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派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安徽大学学报》“桐城派研究”专栏十年文集 9787566417145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桐城派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安徽大学学报》“桐城派研究”专栏十年文集 9787566417145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38.9 6.6折 59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编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417145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9314210

上书时间2024-04-22

白湘云书社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论桐城派的现代转型(代序)
桐城派渊源传承研究
从“故国”到“新朝
——明清之际桐城士人的地方自觉与国家认知
明末清初”潜园社“考论
——兼谈文人结社与明清桐城文学发展的关系
王士稹与桐城诗学
方以智与桐城泽社考论
传义法与笃师说:桐城文派传衍初期的不同倾向
回归“文人”:道光时期桐城派的选择
——梅曾亮推动崇尚归氏古文风气的原因和意义
曾国藩总督直隶与莲池新风的开启
方宗诚的文学教育与近代桐城派传播
桐城末学的群体构成与唐宋古文接受

桐城派文学理论研究
“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
——“桐城派”界说之反思
桐城派与汉学派的制义之争
论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
论桐城派古文选本中的古赋思想
——以《古文辞类纂》等主要古文选本为例
谈艺不讥明七子
——姚鼐诗法论初探
从《今体诗钞》看姚鼐的诗歌批评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岂关科第求人才
——刘大櫆与吴敬梓科举观之比较
从《国朝文录》看姚椿的选本批评及学术思想
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
——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

桐城派现代流变
“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
——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
桐城派与北京大学
1930年代桐城派的存在与转型
——以《青鹤》为中心的考察
从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看桐城文化精神的现代影响
毛泽东与桐城派

后记




内容摘要

《桐城派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安徽大学学报》“桐城派研究”专栏十年文集》:
  王士稹神韵诗风对清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诗风契合清初统治者的需求,为他赢得“一代正宗”之美誉;王氏乐交游,与当时的诗人往来频繁;喜奖掖后进,门生后学众多。由此,其神韵诗学得到身前身后多数诗人的鼎力推戴。桐城诗学乃至文学理论中的某些因素与王渔洋的主张非常接近,这并非偶然,考察桐城人士与他的密切交游,桐城派中人对其《古诗选》的顶礼膜拜,则知桐城派所言之神、神气、神理及诗作的神韵风貌渊源所自。可以说在清代诗坛上,像这样呈地域性且整个流派都信仰王渔洋神韵诗学的情况并不多见。
  一、桐城与新城的渊源
  王士禛凭借诗坛影响及政治地位,与当时士人的往来相当广泛而频繁,其诗学主张通过这种途径传播开来。王渔洋与桐城几大家族如方氏、张氏、姚氏、马氏等成员多有交往,且往往与诗歌创作及诗学理论相关。考察王士稹对桐城诗学的影响,这种交往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视。
  最早与王士稹结交的桐城诗人为方文。顺治十五年(1658),王士稹携带诗集慕名拜访正在京中的遗民诗人方文,方文对这位擅名大明湖的新科进士早有耳闻,随即作《王贻上进士携其全集见示答此》,诗中有云:“王郎方弱冠,山左擅诗名。到处闻新作,居然见老成。”①二人一见如故,多年后方文回忆这次见面时情景云:“昔君弱冠通籍时,都门一见如故知。”①王士稹作<为方尔止题姬人抱鸳图》四首相赠。这次见面,王、方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顺治十八年(1661),任扬州推官的王士稹至金陵,二人在秦淮河畔重逢。康熙二年(1663)九月,方文至扬州会晤王士稹,同游平山堂,共赏戏剧。康熙四年(1665)五月,王士稹于金陵访方文,出《抱琴》《看花》二图索题。十八日同游牛首山,论诗至丙夜。此后几日同登覆舟山、摄山、宝华山,至二十三日于龙潭驿分别,订新秋广陵之会。六月,方文至扬州;七月初七,送别王士稹北上②。每次相会,二人均有诗记其事。方文卒后,王士禛有诗悼念亡友。
  桐城桂林方氏中尚有方拱乾、方中发等人同渔洋关系密切。顺治十八年(1661),受南闱科场案牵连被流放至宁古塔的方拱乾赦还,流寓扬州等地,时王士稹正任职此地。康熙四年(1665),方拱乾同王士稹、冒辟疆小集,王氏集中有《将往金陵辟疆携歌儿见过同坦庵先生(方拱乾)、于皇、邵村、不雕、文在小集作》诗记其事。康熙十五年(1676),方拱乾至京,九月三日,王士禛招同宋荦、丘象升等人夜话③。方拱乾之子方孝标善诗,亦得渔洋称赏④。方以智子方中发也与王士禛有交往,作有<寄酬新城王少司农阮亭先生》五首,诗中推崇“渔洋绝调更清新”,认为像他这样的诗人“四海故应无两人”,并对王士稹寄予极高的期望:“独抱遗经盼后尘。”⑤考王士稹任户部侍郎(即少司农)为康熙三十二至三十七年(1693-1698),诗当作于此时。方文、方拱乾与方中发年辈或长于王士稹,或与之相同,交游时诗风亦已成型,故而受其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不过却使得桐城与新城之间的联系密切起来。
  ……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桐城派研究论文集,收录《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桐城派研究”专栏的25篇文章。内容上按照桐城派研究的几个重要热点问题,分类编排。分为桐城派渊源传承研究;桐城派文学理论研究;桐城派现代流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