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通风增氧技术和装置研究 9787548748205 李孜军,李明编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通风增氧技术和装置研究 9787548748205 李孜军,李明编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47.5 5.4折 88 全新

库存190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孜军,李明编著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748205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5625356

上书时间2024-05-19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孜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国家一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培训师,兼任应急与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院长联合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矿井通风、矿山火灾防治、粉尘控制理论与技术、矿山热害治理安全管理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市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有1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本,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讲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与空调、环境工程、粉尘控制理论与技术、安全管理工程、职业卫生及工程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名。

李明男,1979年生,湖南怀化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中南大学采矿工程本科毕业,2005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开展访问合作研究,主要从事矿山通风与安全、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3项;已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高海拔地区大气气候条件主要特征

1.3低气压环境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1.4矿井采场增阻增压增氧效果研究

第2章矿井掘进作业面风帘增压增氧效果研究

2.1实验测试方案设计

2.1.1主要实验测试仪器

2.1.2通风供氧实验平台

2.1.3实验测试主要步骤

2.2模拟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压入式风筒位置优选

2.2.2风帘宽度对增压增氧效果的影响

2.3实体测试方案与结果验证

2.3.1实体测试方案设计

2.3.2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章矿井掘进作业面空气幕增压增氧效果研究

第4章矿井硐室风门增压增氧效果研究

第5章矿用新型环形空气幕富氧装置研制

第6章矿井局部人工增氧调控方法与模拟研究

第7章局部供氧通风布设参数变化的效果对比分析

第8章金属矿井局部个体增氧调控技术方案

第9章巷道型射流式氧气扩散规律模拟研究

第10章矿用可移动式人工增氧装置数据采集系统研制

第11章矿用可移动式人工增氧装置设计与研制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绪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工作在我国保持着高强度状态。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金属矿产资源逐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由此对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目标也转向西部高海拔低气压地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针对西部高海拔低气压地区金属矿产资源加大开采力度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西部地区地域宽广,其总面积大约占全国可利用矿产资源分布面积的72.3%,约占全国矿产资源开采面积的四分之三,为金属矿产开采提供较大区域;其次,具备大开采面积的同时,西部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尤其是化工领域矿产及能源领域矿产,它们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分布也较为集中,这些因素都为西部大开发工作提供了非常优良的自然条件。此外,矿产资源在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种类繁多,目前已有大约140种矿产资源被探明储量,其种类大约占目前我国已知矿产资源种类的90%,这也进一步为矿产资源进行相关发掘和研究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以2018年全国范围内和西部高海拔地区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储备量为例,如表1-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超过6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尤其是位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地区的金属矿产资源,占比均超过全国范围内金属矿产资源的55.5%。此外,目前我国锡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约80.2%来源于西部高海拔地区,同时超过全国七成的铝与锌等金属矿产资源来源于西部高海拔地区。

……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通风效果评价体系;(2)建立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通风增氧数值模型,研究不同通风供氧方式下工作面氧浓度分布特征;(3)工作面局部增氧方法研究;(4)研发与设计适用于掘进工作面的弥散供氧装置;(5)个体局部供氧装置供氧效果分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