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 9787514140217 罗必良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 9787514140217 罗必良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

81.2 6.6折 123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必良等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40217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3元

货号8219157

上书时间2024-06-07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必良,博士,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起点与目标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路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安排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研究主线梳理:所有权、产权及其他 

 第二节 关于农地流转与农地制度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小结与评论 

 第三章 制度背景:公共领域、产权模糊化及其反思

 节 产权、公共领域与模糊产权 

 第二节 政府的产权模糊化倾向:一个命题 

 第三节 农地产权模糊化的制度演进 

 第四节 现行制度安排与农民土地权益的侵蚀 

 第五节 对农地流转制度的回顾与反思 

 第四章 现状分析l:土地非农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

 节 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努力及其偏差 

 第二节 “三根”问题、土地财政与农地流失 

 第三节 政府的“土地财政”:一个估算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占地竞赛: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第五章 现状分析II:农地流转中的农户行为及其绩效 

 节 现状分析:农地流转的状况与问题 

 第二节 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第三节 禀赋效应、认知幻觉与农地流转:修正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第四节 农户的退出意愿:基于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类考察 

 第五节 农地流转的宏观绩效:政策目标偏离与“非粮化”问题 

 第六节 农地流转的微观绩效首入效应与流转滞后的效率损失 

 第六章 分析视角:赋权、强能与农村土地流转 

 节 产权制度及其意义 

 第二节 一个关键概念:产权强度 

 第三节 法律保障与能力保护 

 第四节 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第七章 理论框架:产权强度、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 

 节 产权强度的测度:制度特性与资源特性 

 第二节 产权强度的匹配逻辑及其命题 

 第三节 农民权益保护与农地流转交易的逻辑关系 

 第八章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及统计描述 

 节 调查方式及数据来源说明 

 第二节 预调查及统计描述 

 第三节 正式问卷调查及统计描述 

 第四节 干部问卷调查及统计描述 

 第五节 其他数据来源 

 第九章 产权强度I:法律赋权与农民的产权认知 

 节 从村落产权到国家强制性赋权 

 第二节 土地产权制度:法律规定与实际运作的差异 

 第三节 农户特征、权属认知与家庭承包制期限满意度 

 第四节 赋权方式的选择:依据、准则及其逻辑 

 第十章 产权强度II:社会认同与农民的土地权益 

 节 社会认同与产权实施 

 第二节 农民土地权益的社会认同:特殊性及其含义 

 第三节 各类土地权属的社会认同 

 第四节 谁在保护农民权益:社会认同与法律赋权的比较 

 第五节 农地所有权、流转纠纷与农民权益:基于村干部认同的分析 

 第六节 简要结论 

 第十一章 产权强度Ⅲ:行为能力与农民的产权行使 

 节 产权实施与行为能力 

 第二节 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的测度指标 

 第三节 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的评价与比较 

 第四节 农户行为能力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第五节 禀赋效应与行为偏差:农地流转的抑制及扭曲 

 第十二章 产权强度与农村土地流转 

 节 产权强度、资源禀赋与农地流转 

 第二节 政治资源、行为能力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缔约 

 第三节 产权强度、资源禀赋与征地满意度 

 第十三章 产权强度与农民土地权益

 节 产权强度、政策支持与务农收益

 第二节 产权强度、合约选择与权益保护

 第三节 产权强度、流转租金与权益保护

 第四节 宗族势力、政治力量与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五节 案例研究:合约不稳定与合约治理――以“东进农牧”为例

 第十四章 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从所有权走向产权

 节 资源属性、行为能力与制度匹配:关于基本制度的选择逻辑

 第二节 从所有权中心走向产权中心:对产权强度的理论扩展

 第三节 农地产权、财产化与权益保护 

 第十五章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地非农流转与产权保护 

 节对不同观点的质疑 

 第二节 现行土地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与评价 

 第三节 地方经验与政策创新:个案调研与分析 

 第四节 若干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管制放松与产权实施 

 节 集体建设用地管制的变迁及评价 

 第二节 政策实施与地方创新:若干案例 

 第三节 政策法律问题及完善修改建议 

 第十七章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节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政策演进及其特征 

 第二节 农地流转与农业经营方式:问卷数据分析 

 第三节 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规模流转及其效应:若干案例 

 第四节 土地流转、组织变迁和农业现代化:政策含义及其选择

 第十八章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法律与市场的调整 

 节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法律与市场的双重逻辑 

 第二节 当前农地流转制度的实际运作:基本模式与权益保护

 第三节 土地权利与土地管理的立法调整:以《土地管理法》为例

 第四节 农地流转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 

 第五节 农地流转制度建构的操作策略 

 第六节 农地制度变革:试验与调整的实施重点 

 第十九章 结论与讨论 

 节 主要的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罗必良主编的《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
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制度体系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制度,伴随着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一直是农村变革很原本的核心问题。但就全国总体而言,土地制度在微观方面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其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家庭经营的大格局几乎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动。
尽管农村改革初期家庭承包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政策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土地福利赋权为特征的均包制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与此同时,耕地的大量流失与农民土地权益的受损,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隐患。因此,无论是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还是农业本身的经营格局,都呼唤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革。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如何构建既有利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同时让农民分享工业化与城镇化成果的土地制度,又能调动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加快农地的流转与集中,改善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从而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本项研究以“认清国情、分析形势、找准问题、寻找对策、支持决策”为旨意,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农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约束条件,试图对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基于“赋权一强能一规范”的分析线索,构建“产权强度一农地流转一农民权益一制度创新”的理论框架,由此揭示人口流动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经营机制以及农民权益保护的依存关系及其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围绕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安全与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目标,阐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线索,以期设计能够强化农民土地的产权强度、推进土地的资本化、加快农地流转及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体系。
《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沿着“宏观图景一依存关系一关键问题一制度设计”的思路展开,并将“禀赋差异一比较优势一要素流动一优化配置”、“资源属性一能力维度一赋权结构一产权强度”及“交易管制一公共领域一租金耗散一制度绩效”的研究路径贯彻始终。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共19章。
一是梳理研究背景。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农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阐明农村土地制度的生成逻辑,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体制转轨与发展转型背景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揭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所必须解决的约束与难点。
二是构建理论框架。根据背景研究所揭示的问题及其性质,选择研究视角,凝练分析线索,并由此构建理论分析框架。
三是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基于项目组所获得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一,以产权强度的三个维度为经,分别从法律赋权、社会认同、行为能力层面对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进行考察;其二,以研究主题为纬,从产权强度的分析视角分别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土地权益两大问题进行解剖。
四是对策研究。既包括从总体上梳理制度变革的未来方向,又关注征地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农地流转与农业经营制度的具体运作。重点揭示从所有权变革转向产权实施、从土地的福利功能转向土地的财产功能的制度取向。并特别强调:必须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农业多元经营”格局应该是基本的制度安排;以产权运作为中心并不断完善法律与发育市场则是基本的操作策略。

精彩内容
罗必良主编的《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

 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制度体系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制度,伴随着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一直是农村变革很原本的核心问题。但就全国总体而言,土地制度在微观方面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其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家庭经营的大格局几乎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动。

 尽管农村改革初期家庭承包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政策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土地福利赋权为特征的均包制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与此同时,耕地的大量流失与农民土地权益的受损,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隐患。因此,无论是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还是农业本身的经营格局,都呼唤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革。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如何构建既有利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同时让农民分享工业化与城镇化成果的土地制度,又能调动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加快农地的流转与集中,改善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从而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本项研究以“认清国情、分析形势、找准问题、寻找对策、支持决策”为旨意,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农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约束条件,试图对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基于“赋权一强能一规范”的分析线索,构建“产权强度一农地流转一农民权益一制度创新”的理论框架,由此揭示人口流动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经营机制以及农民权益保护的依存关系及其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围绕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安全与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目标,阐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线索,以期设计能够强化农民土地的产权强度、推进土地的资本化、加快农地流转及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体系。

 《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沿着“宏观图景一依存关系一关键问题一制度设计”的思路展开,并将“禀赋差异一比较优势一要素流动一优化配置”、“资源属性一能力维度一赋权结构一产权强度”及“交易管制一公共领域一租金耗散一制度绩效”的研究路径贯彻始终。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共19章。

 一是梳理研究背景。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农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阐明农村土地制度的生成逻辑,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体制转轨与发展转型背景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揭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所必须解决的约束与难点。

 二是构建理论框架。根据背景研究所揭示的问题及其性质,选择研究视角,凝练分析线索,并由此构建理论分析框架。

 三是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基于项目组所获得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一,以产权强度的三个维度为经,分别从法律赋权、社会认同、行为能力层面对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进行考察;其二,以研究主题为纬,从产权强度的分析视角分别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土地权益两大问题进行解剖。

 四是对策研究。既包括从总体上梳理制度变革的未来方向,又关注征地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农地流转与农业经营制度的具体运作。重点揭示从所有权变革转向产权实施、从土地的福利功能转向土地的财产功能的制度取向。并特别强调:必须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农业多元经营”格局应该是基本的制度安排;以产权运作为中心并不断完善法律与发育市场则是基本的操作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