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欧亚备要) 9787100132404 总主编:余太山//李锦绣|校注:赵永春 商务印书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欧亚备要) 9787100132404 总主编:余太山//李锦绣|校注:赵永春 商务印书馆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103.9 8.2折 126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总主编:余太山//李锦绣|校注:赵永春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32404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6元

货号3888699

上书时间2024-05-14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姚坤使辽 佚名...... 1
晋出帝北迁记 佚名...... 3
胡峤陷虏记 佚名...... 7
宋摶等使辽行程录 佚名 ...... 12
乘轺录 (北宋)路振...... 13
王沂公行程录 (北宋)王曾...... 25
虏中风俗 (北宋)晁迥...... 28
薛映记 (北宋)薛映...... 29
契丹风俗 (北宋)宋绶...... 32
余尚书北语诗 (北宋)余靖...... 36
奉使契丹诗 (北宋)王珪...... 38
刘敞使北诗 (北宋)刘敞...... 43
出使契丹诗 (北宋)欧阳修...... 52
刁奉使北语诗 (北宋)刁约...... 58
王安石伴送北朝人使诗 (北宋)王安石 ...... 59
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 (北宋)陈襄...... 67
前后使辽诗 (北宋)苏颂...... 78
熙宁使虏图抄 (北宋)沈括...... 93
入国奏请 (北宋)沈括...... 103
入国别录 (北宋)沈括...... 109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北宋)苏辙...... 124
使辽诗 (北宋)彭汝砺...... 132
吕希绩等接送伴语录三篇 (北宋)吕希绩等...... 142
张舜民使辽录 (北宋)张舜民...... 146
陆佃使辽见闻 (南宋)陆游...... 151
使北录 (北宋)陶悦...... 154
燕云奉使录 (北宋)赵良嗣...... 157
茅斋自叙 (北宋)马扩...... 174
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北宋)许亢宗...... 208
靖康城下奉使录 (北宋)郑望之...... 224
山西军前和议奉使录 (北宋)李若水...... 232
北狩行录 (南宋)蔡鞗...... 241
宋俘记 (金)可恭...... 249
呻吟语 (南宋)佚名...... 260
青宫译语 (金)王成棣...... 275
建炎通问录 (南宋)傅雱...... 282
绍兴甲寅通和录 (南宋)王绘...... 290
松漠纪闻 (南宋)洪皓...... 312
洪皓使金诗 (南宋)洪皓...... 335
使金贺生辰还复命表 (南宋)宋之才...... 349
御寨行程 (南宋)赵彦卫...... 358
北行日录 (南宋)楼钥...... 360
揽辔录 (南宋)范成大...... 390
使金绝句七十二首 (南宋)范成大...... 409
北辕录 (南宋)周煇...... 424
重明节馆伴语录 (南宋)倪思...... 432
使金录 (南宋)程卓...... 444

附录一:宋人出使辽金“语录”研究...... 457
附录二:“语录”缘起与宋人出使辽金“语录”释义...... 470
主要参考文献...... 486
索 引...... 493
增订版后记...... 515

内容摘要
本书是赵永春教授关于宋辽、宋金官方出使往来的“语录”和“行程录”等原始记录文献的辑注。五代两宋时期,每逢正旦、辽金皇帝生辰,都要遣使祝贺;宋朝皇帝死亡,要遣使辽金告哀;还要遣使将死去皇帝的部分遗留物馈赠辽金;辽金皇帝死亡,要遣使吊祭;新皇帝即位,要遣使告诉辽金;辽金新皇帝即位,要遣使祝贺;临时有事需要商量则要派遣“泛使”。辽金使节进入国境,要遣使迎接;进入京师,要遣使馆伴;辽金使节回国,要遣使相送,等等。这些出使辽金的使者和接送馆伴辽金的使者,在出使期间都要将出使应对酬答情况、沿途经过路线及所见所闻,笔录成书,上奏朝廷,称“行程录”、“奉使录”、“使北记”或“语录”等等。有的使者还按出使行程写下了出使诗。五代两宋出使辽金“语录”,系使者亲见亲闻,史料价值很高,但保存至今的“语录”则很少,且散见于各书之中,为人们使用这些资料带来诸多不便。该书搜集五代两宋出使辽金“语录”、出使诗以及晋出帝、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至辽金的记录共47篇,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补辑、点校和简要注释,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辽金史、辽宋金关系史、东北史以至东亚史提供某些方便。 作者简介:赵永春,男,1953年生,197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辽金元史、东北民族关系史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的‘中国’观与中国疆域形成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意识与民族凝聚力研究”等项目多项。出版著作有《金宋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金宋关系史研究》(个人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中国历史疆域理论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史疆域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等多部;撰有《关于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3期,《新华文摘》2003年1期转载)、《宋金关于“受书礼”的斗争》(《民族研究》1993年6期)、《试论金人的“中国”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4期)、《试论辽人的“中国”观》(《文史哲》2010年第3期)等论文百余篇。

精彩内容
部分篇目介绍姚坤使辽(佚名)后唐同光四年(926),庄宗李存勖被伶人郭从谦所杀,明宗李嗣源即位后派遣供奉官姚坤出使契丹告哀,姚坤辗转到达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扶余城(今吉林农安)以东的慎州等地。出使期间,亦当撰有“语录”,今佚。《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保存有姚坤与阿保机谈话部分内容。今从《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中辑出。姚从吾撰有《阿保机与后唐使臣姚坤会见谈话集录》一文,可参阅。
晋出帝北迁记(佚名)后晋天福八年(943),石敬瑭死,从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少帝,也称“出帝”。天福十二年(947),辽太宗出兵灭亡后晋,俘虏晋出帝,并将其迁往东北。晋出帝北迁路线及其所见所闻,是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民族风情以及与中原地区交通等重要资料,弥足珍贵。
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崇文总目》、《文献通考》、《通志》等书记载,五代入宋的范质,曾撰有《晋朝陷蕃记》一书,但没有完本流传。贾敬颜先生摘取《契丹国志》卷三、卷四有关晋出帝北迁史料和《资治通鉴》、欧阳修《新五代史·晋家人传》中高后、李氏传,而成《〈晋出帝北迁记〉疏证稿》。兹以之为底本,再参阅《旧五代史》、《文献通考》等书,稍加补充而成。
胡峤陷虏记(佚名)《胡峤陷虏记》,又称《胡峤陷辽记》、《胡峤陷北记》、《胡峤入辽记》、《陷虏记》、《陷辽记》、《陷北记》、《入辽录》、《入辽记》等。作者胡峤居辽七年,于辽穆宗应历三年(953)逃归后周,将入辽旅途见闻,笔录成《陷虏记》一书。原书早佚,欧阳修《新五代史》卷73《四夷附录》有摘录和改写,《文献通考》、《契丹国志》大体上因袭《新五代史》之文,予以重录。宛委山堂《说郛》120卷本录作《陷虏记》一卷,《中国野史集成续编》据以影印。今以《新五代史》为底本,参考《文献通考》、《契丹国志》、《说郛》及贾敬颜《胡峤〈陷辽记〉疏证稿》(《史学集刊》1983年4期)等论著,重新整理而成。
乘轺录(北宋路振)《乘轺录》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作者路振(957—1014年),字子发,宋永州祁阳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以知制诰身份充任贺大契丹国主生辰使。出使期间,将所见所闻笔录成《乘轺录》一书,上奏朝廷。此书今无传本,唯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和晁载之《续谈助》部分引录。《续谈助》本虽首尾完具,但删节太多,难窥全貌。《宋朝事实类苑》仅摘录自幽州至中京部分,亦有删节。罗继祖曾合两书为一,略加校订,刊入《愿学斋丛刊》,贾敬颜又重为辑录,详作疏证,油印发行。此外还有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新编》等版本。今幽州以前部分取自《续谈助》,幽州以后部分以《宋朝事实类苑》为底本,参考他书及罗继祖校本、贾敬颜疏证稿等,重加点校、注释而成。
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北宋陈襄)治平四年(1067),宋英宗死,宋神宗立,陈襄等充当“皇帝登宝位告北朝皇太后国信使”、孙坦等充当“皇帝登宝位告北朝皇帝国信使”出使辽朝。陈襄按日记载使辽行程及所见所闻,以成此书。归国后,上奏朝廷。《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也称《治平使辽录》、《使辽语录》等,原附宋本《古灵集》之后,今传《古灵集》本多无此文,金毓黻先生取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本《古灵集》本为底本,校补以库中钞本,以成完帙,收入《辽海丛书》,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据《辽海丛书》收录。今以《辽海丛书》本为底本重加点校注释辑入本书,并以《金毓黻〈使辽语录〉叙》列在前面。
熙宁使虏图抄(北宋沈括)沈括(1031—1095年),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存中。熙宁八年(1075),辽道宗派遣萧禧等使宋“理河东黄嵬地”界,逾期不返,声称“必得请而后反”。宋神宗为了解决此事,特以右正言、知制诰沈括假翰林院侍读学士,为回谢辽国使,西上閤门使、荣州刺使李评假四方馆使副之,出使辽国,商议两国地界纠纷问题。沈括在出使期间,据理力争,迫使辽国舍黄嵬而以天池为请,同时,“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沈括所作《熙宁使虏图抄》,也称《熙宁使契丹图抄》,或简称《使虏图抄》、《使契丹图抄》、《使辽图抄》等。其书早佚,唯有《永乐大典》卷10877“虏”字条下引有宋沈存中《西溪集·熙宁使虏图抄》一书,无图,且误以沈括之侄沈遘之《西溪集》为沈括之文集。今传沈括文集《长兴集》缺略甚多,《使虏图抄》即为其中之一。故只能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参考贾敬颜《沈括〈熙宁使契丹图抄〉疏证稿》、王民信《沈括熙宁使虏图抄笺证》点校注释。
入国奏请(北宋沈括)熙宁八年(1075)辽朝派遣萧禧出使宋朝,要求重新划分河东地界,态度强硬,逾期不返。宋神宗见萧禧逾期不返,遂以沈括为“审行商议使”赴辽报聘,直接与辽朝皇帝商讨分划地界等事宜。萧禧听说沈括已经赴辽,遂不再坚持“必得请而后反”,没有“朝辞”即匆匆返回辽国。宋神宗见萧禧返国,遂改称已在出使途中的沈括为“回谢辽国使”,出使辽朝商议地界。《入国奏请》(或称《乙卯入国奏请》),就是沈括在受任使辽之后及其进入辽国国境之前所上奏书,记录了双方有争议的四处地界,以及沈括为了解决出使辽国商议地界纠纷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建议,是熙宁宋辽划界纠纷的重要资料。原书已散佚,《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中部分引录。今从中华书局《续资治通鉴长编》标点本卷261、卷263辑出。
北狩行录(南宋蔡鞗)《北狩行录》一卷,宋蔡鞗著。靖康二年(1127),金人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等人北返,蔡鞗随行,因记其北狩事迹,以成此书。此书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三朝北盟会编》部分引录称《北狩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引录时称王若冲撰。今以《学海类编》本为底本,以《丛书集成初编》本为参校本,辑校著录。
宋俘记(金可恭)《宋俘记》记载金人俘虏宋室北迁及北迁后史事。根据其书序言记载,可知该书共分《宫眷》、《宗室》、《戚里》、《臣民》四个部分,现仅存《宫眷》部分及《宗室》一小部分,余皆佚失。《宫眷》部分记述宋徽宗(昏德公)、宋钦宗(重昏侯)及其眷属北迁及北迁后史事,每部分包括宋帝本人及其妻、妾、婢、子、女、媳、孙、孙女等,逐一记录。《宗室》记述宋室诸王北迁及其北迁后史事,包括诸王本身、妻妾、子、媳、女及王府大臣等。本书记载虽然简略,但多为宋金二史所无,足补正史之缺。本书作者可恭,生平无考,但据本书记载来看,大概是监押宋俘之人,所记史事应该可信。今以仅有己卯丛编《靖康稗史》本为底本,参阅崔文印《靖康稗史笺证》等书辑入本书。
北行日录(南宋楼钥)楼钥(1137—1213年),字大防,号攻媿主人,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乾道五年(1169),试吏部尚书汪大猷、宁国军承宣使曾觌使金贺正旦,楼钥以书状官从行,记录途中见闻而成此书。此书有《知不足斋丛书》、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新编》等版本,楼钥文集《攻媿集》亦加收录。今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刊》本《攻媿集》及《丛书集成初编》本《攻媿集》,略加注释辑入。
使金录(南宋程卓)《使金录》一卷,南宋程卓(生卒年不详)撰。卓字从元,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程大昌从子。嘉定四年(1211)以尚书刑部员外郎假工部尚书同赵师嵒充贺金国正旦国信使、副,出使金国。往返四月余,将途中经历和见闻,随笔记述,以成此书。是书于金蒙兵事、金代地理、金代政治、金代经济等,均有涉猎。明人程敏政将其书收入《新安文献志》之中,四库全书虽未收其书,但在《存目》中予以著录。此外,尚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李鹤俦抄本以及《碧琳琅馆丛书》、《芋园丛书》、《续修四库全书》(据李鹤俦抄本影印)、《芋花庵丛书》(亦称《芋花广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碧琳琅馆丛书》本影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据《芋园丛书》本影印)、《中国野史集成》(据李鹤俦抄本影印)等版本。本书以《碧琳琅馆丛书》本为底本,参考《新安文献志》、《芋园丛书》、《芋花庵丛书》和李鹤俦抄本等各本点校而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