沙漠寻“宝”—— 任新民 /165
5. 中国卓越的嫦娥工程团队代表—— 叶培健 /166
6. 心系祖国的华人航天员—— 王赣骏 /167
7. “上海是我的故乡”—— 香农·露西德 /169

内容摘要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差不多与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太空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天上的事并非与人类无关,它们的运动和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在现代新一轮的太空航天竞赛中,如何才能发挥中国现有的优势,尽快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走出自己独特的航天技术之路!本书所介绍的百多项航天技术,应该属于领先创新科技,也是中国航天梦成功着陆的见证!

精彩内容
 一、蓄势闯苍穹——载人航天1.“921”工程这是个以决策时间命名的伟大工程!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人的飞天梦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成功着陆。
1992年9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江泽民说,今天就做个决定,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那样去抓载人航天工程。
1.1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之争我们看到,讨论通过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但在最初载人航天采用飞船还是航天飞机可是有过激
烈的争辩。刚开始专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载人航天应该从飞船起步,而另一部分人提出要
搞航天飞机。
复杂而繁重的论证进行了长达五年零十个月的时间,中国的顶尖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超常的智力思考和体力消耗。在经过充分论证后,激烈的争执趋于缓解,载人航天器选用飞船的呼声占据了多数。原因之一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无疑给航天飞机的发展蒙上了阴影。最后,专家们得出同一个结论——发展航天飞机不切合中国国情,发展飞船成为主旋律。有人说科学是“争吵”学,这话不无道理,飞船的方案也是“争吵”出来的。经过充分“争吵”,专家们逐步达成共识,航天飞机造价昂贵,技术复杂,当时中国还不具备航天飞机生
产的技术条件,载人飞船既可搭乘航天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还可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且经费较低,更适合中国国情。
对于飞船的设计方案有两类:一类是三舱方案,一
类是两舱方案。两舱方案虽然构型简单,但安全性较差,所以讨论之下,未被采用。而且,中国是在美俄之后40多年才开始研制载人飞船,必须要有高的起点,要一
步到位。
最终,中国的科技人员以“联盟TM”飞船为赶超目标,采用了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及附加段组成的三舱一段方案。中国直接研制国际先进的第三代飞船,这个方案的确立让中国载人航天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制高点。
1.2“714”——那个失落的梦在美苏两国对太空争夺的帷幔全面拉开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决定研制载人飞船。1970年7月14日,曾批准“即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开始选拔、训练航天员”,这就是中国科学界有名的“714”批示。
中国航天人欣喜无比,他们为了同一使命,为了中国载人航天,会战在这一独特的科研领域。然而,不可能一步登天,载人航天是一
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当时中国的“长征一号”火箭运载能力还极其有限,航天测控网还没有必不可少的远洋测量船。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制造及相关工艺水平落后,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先处理好地球上的事,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的决定。
“714”宁静了,虽然只是一幅匆匆铺就的草图,但它绝不是海市蜃楼。
1.3“863”——苏醒的航天梦对太空的梦想可以有暂
时的停顿,但没有长期的停滞。
20世纪80年代,世界航天大国都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家也已敏锐地感觉到。当时有四位科学家恳切地向中国领导人建言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他们上书的时间是1986年3月,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随即,国务院组织了200名著名专家学者反复讨论,论证这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同样按照关键时间,该计划定名为“863”计划。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863”计划。“863”计划,其中航天技术领域的拨款占总数的40%之多,把载人航天预先研究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终于迎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的航天梦苏醒了,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重返世界载人航天的舞台。
2.分三步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战略1992年6月底完成的《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在2002年以前,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即将航天员送入预定轨道,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突破。第一步已经胜利完成。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