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全2册) 9787511559418 任贤良 人民日报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全2册) 9787511559418 任贤良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68.3 6.9折 99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贤良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59418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1201887982

上书时间2024-05-14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任贤良,河北平山人。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不错记者。出版了包括《最前沿:国家网信工作沉思录》在内的多部专著,多次加印、再版,广受好评。
曾任: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党组书记;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其间挂职西安市委副书记),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当选第六、七、八届中国记协副主席),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
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

目录
上   册

再版前言
第一章 “顺风耳”与“千里眼”—新闻传媒事业及其发展
第一节  试将新水煮新茶—新闻新解/005
一、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二、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三、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四、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五、新闻与历史的关系
六、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第二节  道可道,很好道—新闻传播的形式/014
一、口头传播
二、文字传播
三、广播传播
四、电视传播
五、多媒体传播
第三节  生存还是毁灭—战争年代的新闻传播/025
一、古代战争中的新闻传播
典型案例:陈胜、吴广巧用舆论传播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五、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典型案例:近代战争中的新闻舆论战
第四节  舆论一律—计划经济时期的新闻传播/039
一、计划经济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
二、计划经济时期新闻报道的成就
三、计划经济时期新闻工作的失误
第五节  百花齐放—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传播/046
一、有力推动思想解放运动
二、改革开放中的新闻工作
三、恢复和加强了舆论监督
四、新形势下新闻工作方针的确立

第二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第一节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社会意识多元化倾向/052
一、关于是非观念问题
典型案例:昆山宝马男砍人被反杀事件
二、关于价值取向问题
典型案例:关于国民党军官仵德厚的报道
三、关于理想信念问题
典型案例:一些影视剧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民族大义问题
典型案例:剖析电影《色·戒》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为价值观而战—舆论斗争成为政治较量/064
一、西方媒体伺机围攻中国的冷战思维没有改变
二、靠前传媒肆意美己丑我
三、新闻传媒话语权之争愈演愈烈
四、我国对舆论斗争重要性认识的深化
五、实施国家公关战略,夺取新闻舆论斗争的主动权
第三节  风起于青萍之末—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074
一、深化改革遇到的矛盾
二、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第四节  衣带渐宽终不悔—新闻媒体的管理越来越开放/088
一、“流动、交流、融合”—新闻生产全球化越来越明显
二、“松动、开放、自由”—媒体管理政策越来越宽松
三、“全面、灵活、突破”—新闻报道内容越来越进步
第五节  乱花渐欲迷人眼—新闻报道界限/096
一、跨国新闻采访报道—“我们也是受益者”
二、跨省新闻采访报道—“资源共享实现多赢”
典型案例:时政微视频刷屏朋友圈 
三、跨媒体新闻报道—“混合舆论场势不可当”
典型案例:孙志刚事件
第六节  黑马激起万里尘—新兴媒体异军突起/113
一、认识新兴媒体的新特点
二、重视新兴媒体的新挑战
三、研究新兴媒体的新规律
典型案例: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的涉军舆情
典型案例:山西尾矿库特大溃坝事件中的洼地效应
典型案例:滴滴公司系列舆情事件

第三章  欲知朝中事,上山问野人—熟悉新闻和媒体 
第一节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了解新闻采编过程/140
一、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
二、舆论监督报道的采编
典型案例:从《焦点访谈》栏目看采编程序
三、如何接待新闻采访团
典型案例:A市接待新闻采访团失误案例
第二节  好雨知时节—建立融洽的媒体公共关系/154
一、社会公众拥有的权利
二、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相互关系
三、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新闻媒体的职能
四、政府如何确立与媒体的关系
五、建立融洽的媒体关系是大势所趋
典型案例:水门事件
第三节  两岸猿声啼不住—如何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175
一、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真正重视
二、主要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
三、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真心鼓励
四、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支持
五、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直接参与
典型案例:云南省省长回应旅游乱象
第四节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如何搞好新闻发布工作/189
一、新闻发布工作的基础和内容
二、辩证认识正面事件与负面事件
三、实现正面事件社会效益优选化
典型案例:雷锋事迹的发现和推介
四、如何避免正面事件形成负面效果
典型案例:陕西华南虎照片事件新闻发布的反思
典型案例:湖北神农架野人事件
五、如何使负面事件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典型案例:平陆事件负面事件产生正面效果
第五节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新闻发布的禁忌/220
一、要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
典型案例:湖北石首事件带来的启示
二、内容要科学巧妙
典型案例:杞县新闻发布不科学造成群众集体外逃
三、不能自相矛盾
典型案例:杭州飙车案“70码”的尴尬
典型案例:陕西凤翔县“血铅事件”新闻发布的失误
四、给记者提问的机会
典型案例:石家庄雷击塌房事件新闻发布会的不足
下   册

第四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如何正确引导媒体
第一节  有理不在声高—唱响更要唱好/002
一、唱准是唱响的前提
二、唱好是唱响的保证
三、没有预见性就不会有主动性
典型案例:总书记与新兴媒体
四、要争得主动,就必须精心策划、组织、部署
第二节  多样与统一的和谐—引导都市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入主
    旋律/014一、都市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唱响主旋律的生力军
二、都市类媒体承载—条条道路进万家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引导都市类报刊和网络新媒体加
入主旋律大合唱
第三节  通俗,但不能媚俗—及时清除低俗报道之源/023
一、低俗报道的种种不良表现
二、低俗之风产生的原因
三、采取有效措施,抵制低俗之风
第四节  媒体的“牛皮癣”—不良广告/037
一、不良广告的具体体现
二、指导新闻单位要坚持报道导向与广告导向相统一,自觉抵制
各种不良广告
三、采取有效措施,抵制不良广告,不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的协调发展
四、努力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媒介自身品位
五、关于新闻性广告的问题
第五节  一枚硬币的两面—积极支持舆论监督/047
一、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正确的目的和出发点
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正确选题,注重典型
三、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四、开展舆论监督要讲究艺术,把握好度
五、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效果,有始有终
六、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寻求合作,争取支持
七、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恪守道德

第五章  金杯银杯抵不过群众的口碑—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第一节  莫把杭州作汴州—消除认识上的误区/056
一、通稿多能意识
二、舆论一律意识
三、讳疾忌医意识
四、官僚主义意识
典型案例:陕西横山官煤勾结事件
第二节  民为贵,社稷次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080
一、以人为本是有效引导舆论之基
二、统筹安排,重视舆论引导
典型案例:小凤雅慈善事件真相大反转
三、善待人民群众,避免危机事件
四、站在人民一边处理复杂问题
典型案例:北京丰台闹市抢孩子事件
第三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坚决摒弃封堵思想/092
一、新闻资源的不可封堵性
二、封堵消息后果严重
典型案例:“非典”事件
典型案例:石家庄三鹿奶粉事件
三、有效避免新闻群体事件
典型案例:陕西省丹凤县徐梗荣案件
四、负面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艺术
典型案例:陕西省陈家山矿难舆论引导的启示
第四节  宁吃鲜桃一口—及时抢占舆论先机/115
一、新闻传播的首声效应
二、新闻媒体的合声效应
三、唱响主声部
典型案例:“3·14”打砸抢烧事件的教训
四、努力形成合声效应
五、处处抢占舆论先机
典型案例: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死亡事件的舆论掌控
典型案例:河南省杞县群众集体外逃事件
第五节  人生歧途的优选诱惑—打消侥幸心理/136
一、何谓侥幸心理
典型案例:备受关注的云南“躲猫猫”事件
二、刻意侥幸之弊
典型案例: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特大溃坝事故的教训
三、善意侥幸之害
典型案例:四川广元柑橘事件
四、消极侥幸之祸
典型案例:石家庄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
五、勿以主观之心,揣度群众之腹
六、积极开展负面事件新闻报道

第六章  浓妆淡抹总相宜—如何正确面对媒体和记者
第一节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政党的媒体形象/164
一、国外政党媒体形象塑造
二、党的媒体形象探讨
三、党的媒体形象塑造实践
四、强化党的媒体形象建设的思考
典型案例:苏共形象坍塌造成灾难性后果
第二节  媒体是面聚焦镜—领导干部的媒体形象/188
一、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的作用
二、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的组成要素
典型案例:国共之争中的组织形象和形象
典型案例:经典的媒体形象
三、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的塑造
四、领导干部的着装
典型案例:领导干部着装的典范
典型案例:人民代表
典型案例:温在地震废墟上会见联合国秘书长
第三节  画眉深浅入时无—如何面对记者采访/207
一、新闻记者的属性
二、领导干部如何面对记者
典型案例:横山县委书记角色把握不当造成被动
典型案例:郑州市规划局敌视记者的教训
典型案例:“西电卡门事件”
典型案例:宝鸡市有关干部面对媒体的不当言行引来非议
典型案例:的回应
典型案例:兰考县委书记面对记者行为失当的教训
三、领导干部如何面对采访
典型案例:温的大家风范
四、面对采访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典型案例:温巧用乘除法
典型案例:我国有名的新闻照片泄密事件
第四节  阳光是优选的防腐剂—正确面对舆论监督/237
一、正确认识舆论监督
二、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
三、关键在于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
四、适应在媒体注视下开展工作
五、建立舆论监督合作机制
六、积极对待舆论监督
典型案例:陕西榆林市委成功处理负面事件
七、正面纠正失实的报道
典型案例:陕西洋县成功纠正严重失实报道
八、正确面对舆论监督的根本
第五节  并不多余的话—应当终结的一些不妥说法/253
一、经不起推敲的语言
二、论煽动群众和发动群众
三、几个疑问

参考文献/268
编后记: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根本大计/269

内容摘要
如果没有迅速及时发布可靠非常不错消息,或者试图封堵消息,6小时就会成为舆论谣传点,12小时就会成为舆情爆发点,24小时就会成为舆评混乱点。要纠正一条错误的新闻,至少要花7倍的力量!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与“快”!中央、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任贤良将领导指挥、成功处理、跟踪研究的多起重大危机、群体性社会事件进行概括、总结、分析,指出了应对突发事件需掌握的3个重要时间点,列举了包括滴滴公司系列舆情、红黄蓝虐童事件在内的超50个重大热点焦点新闻,阐述了各级领导干部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了推荐的新闻理论知识,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主编推荐
该书高站位、大视野、宽角度、多侧面,采用新观点、新规律、新理论,立体解释了媒体的性质和作用。
1.高站位
同志指出: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本书抢先发售提出并阐述了“政党的媒体形象”,维护了党的执政地位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2.大视野
一般新闻事件有哪三个重要时间点?如何避免猜测性报道、谣传性报道、无序性报道?
如何与媒体交朋友?如何接待好采访团?
怎么争取通过新闻媒体有更高的上稿率?怎么成为媒体特约通讯员?
如何成功召开发布会并正确回答记者提问?面对不同场合如何做到得体着装?
对于不确定的正面热点政府如何做到及时准确回应?如何使负面事件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从古至今新闻传播规律的归纳总结,从中国视野到世界眼光不断提高靠前传播能力的探索。
——国内外特别事件中的新闻舆论效应,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新特点、新规律、新理论。
——重大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经验,官员应对舆论的成败得失分析。
——统筹、打通两个舆论场,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3.宽角度
本书列举了包括滴滴公司舆情、红黄蓝虐童事件、SARS、昆山反杀案、孙志刚案、华南虎照、石首事件、瓮安事件等国内的热点话题或新闻,既有刺痛人心的个案,也有哄动一时余波不断的重大社会群体事件,分析、总结、概括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正反典型案例。
通过大量的案例辨析,帮助读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增强对新闻媒体的认识,加深对新闻规律的理解,强化对舆论引导方略的把握。
4.多侧面
本书作者:中央部级领导中做媒体(曾任职新华社)、管媒体(曾任职中央、国家网信办)、应对媒体(曾任职省委宣传部)的人。
本书读者:各级党政干部、企业不错经营管理人员、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教会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熟悉、整合、领导、应对、用好媒体,教育基层干部如何应用媒体架桥梁、树形象、说意图,与群众共鸣共振,如何监督媒体),相关院校教学人员、媒体从业者(教会媒体自身如何脱俗,是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的教材与范文,可提高政治文化素养)
5.广誉度
8年11次印刷,位列新华社向全国领导干部推荐的7本好书之首,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170余单位领导参加的首场座谈会,中央有关领导、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学者、中央各大媒体主要领导参加的中国记协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均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
围绕本书内容,作者多次受邀到各级、企*单位以及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题演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消息》《南方周末》、(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国内外媒体以及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全国主要网站,对本书进行多次重点报道和部分章节摘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

精彩内容
再版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传媒结构正在发生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处在问题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各级党政领导,面对汹涌而来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照相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是掩?是拖?是压?是在“沉默”中错失良机,因处置失当,进而使突发事件演变为“新闻事件”,将社会情绪积聚为溃坝能量,引发更大的社会冲突,还是准确、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新闻,抢占舆论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科学疏导群众情绪?这不仅是一个如何面对媒体、如何引导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考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问题。
早在200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视作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可见,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绝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一种不错的领导艺术,是一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领导艺术、工作水平的具体体现,是一位党政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笔者曾任新华社记者和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5年;后任西安市委副书记,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并连任三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13年又出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一直身处舆论工作的线,在长期从事新闻管理工作和党政工作过程中,对如何面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有着切身体会。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笔者还密切跟踪和研究国内外特别事件中的新闻舆论效应,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探索运用新闻舆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规律,从新时期新闻传播的新特点、有效引导舆论的基本经验、正确面对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方法等方面,曾总结形成了《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文稿。文稿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政干部,从实际操作切入,通过分析典型案例阐述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一些推荐的新闻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同志对笔者的研究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安排笔者在陕西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时进行专题宣讲,并提出要把如何面对媒体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
2009年3月下旬,应山西省委中心组之邀,笔者赴晋进行宣讲交流。26日上午,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张宝顺、省长王君以及全省170多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了报告会。同时,各市、县也组织有关干部在分会场进行了收看。专题宣讲报告受到了山西省党政干部的广泛好评。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以及山西省主要新闻媒体,对辅导报告会进行了充分报道。
2009年4月中旬,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同志在笔者文稿《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上做了重要批示。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稿》在2009年第9期头篇刊登了该文。5月14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新闻门户网站都在显著位置对该文进行了全文转载。之后,笔者又将如何面对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的部分内容也加入其中,并就有关案例进行了增删,补充了一些新论述。
为了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知识的普及,不断扩大新闻工作的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应人民日报出版社之邀,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和研究探索,在原有书稿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形成了《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再版一书,使得该课题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供各级党政干部、企业不错经营管理人员、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相关院校教学人员参考。书中许多观点,属一己之见,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任贤良
二〇一九年元月于北京

媒体评论
《南方周末》:辟时局版采访作者。
《凤凰周刊》:撰文讨论本书。
《参考消息》:在第15版头条刊登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以《严肃的中国官员学习如何面对媒体》为题专门报道介绍本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解读本书。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