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关系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9787509717042 薛衔天 社科文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俄关系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9787509717042 薛衔天 社科文献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11 7.3折 15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衔天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09717042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元

货号2013659

上书时间2024-04-14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薛衔天编著的《中俄关系史话》主要介绍了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此关系止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段历史对我们所有中国人民来说都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虽然沙皇俄国也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封建色彩很浓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近代历史上它也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起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掠夺、侵略,相信这段历史对我们的青少年是有着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

作者简介
薛衔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本所学术委员、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39年生,河北围场县人。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攻中俄(苏)关系史,旁及东北边疆史地。主要著作:四卷本《沙俄侵华史》(集体撰稿者之一);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项目多卷本《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49)(主持者、编者之一)、《中俄关系中文文献目录(17-20世纪)》(主编之一);专著《中东铁路护路军与东北边疆政局》。《中苏关系史(1945-1949)》;译著《莫洛托夫秘谈录》(合译,统稿者之一)、六卷本丛书《20世纪的俄罗斯与中国·中俄两大民族及其领袖们》(审校),《十九世纪俄中关系》第一卷(1803-1807)(审稿);发表学术论文和提供内部研究报告100余篇;普及读物《中俄关系史话》。

目录
一 伟大的邻邦俄罗斯
二 最初的“远方来客”
三 中俄两国关系的确立——两次雅克萨战争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四 中俄北部边界的划定与中俄商约的缔结——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五 19世纪中期以前中俄贸易往来
  1.京师互市
  2.齐齐哈尔互市和库伦互市
  3.恰克图早期贸易
  4.中国“三次闭关”和《恰克图市约》的签订
  5.鼎盛时期的恰克图贸易
六 俄国传教士团与中俄文化交流
七 趁火打劫的产物——中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
  1.沙俄对黑龙江左岸的武装占领与中俄《瑷珲条约》
  2.沙俄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与中俄《北京条约》
八 中俄西北边界的划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与《改订条约》
  1.沙俄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与《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
  2.沙俄强占伊犁地区与中俄《改订条约》的签订
九 “中俄密约”与东北沦为沙俄独占的势力范围
  1.“中俄密约”与中东铁路
  2.沙俄强租旅大与东北沦为沙俄独占的势力范围
十 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及其破产
  1.俄军抢占北京和独占东北
  2.日俄战争与“黄俄罗斯计划”的破产
十一 辛亥革命与沙俄
  1.为联合侵华而缔结的四次“日俄密约”
  2.沙俄强化对中东铁路路区的殖民统治与呼伦贝尔“独立”
  3.《中俄声明文件》的签订与外蒙古“自治”
  4.沙俄违约侵占唐努乌梁海
十二 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同情与支持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俄罗斯,即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它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中俄之间的交往起于明万历年间,当时俄国曾派出裴特林使团来访中国,并拜见了中国的皇帝,但这次交往并没有使两国关系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对中俄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从雅库茨克出发的几批俄国“来客”,他们不断用武力骚扰和侵略中国的北部边境,但他们的武装侵略最终受到了清政府的有力回击,最后双方签订了中俄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但两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曰渐腐败、财政的日渐捉襟见肘以及军事的日显疲相,沙俄帝国又重新迈出了侵略中国的脚步。中俄《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的签订,使沙俄逐步侵占了中国北部、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它还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进一步攫取在华利益,甚至强租旅大,并妄图使东北沦为其独占的势力范围。直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沙皇俄国被推翻,中俄之间的侵略与被侵略关系才就此结束。
《中俄关系史话》主要介绍了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此关系止于1917年十月革命。
《中俄关系史话》由薛衔天编著。

精彩内容
 早期中俄文化往来主要是通过俄国传教士和两国使臣往来实现的。其中俄国传教士团起了主要作用。
在雅克萨战争前后被清军俘虏、招降和主动投诚的俄国军役人员都受到了清政府的优待,被安置在北京定居。其确切人数记载不一,有据可考者,在1685年以前共约100人。清政府将他们编人镶黄旗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驻地在北京城东北角的胡家圈胡同。他们受到八旗人的同等待遇,由清政府提供住房、
衣食和年薪,允许他们和中国人通婚和继续信仰东正教。在俄国史籍中他们被称作“俄罗斯百人队”。为让这批东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康熙帝赐给他们一座庙宇。从雅克萨投诚的列昂节夫(又称马克西木)便充当神父,把这座小庙改作东正教的礼拜堂。列昂节夫为活动方便,留起了发辫,模仿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俨然变成了一个“中国人”。他除了在俄国人中,还在俄国人的中国妻子及其亲属中发展教徒。列昂节夫在北京的活动受到了俄国东正教会的重视。俄国托博尔斯克主教于1695年给列昂节夫送来教会证书,把上述那个“礼拜堂”正式命名为“圣尼古拉”教堂。这个教堂当时俗称“罗刹庙”,后来称俄罗斯北馆。这就是沙俄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东正教堂。后来,中俄关系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这个教堂有关,我们在下文还会提到。
1711年康熙帝拟派使团经西伯利亚前往伏尔加河流域,访问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恰遇俄国一个国家商队来京,要求清政府允许俄国另派传教士来接替列昂节夫,并以同意清政府使团过境为交换条件。康熙帝同意了这个要求,中国使团也顺利地实现了对土
尔扈特部的访问。于是在1715年5月,以修士大司祭依腊离宛为首,由10人组成的传教士团来到了北京,住在俄罗斯北馆。这就是俄国派遣的第一个“北京传教士团”。
1728年《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使俄国正式取得了定期向北京派遣传教士团的权利。按该约第五条规定,自签约之日起,俄国每届可派4人来北京传教和6名学生来华学习语文。传教士由中国提供食宿。此后,每隔10年,俄国派出一个传教士团来京,接替前届传教士团。从第十三届传教士团(1850~1858)起,改为每隔6年替换一次。1732年在北京东交民巷原俄罗斯馆,另建一座东正教堂,命名为“奉献节”教堂,称俄罗斯南馆。此后,俄国传教士团便居住于南馆,仍由清政府负担部分生活费用。
1715~1849年俄国共向北京派遣了12届传教士团。北京传教士团开始时曾一度受俄国西伯利亚事务衙门领导,1806年第九届传教士团来华时,俄国外交部派1名监护官同来,从此,北京俄国传教士的工作和生活,事无大小都成为俄国外交部关注的对象。
1816年,俄国政府训令在华东正教会,规定该教会的主要任务不是宗教活动,而是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进行全面研究,并应及时向俄国外交部报告中国政治生
活的重大事件。这样,俄国在北京的传教士团的性质就起了重大变化,其主要任务已由从事宗教活动转移到收集中国全面情报方面。俄国传教士团实际上成为俄国在华的情报站和准外交代理机构。
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根据俄国外交部的指示,广泛地搜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疆域等各种情报,成为沙俄决策机构制定对华政策,其中包括一
些重大侵华政策的参谋部。传教士团的一些人做了许多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事情。例如,第二届俄罗斯来华学生罗索兴盗窃了一份详细的中国全图,受到了沙皇政府奖赏,获得了准尉军衔和每年150卢布的赏金;第十二届传教士团首领佟正笏在北京注意观察
和研究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动向,并及时向沙皇政府报告,“俨然以此指导外交部的行动路线”。传教士团还为沙俄政府培养了一批侵华鹰犬,如逼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的俄方首席代表札哈罗夫(杂哈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猖狂进行特务活动的巴拉第(卡法罗夫)都是传教士团的成员。俄国传教士团的特务活动是沙俄侵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P53-5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