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教程 9787568072762 胡馨月 华中科技大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旅游文化教程 9787568072762 胡馨月 华中科技大学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41.6 8.4折 49.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馨月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6807276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239429

上书时间2024-05-21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文化是人类群状态的集合。如今,旅游主要是人们出于拓展生活趣味、激发精神创造力的需要而改换生活的时间节奏和空间场所,共享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与环境,既为不同群体文化对话提供契机,也为旅游主体、客体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的交流共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载体。究其渊源,从人类诞生之初的迁徙、狩猎、游牧、漂泊等为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创造,就已经折射出人类转换生活时空和开拓生活领域的本质,同时也凸显出旅游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根据现代旅游业的多样性与分散性,当代旅游是基于后现代休闲消费背景下的大众直面文化交流和对话的一种方式,但就旅游文化的形成而言,也不能忽视其历史的发展及地域性特征。从时间与空间的视角,可深入理解旅游文化的逻辑系统。“旅游文化学”不仅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肩负着培养和提高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同时致力于研究“旅游现象”的文化内涵,属于旅游学科独有的核心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因此,该课程的建设研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甚至是中国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大部分将旅游文化学的主要内容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三大部分加以理解,但在旅游文化相关课程教学中较为忽视旅游文化本身的内部结构以及旅游文化发展的地域和历史视角。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综合性,旅游人才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书在编写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既需要注重科学实证与人文反思相结合,同时也强调工具理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对具体旅游文化现象的条分缕析与宏观环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基础性与理论的前沿性、内容的历史性及方法的操作性相统一,完成教学改革和特色课程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本书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具体分工如下:胡馨月负责大纲撰写及统稿;章由胡馨月、白雪编写;第二章由胡馨月、施昆、刘春来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胡馨月编写;第五章由白雪编写;第六章由张婧编写。感谢贵州师范大学殷红梅教授为本书的编写提出意见和大力支持,感谢杨应琳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王乾老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的关心与帮助。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大量相关著作与文献,也吸收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由于篇幅所限,以参考文献形式列于文后,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商品简介

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现象之一,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和逻辑,本书注重旅游文化系统的研究,关注旅游文化的内在结构,对旅游文化的发展形成和其特征形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决定了旅游学科的实践性,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书共有6章,内容涵盖旅游文化系统﹑旅游文化研究、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演进﹑旅游时间与休闲文化,旅游空间文化系统、文化遗产旅游与传统工艺,旅游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等。本书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以思维导图、导入案例、知识链接、知识活页等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相关知识分析的能力及知识拓展。本书可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适合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和广大旅游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胡馨月,女,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主持的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喀斯特地区民族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喀斯特石漠化贫困地区文化生态与发展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桃花村为例”;贵州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西部一流专业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子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建设子项目“地方性视域下‘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研究”;参与中美合作项目“俄亥俄州立大学(OSU)美国国家汉语旗舰工程高级语言评估,ALPPSStudentPerformanceEvaluation”;参与国家重点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省级规划项目多项。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文化与旅游文化/1第一节文化的结构层次及要素/2
一、文化的理解/2
二、文化的层次/6
三、文化的基本特征/9
第二节旅游系统文化/13
一、旅游系统/13
二、旅游系统文化的形成过程/15
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17
一、国外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17
二、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历程/19
三、旅游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24

第二章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演进/32第一节中国古代“旅游”的意涵/35
一、中国古代“旅”的意涵/35
二、中国古代“游”的意涵/36
三、中国古代“旅游”的意涵/37
第二节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发展历史/38
一、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滥觞时期/39二、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勃兴时期/46
三、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自觉时期/49
四、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隆盛时期/53
五、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全面发展时期/56
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的近现代转型/65
一、近代旅游文化的发展/65
二、中国现代旅游文化的全新发展/67
0000目录
第三章旅游时间与休闲文化/72第一节休闲与旅游/73
一、对休闲的理解/73
二、休闲文化/79
三、休闲与旅游的关系/85
第二节闲暇时间、休闲时间与旅游时间/88
一、时间的社会性/89
二、中国传统对时间的理解/90
三、闲暇、休闲、旅游时间的关系/91

第四章旅游空间文化系统/98第一节旅游空间的内涵/100
一、“空间”的相关概念/100
二、旅游空间的定义和分类/104
第二节文化生态系统与村落文化/113
一、文化生态系统/113
二、村落文化/114
三、中国传统村落/117
四、乡村旅游与村落生态文化系统/123
五、乡村景观/124
第三节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125
一、城镇的兴起/125
二、城市生态系统与文化特色/126
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27
第五章文化遗产旅游与传统工艺/152第一节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153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153
二、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区别与联系/155
第二节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代/158
一、文化遗产概述/158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161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文化/163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163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认知/164
三、传统工艺文化/165
第四节文化资本与遗产旅游/170
一、文化资本/170
二、遗产旅游/173

第六章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181第一节旅游跨文化交流出现的原因及
意义/182
一、文化震惊与跨文化交流/182
二、旅游与跨文化交流/184
三、旅游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186
第二节旅游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189
一、文化差异的特征/189
二、旅游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分析/191
第三节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播/196
一、旅游的文化动机/196
二、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播/197
第四节当代旅游产业影响与异质文化
交流/199
一、异质文化交流/199
二、当代旅游产业影响下的异质文化交流/200
三、文化多样性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1

参考文献/205

内容摘要
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现象之一,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和逻辑,本书注重旅游文化系统的研究,关注旅游文化的内在结构,对旅游文化的发展形成和其特征形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决定了旅游学科的实践性,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书共有6章,内容涵盖旅游文化系统﹑旅游文化研究、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演进﹑旅游时间与休闲文化,旅游空间文化系统、文化遗产旅游与传统工艺,旅游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等。本书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以思维导图、导入案例、知识链接、知识活页等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相关知识分析的能力及知识拓展。本书可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适合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和广大旅游爱好者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