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物候 9787030775801 刘玉洁 科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农业物候 9787030775801 刘玉洁 科学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223.3 7.5折 298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玉洁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75801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1203267441

上书时间2024-05-22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研究进展2
1.2.1 主要作物物候期变化2
1.2.2 作物物候期的影响要素4
1.2.3 作物物候变化的研究方法6
1.3 作物类型与数据来源11
1.4 研究方法12
1.4.1 趋势分析12
1.4.2 积温计算13
1.4.3 敏感度分析13
1.4.4 相对贡献度分析13
第2章 小麦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16
2.1 小麦研究区概况16
2.1.1 小麦种植情况16
2.1.2 小麦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17
2.2 小麦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23
2.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23
2.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26
2.3 小麦物候变化特征28
2.3.1 小麦物候期变化特征28
2.3.2 小麦生长期变化特征35
2.4 小麦物候变化归因分析38
2.4.1 小麦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38
2.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小麦物候变化的影响40
2.4.3 气候要素对小麦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43
2.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小麦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45
2.5 讨论46
2.5.1 气候变化与小麦物候变化特征46
2.5.2 小麦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47
2.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小麦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比较48
2.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小麦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比较49
2.6 小结50
第3章 玉米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51
3.1 玉米研究区概况51
3.1.1 玉米种植情况51
3.1.2 玉米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52
3.2 玉米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59
3.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59
3.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61
3.3 玉米物候变化特征65
3.3.1 玉米物候期变化特征65
3.3.2 玉米生长期变化特征72
3.4 玉米物候变化归因分析76
3.4.1 玉米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76
3.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玉米物候变化的影响80
3.4.3 气候要素对玉米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84
3.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玉米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87
3.5 讨论90
3.5.1 气候变化与玉米物候变化特征90
3.5.2 玉米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91
3.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玉米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92
3.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玉米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93
3.6 小结94
第4章 水稻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95
4.1 水稻研究区概况95
4.1.1 水稻种植情况95
4.1.2 水稻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99
4.2 水稻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100
4.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100
4.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104
4.3 水稻物候变化特征107
4.3.1 水稻物候期变化特征107
4.3.2 水稻生长期变化特征115
4.4 水稻物候变化归因分析119
4.4.1 水稻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119
4.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水稻物候变化的影响122
4.4.3 气候要素对水稻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127
4.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水稻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130
4.5 讨论132
4.5.1 气候变化与水稻物候变化特征132
4.5.2 水稻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133
4.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水稻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134
4.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水稻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135
4.6 小结136
第5章 大豆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138
5.1 大豆研究区概况138
5.1.1 大豆种植情况138
5.1.2 大豆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142
5.2 大豆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142
5.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142
5.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145
5.3 大豆物候变化特征147
5.3.1 大豆物候期变化特征147
5.3.2 大豆生长期变化特征152
5.4 大豆物候变化归因分析155
5.4.1 大豆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155
5.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大豆物候变化的影响158
5.4.3 气候要素对大豆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162
5.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大豆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165
5.5 讨论167
5.5.1 气候变化与大豆物候变化特征167
5.5.2 大豆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168
5.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大豆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169
5.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大豆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170
5.6 小结171
第6章 棉花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172
6.1 棉花研究区概况172
6.1.1 棉花种植情况172
6.1.2 棉花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174
6.2 棉花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175
6.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175
6.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175
6.3 棉花物候变化特征177
6.3.1 棉花物候期变化特征177
6.3.2 棉花生长期变化特征179
6.4 棉花物候变化归因分析182
6.4.1 棉花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182
6.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棉花物候变化的影响184
6.4.3 气候要素对棉花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186
6.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棉花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188
6.5 讨论189
6.5.1 气候变化与棉花物候变化特征189
6.5.2 棉花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190
6.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棉花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191
6.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棉花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191
6.6 小结192
第7章 高粱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193
7.1 高粱研究区概况193
7.1.1 高粱种植情况193
7.1.2 高粱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195
7.2 高粱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196
7.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196
7.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196
7.3 高粱物候变化特征199
7.3.1 高粱物候期变化特征199
7.3.2 高粱生长期变化特征202
7.4 高粱物候变化归因分析204
7.4.1 高粱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204
7.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高粱物候变化的影响206
7.4.3 气候要素对高粱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08
7.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高粱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09
7.5 讨论210
7.5.1 气候变化与高粱物候变化特征210
7.5.2 高粱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211
7.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高粱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12
7.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高粱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13
7.6 小结214
第8章 谷子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215
8.1 谷子研究区概况215
8.1.1 谷子种植情况215
8.1.2 谷子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216
8.2 谷子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217
8.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217
8.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218
8.3 谷子物候变化特征219
8.3.1 谷子物候期变化特征219
8.3.2 谷子生长期变化特征222
8.4 谷子物候变化归因分析223
8.4.1 谷子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223
8.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谷子物候变化的影响225
8.4.3 气候要素对谷子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27
8.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谷子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29
8.5 讨论230
8.5.1 气候变化与谷子物候变化特征230
8.5.2 谷子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231
8.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谷子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31
8.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谷子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32
8.6 小结233
第9章 油菜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234
9.1 油菜研究区概况234
9.1.1 油菜种植情况234
9.1.2 油菜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238
9.2 油菜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238
9.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238
9.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240
9.3 油菜物候变化特征242
9.3.1 油菜物候期变化特征242
9.3.2 油菜生长期变化特征245
9.4 油菜物候变化归因分析247
9.4.1 油菜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247
9.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油菜物候变化的影响248
9.4.3 气候要素对油菜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52
9.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油菜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53
9.5 讨论255
9.5.1 气候变化与油菜物候变化特征255
9.5.2 油菜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256
9.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油菜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56
9.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油菜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57
9.6 小结257
第10章 花生物候变化及归因分析259
10.1 花生研究区概况259
10.1.1 花生种植情况259
10.1.2 花生物候期定义与观测标准261
10.2 花生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变化261
10.2.1 气候要素时间变化特征261
10.2.2 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分异262
10.3 花生物候变化特征264
10.3.1 花生物候期变化特征264
10.3.2 花生生长期变化特征266
10.4 花生物候变化归因分析267
10.4.1 花生物候对气候要素的敏感度分析267
10.4.2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花生物候变化的影响269
10.4.3 气候要素对花生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71
10.4.4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花生物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度273
10.5 讨论274
10.5.1 气候变化与花生物候变化特征274
10.5.2 花生物候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度274
10.5.3 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对花生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75
10.5.4 平均气温、累积降水和累积日照时数对花生物候变化的贡献度比较276
10.6 小结276
第11章 不足与展望278
参考文献280
附录296

内容摘要
本书重点围绕气候变化与农业物候关系研究,从地理学视角,首次较为系统地揭示了一定历史观测期内中国九种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高粱、谷子、油菜、花生)的物候变化趋势,明晰了作物物候对关键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时空分异规律,量化区分了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措施对作物物候变化的影响,系统评价了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措施对我国九种作物物候变化的分别贡献、综合效应及空间差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