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 9787205108038 艾公子 辽宁人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 9787205108038 艾公子 辽宁人民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26.4 4.1折 65 全新

库存78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艾公子

出版社辽宁人民

ISBN9787205108038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31867528

上书时间2024-05-22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艾公子艾公子(原最爱君),是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创作团队的集体笔名。本书作者为郑焕坚、吴润凯和陈恩发,其中两名主创者郑焕坚、吴润凯均为《南方都市报》原高级记者。郑焕坚系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吴润凯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最爱历史”团队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系列、《疑案里的中国史》系列、《帝王将相的38种活法》、《宋词三百年》、《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等畅销书。
最爱历史“最爱历史”公众号(ID:solovehistory)自2017年5月创办以来,坚持深度报道式的历史写作模式,笼聚逾百万粉丝,跻身微信原创历史类公众号前三名。曾荣获2019年度UC大鱼号“U创大奖”、2020年度今日头条“优质创作者大奖”、网易2021“年度影响力创作者”等称号。

目录
目 录 
上篇 帝国运转: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 
第一章 帝国中枢:通往最高权力之路 
秦始皇上位:中国宫斗第一剧 _004 
董卓:这条恶龙,开启了四百年乱世 _011 
刘裕:南朝第一帝是怎样炼成的? _019 
李建成:他的仁慈,成就了李世民的野心 _028 
黄袍加身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失眠了 _037 
宋太宗的政治战 _043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_050 
第二章 科举考试:人才之战 
状元争夺战:南北方的政治与文化较量 _058 
千年科举,这一届无可匹敌 _065002 
福建:一个被忽视的科举强省 _073 
武状元: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武功最高? _079 
一个科举失败者的逆袭:考不上,就把它废了 _086 
第三章 经济命门:帝国之基 
军事孱弱的北宋,如何靠贸易战翻盘取胜? _092 
“腐败”这颗毒瘤,乾隆为何舍不得割掉? _097 
上瘾四百年:烟草背后的经济、商战与道德 _102 
第四章 帝国衰微:残晖斜阳 
汉献帝:大汉灭亡为何不能怪他? _112 
文天祥:大宋最后的风骨 _118 
张居正:如果没有他,大明早就亡了 _124 
最后一夜:大明第一家族覆灭史 _131 
最后一条硬汉:他死了,明朝才算亡了 _137 
中国最后的英雄皇帝:成也乾隆,败也乾隆 _142 
紫禁城悬案:嘉庆帝遇刺之后 _148 
“四亿人中,最苦的是皇上” _154 
晚清三个苦命的外交官:湖南人、广东人和浙江人 _164 
1911年的敢死队:写完遗书,他们背上炸弹 _175 
第五章 局部中国:地域密码 
为什么大半个中国的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洪洞大槐树? _182 
湖广填四川:你能占多少地,就给你多少地 _187 
湖南是怎样成为“第一强省”的? _196003 
晚清150年来最失落的省份,为什么是它? _203 
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家族,藏在山西一个小村子里 _209 
下篇 个体抗争:如果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造你的小宇宙 
第六章 文人活法:很多人想学李白,活得却像杜甫,最后成了高适 
很多人想学李白,活得却像杜甫,最后成了高适 _218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_226 
范仲淹: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 _232 
解缙:大明第一才子的非正常死亡 _240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_250 
徐渭:厄运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_256 
黄宗羲:少年刺客,中年带兵,晚年大师 _262 
第七章 将臣风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年,都在忙什么? _272 
诸葛亮的继承者们,都是些什么人? _280 
真实的狄仁杰:为什么他比“神探”更威武? _286 
郭子仪:再造大唐的功臣,凭什么独得善终? _292 
寇准:历史水很深,人性水更深 _299 
时代决定官运:中国历史上两大清官的仕途比较 _305 
年羹尧之死 _309 
雍正想搞臭的这个人,为何骨头这么硬? _318004 
第八章 体制之外:再小的力量,也可以影响世界 
玄奘取经回国后,究竟过得怎么样? _326 
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但他真的改变了历史 _333 
徐霞客:没有意义,有时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_340 
傅山:从不与这个世俗的世界妥协 _347
参考文献 _353

内容摘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是艾公子团队“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系列通俗历史书的第二本。生活宛如盲盒,打开之前,难言对错。所幸,历史的“盲盒”都是打开的。
本书所叙述的每个人,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孤胆英雄,还是时代弃儿,都是历史的镜子。他人的教训,就是我们的智慧。
本书以人物为经、时代为纬,以细腻之笔端,编织一张史实之网。笔墨过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区域,笔墨过处,尽带理解之同情,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无论是历史的幽暗之处,人性的深刻洞察,抑或是现实的观照反思,均能带来丝丝入扣的阅读快感,让你一看就停不下来。

精彩内容
秦始皇上位:中国宫斗第一剧1秦始皇嬴政的亲生父亲是谁?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度成为历史疑案。 只因卫国商人吕不韦,为了做成那桩“奇货可居”的大买卖,在一次筵席上,将宠妾赵姬献给后来的秦庄襄王——子楚(原名异人)。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赵姬来到子楚身边后,“至大期时,生子政”。 于是,2000多年来,不断有人传言,嬴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老谋深算的吕不韦以一招移花接木,将已经怀有自己孩子的赵姬献给子楚。 历代多有史学家对此进行反驳。我在此只说一个漏洞。 《史记》中提到的“大期”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为12个月,一为足月分娩的日期(所谓十月怀胎)。 若是10个月左右,赵姬怀孕,应该是从与子楚在一起时算起。若不然,子楚再傻,也不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妻子一边与自己成婚,一边和吕不韦旧情复燃。如果赵姬确实是在10个月后生下嬴政,那就与吕不韦没什么关系。 “大期”若作12个月来解释,那子楚更可以放心。吕不韦总不能先把赵姬送出,之后两个月内在子楚的眼皮底下“作案”。 不过,《剑桥中国秦汉史》则引用另一种颇为可信的说法:“大期生子政”这一句,“是一个不知其名的人加在《史记》之中的,为的是诽谤秦始皇,说明他政治的和出生的非正统性”。 毕竟,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尽一切可能抹黑前朝统治者,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
无论如何,吕不韦的野心已逐步实现。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子楚,原本在赵国作人质,通过吕不韦的协助,认其父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的宠姬华阳夫人为母,返回秦国,之后更是顺利登上王位。 为子楚扭转乾坤的吕不韦,终于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 只是,子楚的爷爷秦昭襄王“超长待机”,一个人在位就长达56年。随后的安国君和子楚又都短命,一个在位仅仅3天,一个3年,他们都没机会延续大秦的霸业。 公元前247年,大秦帝国迎来他的新主人——13岁的秦王嬴政。 2坐落于渭河北岸的咸阳宫,神霄绛阙,气势恢宏。就连将门出身、12岁便能杀人的燕国勇士秦舞阳来到这里,见识了大秦帝国的雄伟气魄,也不禁胆战心惊。 荆轲刺秦王是20年后的事情,可此时,身处宫中的嬴政也极度缺乏安全感。 这偌大的咸阳宫,暗地里不知还隐藏着多少凶险。此时的嬴政,还不是大秦真正的领袖,年少的他骤然被推向权力之巅,似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或许也想不到26年后,自己将一统天下,完成祖辈未竟的伟业。 此时,摆在嬴政眼前的,有一座大山,那便是任两朝相国,执掌朝政的吕不韦。 位高权重的吕不韦对秦国有功,不仅体现在他扶持子楚上位一事上,还在于其执政期间的贡献。 首先,针对秦国的大屠杀政策,吕不韦提倡“义兵”。 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一向崇尚武力。当年长平之战,秦军残忍坑杀40万赵卒,秦国名将白起已意识到大屠杀的严重性。 当秦昭襄王命他接着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时,白起拒不受命,劝说道:“长平一战,赵国人死伤惨重。如今国内同仇敌忾,大力发展生产。王若发兵,即便兵力比之前多一倍,也难以对付赵军十倍于前的防守。”秦军到后,果然遭到赵国顽抗,徒劳无功。 吕不韦主张“义兵”,正是为抑制杀伐。他提出,秦军所至之处,应为民除害,不扰民,不乱杀戮,几乎放弃了商鞅变法时建立的“计首授爵”制度。 据史书记载,在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军只有一次大屠杀的记录,即秦王政二年(前245),“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秦人嗜杀的不良习惯有所收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六国军民的反抗情绪。 其次,吕不韦大肆招揽人才,其手下宾客三千,不仅是为自己服务,更为秦国朝廷输送大批人才,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当数荀子的弟子——楚国上蔡人李斯。 再次,吕不韦授意门客执笔撰写《吕氏春秋》,这部著作不囿于一家之说,而是杂糅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被认为是“杂家”的代表作。 《吕氏春秋》一方面为统一做舆论准备,另一方面又反对君主专制。书中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和“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等主张,这是极富先进性的“民本”思想。吕不韦似乎有意以此取代法家,作为秦国的指导思想。 最后,在吕不韦主政的13年间,尽管秦国重休养生息,却没有停下统一的脚步,战果颇丰。 公元前246年,秦军攻韩国上党,自齐国来投的秦将蒙骜(蒙恬的祖父)带兵平定晋阳,建太原郡。 公元前244年,蒙骜攻取韩国13城。 公元前242年,蒙骜攻取魏国20城。 公元前238年,秦国攻取魏国的垣、蒲,派杨端和领兵攻取魏国的衍氏。 在吕不韦的统筹下,秦国的统一事业蒸蒸日上。 3与此同时,王权与相权之争已初见端倪。刚愎自用的嬴政不仅不满吕不韦这位“仲父”擅权,更不满其介入自己的家事。 吕不韦为子楚献上赵姬的那场筵席,改变了这个绝美女子一生的命运。 嬴政出生于长平之战一年后,彼时,秦、赵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嬴政9岁前,跟着母亲在赵国担惊受怕,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幸而赵姬想尽办法周旋,才得以死里逃生。 赵姬无法选择自己的爱人,却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至少在床帏之事上,她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 子楚死后,王太后赵姬年轻守寡,寂寞难耐的她便与吕不韦私通。
当时嬴政年纪小,吕不韦与太后私通,或许还能巩固新君的地位。可随着秦王年龄渐长,这事儿若被捅破,吕不韦肯定身败名裂,他自然担心自己的政治生涯。 为了摆脱赵姬,吕不韦急欲为她找一个新情人。 此时,本是市井无赖的嫪毐走进了吕不韦的视线。嫪毐有个有内涵的外号“大阴人”,只因他能“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可说是男人中的战斗机。 吕不韦将嫪毐收入门下,又多次向赵姬提起这位“能人异士”。欲求不满的赵姬顿时很感兴趣,如此猛男,老吕你自己又用不上,何不送到我宫里来。 吕不韦的如意算盘总算打得响,于是他让嫪毐假装受过宫刑,送进宫中侍奉赵姬。如此,吕不韦为了自己的野心,两次将赵姬推向其他男人的怀抱。 赵姬对新情人宠爱有加,为掩人耳目,还带着嫪毐离开咸阳,搬到雍城的离宫居住,和他夜夜笙歌,私下生了两个儿子。 仅仅靠太后的私宠,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僮仆多达数千人。嫪毐得势后,一时门庭若市,上千人前来请求做他的门客。 嫪毐的野心开始膨胀。一次,他与人饮酒作乐,席间发生争吵。嫪毐喝醉了,朝对方大声呵斥:“我乃秦王的‘假父’,你又算老几,敢跟我争!”4嫪毐小人得志,嚣张跋扈,引得怨声载道。酒席之事发生后,不断有人向嬴政告发,嫪毐是假宦官,他以此为幌子,与赵姬私通,生有二子,并与太后密谋:秦王死后,就让他俩的孩子即位。 当然,此时嫪毐的势力并不足以夺权。尽管《战国策·秦策》中,有魏王结交嫪毐,所谓“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之语。但是,纵横家言,不可尽信。 这只能理解为,魏国惧怕吕不韦,从而挑拨离间。从现有史料来看,在秦国的朝政上,嫪毐完全无法与吕不韦相抗衡,双方也没有过斗争的痕迹。 但是,嬴政还未夺回权力,倒平白无故多了个爹,他已忍无可忍。 年轻人如果不主动去争取,永远难成大事,即便生在帝王家,也是如此。 当嬴政羽翼丰满,终于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对嬴政而言,要实现亲政,就必须扳倒吕不韦。可吕不韦作为相国,权倾朝野,难以下手。
此时,全靠嫪毐送上“助攻”,一出后宫丑闻成为压倒吕不韦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前往雍城祖庙行加冠礼,下榻于蕲年宫。 专横跋扈的嫪毐与门客密谋,矫借秦王御玺与太后玺发兵作乱,向蕲年宫进军,企图谋害嬴政。 嬴政对此早有察觉,只等嫪毐自投罗网。他急命楚国宗室出身的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平叛。嫪毐房事虽在行,兵事却一窍不通,遇上秦军,立刻大败而归。嬴政下令追击,将他斩杀,灭其三族。 嫪毐这一帮乌合之众被一网打尽。参加叛乱的大臣卫尉竭、内史肆等被枭首,车裂示众。嫪毐的门客们,罪轻者没收家财,罚为“鬼薪”(供役宗庙的取薪者),罪重者4000余人,均被夺爵迁蜀。 最可怜的,是赵姬和嫪毐生的两个幼子。无辜的两个幼子被嬴政下令当场扑杀。 赵姬本人则被迁往萯阳宫,遭到软禁。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嬴政开始了他残暴的政治生涯,压抑许久的他,仿佛在发泄多年来积攒的怨恨。 5嫪毐并非嬴政真正的目标,他一心想对付的是执掌秦国朝政13年的“仲父”吕不韦。 嫪毐作乱时,吕不韦被嬴政架空,完全蒙在鼓里,不仅没有参与平叛,还被昌平君(楚国公子,多年后叛秦)等新贵迅速取代。等他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经过对嫪毐一案的彻查,吕不韦私通太后、进献嫪毐等丑事自然被一一揭穿。嬴政若要论罪,吕不韦在劫难逃。 另外,据张荫麟先生推测,由于“种族之见”,秦国宗室对吕不韦也多加以排斥。吕不韦以卫人的身份执掌秦政,他的门客又多来自三晋,和他结交的太后还是赵国女子。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部分老秦人对此深信不疑。 此时,“郑国渠”事件引发秦人新一轮的恐慌。 郑国是著名的水利专家,来自韩国。韩国见秦国步步紧逼,亡国之难近在咫尺,为了消耗秦国的国力,就派郑国入秦,向秦国建议,修筑一道沟通泾水和洛水的工程。当时,主政的吕不韦同意了。 没想到,郑国渠才修了一半,嬴政接过权力,韩国“疲秦”的阴谋泄露,郑国也被当作间谍。郑国急忙辩解,这项工程只不过能为韩国延续几年国祚,可是对秦国子民却大有益处,可建万世之功。 郑国一番话,得到嬴政谅解,郑国渠得以修建完成,并造福八百里秦川百姓。若不是因为此渠确实对秦国有利,这一伟大工程估计要就此作废了。 郑国一案,使秦国宗室抓住把柄。他们振振有词,声称外来人士不过是来离间我大秦的,请求将他们驱逐。于是,无可奈何的嬴政下了著名的“逐客令”,要将外籍游士驱逐出境。 处置吕不韦,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公元前237年,即嫪毐作乱的第二年,嬴政将早已靠边站的吕不韦正式罢免。 嬴政最初并不想置吕不韦于死地,只是将其罢免,以巩固王权。因此,嬴政命吕不韦退居河南封地,给他就此归隐、颐养天年的机会。 6没想到,在吕不韦罢相的一年多里,来自各国的宾客、使者频频前去拜访,相望于道。同时,吕不韦的门客们还屡次向嬴政游说,为他求情。这些行为,都成了吕不韦的催命符。 嬴政放下最后的一丝容忍,下诏质问吕不韦:“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何功?何亲?嬴政自然心知肚明。吕不韦扶持子楚上位,又辅佐年少的嬴政,历经两朝,执政13年,不可不谓劳苦功高。一朝指大于臂,丑闻败露,就为千夫所指。 同时,嬴政嫌吕不韦在封地住得太舒服,令其举家迁徙蜀地。吕不韦接到诏书,心灰意冷,自知嬴政绝不会放过自己,于是饮鸩自尽。 机关算尽太聪明,这个把生意做到朝堂之上的大商人,终究难逃厄运。 吕不韦名誉扫地,幸亏他的门客们感念其恩德,不顾杀身之祸,私下将他收葬在洛阳北邙山,前来送葬的人络绎不绝。 听说这事儿,嬴政又动怒了,对前去送葬的人进行严惩:原是三晋迁来秦国的人驱逐出境;原为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者,免爵流放。 嬴政申明:“从今以后,敢学嫪毐、吕不韦这样大逆不道的,这就是他们的下场。”23岁的嬴政,接过渴望已久的权力。身处咸阳宫中,孤傲的他举目眺望,国内,已经没有威胁,国外,六国皆不是秦国的对手,统一的大业终于要在他的手中完成。 吕不韦所规划的政治蓝图,是反对专制,施行仁政。而嬴政最终将其尽数推翻,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短短两年间,年轻的嬴政雷厉风行,借由嫪毐之乱,成功将吕不韦拉下马。谁曾料到,这一内乱,竟引发了改变中国历史的蝴蝶效应。 此后的1000多年的中国古代史,都沿着嬴政之路走下去,而不是吕不韦之路。 福兮祸兮,没有定论,毕竟历史不是戏剧,无法重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