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学术(2021NO.3VOL.13第35辑) 9787562294986 汤江浩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中学术(2021NO.3VOL.13第35辑) 9787562294986 汤江浩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55.4 6.6折 84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汤江浩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2294986

出版时间2020-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4元

货号11321937

上书时间2024-05-08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汤江浩,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至198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在湘潭大学中文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专辑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研究】(主持人:万娜)
美学何以成为生命政治?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比较研究
——晚年马克思的自我超越
别林斯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观点
【文艺学研究】(主持人:刘涛)
“重复”与“互文性”的理论关联及其实践面向
——以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为例
本雅明生态话语的记忆危机与审美救赎
论卡西尔的艺术“构形”说
【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主持人:付林鹏)
《山海经》三类创世神话考
星象观念与汉赋“体国经野”的秩序认知
论“卞和献玉”故事在古典诗歌中的书写及其意义
【元明清文学研究】(主持人:王炜)
《明诗归》选诗策略及其诗学史意义
论明清小说家、评点家对“鹅笼书生”故事的接受
【当代文学研究】(主持人:张岩泉)
《文城》与余华对传统的再发现
历史功能·权力轮回·杂学趣味
——《张居正》文化阐释
在现实与历史的开合中寻找文化密码
——论江子散文的文化追求
【语言学研究】(主持人:刘云)
论“好”和“难”的句法差异
表短时义“X之间”的多维度考察
话语标记研究热点与发展分析
【世界文学研究】(主持人:杨建)
理查德·罗蒂的文学伦理观
鲍勃·迪伦歌词的叙事艺术
帝国凝视与地域想象:英国小说中的马来景观书写
【文化传播学研究】(主持人:范军)
新中国的地方出版:以广东为中心的研究(1950-1978)
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的想象与实践
生产视觉共同体:“图像治愈”的诞生、散布与使命
【新诗理论与翻译研究】(主持人:魏天无)
“言说”与“理解”的进行时
——传播学视角下《理解诗歌》重读
论王家新的创造性译诗观
可译性的阈限:论本雅明《译作者的任务》
《华中学术》来稿注意事项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研究】

美学何以成为生命政治?

李龙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内容摘要: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不仅让我们重新思考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更让我们去思考如何重构美学的知识范式与价值诉求,从而理解美学因何成为一种生命政治。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思考这一问题:首先,回归美学的最初含义,亦即从感性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思想史脉络中的感性问题;共次,回到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历史和思想语境,重新思考美学之于现代西方思想史的意义,重新理解审美教育与的生成;再次,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语境中思考塞王的政治,亦即美学如何变成资产阶级肉身的规训:最后,告鉴当代后马古甲主义姜学的思想,思考美学的政治以及如何走出柏拉图式的洞穴焦虑。

关键词:美学;感性学;生命政治;人的生成

伊格尔顿在其《美学意识形态》一书的开篇导言中认为,可以在美学范畴内找到通向现代欧洲思想某些中心问题的中心道路,以便从那个特定的角度出发,弄清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政治、伦理问题”[1]。这说明,美学思想构成的复杂性,是我们理解西方现代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和参照,以朗西埃、巴迪欧、齐泽克等理论家的美学思想为标志的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不仅让我们重新思考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更让我们去思考如何重构美学的知识范式与价值诉求,从而理解美学因何由一种实现启蒙理想和人的生成的重要途径,转而成为一种对人的肉身和精神进行操控和治理的生命政治,并进而思考如何在当代释放生命政治的潜能,重构美学与现实的关系。本文试图从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原初含义入手,来思考这些问题。

一、感性学的内涵

作为学科意义上的美学Aesthetic),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定义是: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伊斯特惕克”“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海德格尔也说过,美学是关于人类的感性、感受和感情方面的行为以及规定这些行为的东西的知识”0。由此可见,Aesthetic 最基本的含义,应该就是感性学,它是对比较低级、混乱的感觉以及情感进行研究的科学可。而汉语语境中的美学一词,一般认为是源自日本中江肇民的创制,后来才进入汉语语境里。在进入汉语语境的时候,早期对它的翻译和理解也有不同,比如王国维最早用的就是美术,认为美术之为物和人的欲念有关系,欲者不观,观者不欲,并将美之物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后来很多学者根据字,生发出关于美学本体问题、美的起源问题等等不同的理论闸释,因而导致我们对美学概念内涵的理解越来越复杂,甚至问题重重。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回到感性学的语境中,来思考美学这一概念的内涵。

为什么感性会成为一个问题,并且要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把关于感性的知识变成一个专门的科学呢?应该如何理解感性学的内涵,感性学又如何变成了一种生命政治?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

首先,感性学的提出,是否可以理解为理性话语对感性认识活动的操控与规训呢?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种类型:理论科学、实用科学、制造科学,也就是自然知识、实践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物理、数学属于自然知识;伦理学、政治学属于实践知识;而诗学、修辞学则属于创造性知识。近代理性主义也继承了这种知识三分法的分类原则,人的心理活动被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比如,逻辑学对应的是,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伦理学对应的是,亦即人的意志活动;而感性学,就属于其中的部分。康德的三大批判与此对应,提出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同时通过审美判断力,使得自由的道德律令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现,审美的作用因而也就被凸显出来了。但是,这种把感性理性化的努力,与其说是在提升感性的尊严,不如说把有关感性的认识纳入了理性知识的范畴之内。对于鲍姆嘉通感性学的定义,舒斯特曼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事业,而且是一种规范化的实践——一种旨在实现有用的目标的实际练习和训练的学科。”7在他看来,感性学指向的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把感性认识理解为通向理性认识的低级阶段,这其实是用理性的方式,用一套完整的规范化实践规范人的感觉和情感,并试图把它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因而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感性的理性化,是对感性的理性化操控和规训。

……




精彩内容
本书分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