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修建技术 9787113206574 罗富荣 等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修建技术 9787113206574 罗富荣 等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92 7.7折 120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富荣 等 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06574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1201182180

上书时间2024-05-10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富荣,博士、教授级不错工程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天正,不错工程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成满,硕士、教授级不错工程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四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汪玉华 ,硕士,高工,专业地下工程,目前任职于工作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篇工程概论篇
章工程概述1
1.16号线一期工程简介1
1.2设计秉承理念1
1.3工程技术特点及亮点2
1.4重要节点日期4
1.5标段划分和参建单位5
第2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8
2.1区域地层与岩性8
2.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8
2.3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10
2.4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地质现象10
第3章方案变更溯源11
3.1线位的变迁和选择11
3.2快慢线模式的引入和选择12
3.3车辆编组从6节到8节13
3.4供电方式从“轨”到“网”14
第2篇线路综合篇
第4章线路走向及线网定位15
4.1地铁6号线在轨道交通网中的地位15
4.2线路主要技术标准15
4.3线路平面16
4.4线路纵断面18
4.5辅助线及配线设计19
第5章客流预测和运营组织20
5.1客流预测20
5.2运营组织23
第6章车辆与限界40
6.1车辆40
6.2限界45
第7章轨道及减振48
7.1主要专业功能48
7.2主要技术标准48
7.3主要轨道结构及设备49
7.4本工程设计理念50
第3篇设备系统篇
第8章通风空调系统51
8.1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原则51
8.2系统构成53
8.3系统运行模式54
8.4系统设备选型原则55
第9章给排水及消防系统57
9.1主要设计原则57
9.2系统构成57
9.3系统设备选型原则58
0章动力照明系统59
10.1主要技术原则59
10.2主要技术标准59
10.3系统构成和功能59
10.4系统技术方案59
10.5主要设备选型63
1章供电系统64
11.1供电系统概述64
11.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65
11.3供电系统运行方式65
11.4设计方案66
2章通信系统78
12.1通信系统概述78
12.2主要设计原则78
12.3系统构成79
12.4系统设备选型原则82
3章信号系统83
13.1信号系统概述83
13.2主要设计原则84
13.3系统功能85
13.4系统构成88
4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92
14.1系统概述92
14.2主要设计原则92
14.3系统功能92
14.4系统构成94
5章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96
15.1系统概述96
15.2主要设计原则96
15.3系统构成96
6章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TIAS)97
16.1系统概述97
16.2主要设计原则97
16.3系统功能97
16.4系统构成98
7章自动售检票系统(AFC)99
17.1AFC系统概述99
17.2主要设计原则99
17.3系统构成和功能99
8章安检系统102
18.1主要设计原则102
18.2系统构成102
18.3系统接口102
18.4系统设备选型原则102
9章门禁系统103
19.1主要设计原则103
19.2系统功能103
19.3系统构成104
第20章导向系统106
20.1导向标识系统设置依据和目的106
20.2主要设计原则106
20.3设计创新点106
第4篇土建设计篇
第21章车站建筑和装修110
21.1车站建筑设计110
21.2车站装修设计132
21.3车站艺术品设计155
第22章地面亭设计156
22.1设计定位156
22.2设计构思156
22.3标准站出入口设计157
22.4个性出入口设计159
22.5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出入口设计161
22.6其他附属建筑设计163
第23章交通衔接164
23.1项目概况164
23.2衔接理念与原则164
23.3衔接规划设计情况165
第24章结构设计167
24.1概述167
24.2施工工法的选择170
24.3风险工程设计173
24.4重点车站结构设计方案176
24.5重点区间结构设计方案227
24.6车站抗浮设计247
24.7结构防水设计247
第25章人防工程249
25.1概述249
25.2设防标准250
25.3人防设计250
第26章车辆段及综合基地256
26.1功能定位256
26.2主要设计原则256
26.3设计规模257
26.4总平面布置258
26.5站场与线路258
26.6桥涵260
26.7主要工艺及设备261
26.8房屋建筑263
26.9低压配电269
26.10通风空调270
26.11给排水及消防272
26.12室内通信工程273
26.13综合管线273
第5篇土建施工篇
第27章明挖法276
27.1工程概况276
27.2明挖法施工技术278
27.3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置措施295
27.4异型深大基坑施工297
第28章矿山法305
28.1工程概况305
28.2主要辅助施工措施308
28.3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技术313
28.4矿山法地铁区间施工技术366
28.5矿山法车站及区间下穿铁路、桥梁等施工398
28.6盾构区间废水泵房设计与施工407
第29章盾构法413
29.1盾构区间基本情况413
29.2盾构选型421
29.3盾构始发施工430
29.4盾构正常段施工技术436
29.5盾构到达449
29.6盾构穿越重大风险工程452
29.7盾构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458
第6篇技术提升篇
第30章调线和调坡461
30.1调线和调坡的作用461
30.2竣工测量内容461
30.3调线调坡原因分析461
30.4调线调坡的流程及设计原则462
30.5总结与建议463
第31章各专业技术经验及思考464
31.1行车及运营组织464
31.2限界设计464
31.3轨道专业465
31.4通风空调466
31.5动力与照明系统467
31.6供电系统468
31.7通信系统469
31.8信号系统469
3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470
31.10FAS系统与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470
31.11自动售检票系统(AFC)471
31.12安检系统471
31.13门禁系统471
31.14车站装修471
31.15地面亭设计474
31.16交通衔接474
31.17结构设计475
31.18人防专业476
31.19车辆段及综合基地477
第32章 技术创新及发展481
32.1行车及运营组织481
32.2车辆技术484
32.3限界专业485
32.4轨道与减振技术487
32.5通风空调系统491
32.6给排水系统494
32.7动力照明系统495
32.8供电系统496
32.9通信系统498
32.10信号系统499
32.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01
32.1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501
32.13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502
32.14AFC系统502
32.15安检系统502
32.16门禁系统503
32.17导向系统503
32.18安全门系统503
32.19建筑设计503
32.20交通衔接506
32.21结构设计507
6号线一期工程大事记512
参考文献513

内容摘要
本书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为依托,介绍了在地铁建设中的选线,客流分析,车型选择,通风、通信、信号、供电、FAS、BAS以及其他系统的设计原则,土建结构设计原则、施工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等,能够为以后的新线建设提供必要的借鉴。 
本书对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技术总结,突出体现了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设计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内容涵盖面广,技术细节具体,应用性突出,可参考性强。冀望本书对北京地铁建设设计、施工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供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相关人员使用。

主编推荐
本书对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全面技术总结,对北京地铁建设设计、施工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精彩内容
在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北京面临着交通拥堵的严峻挑战。因此,在奥运轨道交通计划成功实施之后,北京市提出了加强版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根据规划,至2015年北京市将完善“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线路建设总里程将近600 km。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正是北京加强版轨道交通建设方案实施的重要“一横”。
本书所依托的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是一条贯穿北京中心城区东西向的轨道交通干线,线路西起五路居站,东至草房站,主要沿玲珑路、车公庄西路、车公庄大街、平安里西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地安门东大街、北河沿大街、东四西大街、朝阳门内大街、朝阳门外大街、朝阳北路敷设,全线总长30.69 km,全部为地下线,跨越海淀、西城、东城、朝阳四个行政区。沿线历史文化保护区较多,周边高楼林立;线路穿越多条既有轨道交通线路、众多建(构)筑物和管线;沿线地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设计要求高,环保、人文理念强,科技理念新,多种新设备新技术首次采用;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多种工法交叉使用,暗挖车站多,埋深大,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大。
本书对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总结,突出体现了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内容涵盖面广,技术细节具体,应用性突出,可参考性较强,可供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工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六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篇:工程概论篇,主要介绍了6号线一期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方案变更情况。
第二篇:线路综合篇,主要介绍了6号线一期的线路走向及线网定位、客流预测及运营组织,车辆与限界、轨道及减震等情况。
第三篇:设备系统篇,主要介绍了6号线一期工程的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与照明、供电、通信、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行车自动化、自动售检票、安检、门禁、导向等设备系统的技术指标、功能设置及系统构成。
第四篇:土建设计篇,重点介绍车站建筑装修、结构建造、地面亭、交通衔接、人防、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等土建设计中的难点、重点、亮点及特点。
第五篇:土建施工篇,结合重点工程,对涉及到的明挖法、暗挖法和盾构法的施工技术、现场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第六篇:技术提升篇,介绍了工程建设中的设计与施工配合情况、各专业设计者的经验教训总结、各专业的创新性分析等。
本书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撰写,在此过程中,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都市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等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参建单位积极参与并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业书籍,谨向相关作者深表谢意!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修建技术本书篇幅大,参与撰写人员多,涉及专业广,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