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燃机增压 9787111594475 (德)赫尔穆特·普赫(Helmut Pucher),(德)卡尔·青纳(Karl Zinner) 编著;倪计民团队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内燃机增压 9787111594475 (德)赫尔穆特·普赫(Helmut Pucher),(德)卡尔·青纳(Karl Zinner) 编著;倪计民团队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102.7 6.9折 149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赫尔穆特·普赫(Helmut Pucher),(德)卡尔·青纳(Karl Zinner) 编著;倪计民团队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4475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49元

货号1201721687

上书时间2024-05-12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丛书序
译者的话
前言
中文版前言
编辑的话
符号和缩写
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增压的定义和目的
2.1 发动机功率与增压的关系
2.2 不同的增压方法概况
2.2.1 产生增压压力的方式
2.2.2 增压器结构形式
2.2.3 发动机工作方式
2.3 总结
第3章 增压的起源
3.1 汽油机
3.2 柴油机
3.3 航空发动机
3.4 废气涡轮增压的起源
参考文献
第4章 增压发动机工作过程理论基础
4.1 概述
4.2 机械增压
4.3 废气涡轮增压
第5章 压气机结构形式和压气机特性场
5.1 热力学和压缩
5.2 压气机结构形式
5.2.1 概述
5.2.2 挤压式压气机
5.2.3 流动式压气机
参考文献
第6章 发动机的压比-容积流量特性场
6.1 概述
6.2 二冲程发动机
6.3 四冲程发动机
第7章 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协同工作
7.1 动态增压
7.1.1 相调谐的进气系统
7.1.2 脉冲增压
7.2 机械增压
7.2.1 带挤压式压气机的四冲程发动机
7.2.2 带流动式压气机的四冲程发动机
7.2.3 二冲程发动机
7.3 废气涡轮增压
7.3.1 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与机械增压发动机在运行特性上的差异
7.3.2 废气涡轮增压的基本方程
7.3.3 有效涡轮机截面积的计算
7.3.4 脉动的涡轮机进气冲击的影响
7.3.5 涡轮机特性场
……

内容摘要
本书除对内燃机增压技术的理论基础、结构形式、过程仿真、工作特性、冷却等内容进行详尽论述外,还对相继增压、二级增压、与发动机的热力耦合和机械耦合,以及增压技术在车用、船用、固定机械用、航空用发动机上的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尤其是对增压技术在增加内燃机功率密度、降低油耗、减少排放进而促进发动机小型化的作用进行了详尽分析。本书适合从事增压发动机和相关增压部件研究、设计、开发的工程师阅读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精彩内容
自1975年迄今,由KarlZinner编著出版了3版的关于内燃机增压的书籍,成为历史最久远的关于增压技术的最“经典” 的参考文献。而在日常的增压发动机的研究和开发中,当出现增压技术的基础问题时,仍由“Zinner”来支撑。    而27年后的现今出版了第4版。KarlZinner于1991年去世了,不是因为由他撰写的增压技术基础不再适用,而是因为自那时起,内燃机行业以及延伸的增压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以至于要求在专业书籍中增加新的成果,补充新的内容。    在大型发动机的增压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开发过程中,不仅仅是考虑增压,而且在此期间有效热效率可以达到了55%,尤其是自第3版起,优选限度地推动了汽车发动机的增压技术的研发,以至于如今商用车和乘用车柴油机实际上几乎都采用了增压技术,而汽油机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增压。通过小型化,即发动机采用尽可能小的排量以达到所需要的功率,就必须采用相对比较高的增压,由此可以在乘用车发动机方面不断地降低油耗和CO2排放。新的增压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可调二级增压,在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同时,也能满足自第3版出版时起实施的严厉的排放法规。因为在此期间,大型发动机总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因此,应该是无条件地保持高效率,甚至还要提高效率,但如今,这类发动机也在开发二级增压系统。相应地,在手头的新版本中,除了增压基础外,也介绍这些新的增压技术和增压策略,并以实例来阐述它们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    这本书的第4版同样主要是面向那些从事增压发动机和相关增压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的工程师们,但同样适合于机械制造和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及所有那些想深化内燃机构造中这个重要而有兴趣的领域的知识的人们。    我编著这个新版本,是出于我个人对伟大的Zinner教授的尊敬。当我1968年在奥格斯堡(Augsburg) 的MAN公司作为年轻的发动机研发工程师时认识了Zinner教授并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当时,我也担任他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开设的增压技术课程的一个学期的助教。参考这个课程的底稿,Zinner教授撰写了这本书的第1版。谁去过Zinner的学校,就可以从他那儿学到许多专业的和许多重要的、作为工程师和领导所具备的能力。对于后者而言,他总是给他的助教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想法,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又容易被●●●●● 内燃机增压———基础、计算和设计Ⅷ  接受。这些持续有效的经验在我作为柏林工业大学教师时也一直伴随着我,在我自己开设的增压技术课程中自然也依仗“Zinner”。    在此,我想感谢Springer出版社,是他们授权我编著新的版本,我也感谢所有专业文献的作者以及他们的公司转让有实用价值的图片材料。书中各种图片都标出了来源和出处,而没有标出来源和出处的图片要么是作者自己的制作,要么取自第3版。    赫尔穆特·普赫柏林2012年2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