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师与学生史研究--当代教育史研究新进展 9787520392440 编者:赵国权//杨捷|责编:赵丽 中国社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教师与学生史研究--当代教育史研究新进展 9787520392440 编者:赵国权//杨捷|责编:赵丽 中国社科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79.9 6.7折 11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赵国权//杨捷|责编:赵丽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92440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9元

货号31291755

上书时间2024-03-31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中外历史研究开始视野下移,并向生活史转向,中国教育史研究也紧跟历史研究转向的步伐,开始关注普通人群的教育生活及教育史学科的重新建构,本研究所涉及的中国教师史、应试与学校史以及学科史,便是近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热门话题,且无论是研究主体、研究视角、学科支持还是研究结论等多有创新。,研究主体的针对性。以往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多是倾向于对中国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研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的地位不突出,只见物而不见人,而教师与学生正是教育及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两大主体。因此,本研究让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即教师及学生,从幕后走到前台,让他们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借以改变以往教育史研究中的“见物不见人”现象,让教育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史,而不是“物”的教育史。



目录
教师与学生史
  理念·境界·情操——《竺可桢日记》阅读札记
  传统教师观的历史沿革及意义
  名师教学技能为何难以复制:从古代塾师教学“绝活”难以传承谈起
  先秦时期中国教师理论体系概述
  先秦创始墨家的原创性教育思想探析
  元代书院山长角色的转变——以元末学者陶安为中心的探讨
  明清宫廷教育与皇子的读书生活
  清代官学教师捐纳制度研究
  清代江南乡村女塾师述略——以苏南苏、松、常、太为例
  清末小学教师的转型与在职培训
  上说下教:江州“义门陈氏”家族教育活动场景再现
  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与训育
  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的历史定位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跑街式生活”研究
  回归人本:陈鹤琴、陶行知教育本土化办学探索的价值共识
  陈宝泉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大学生生活的主体叙事及其特质(1977-1990)
科举与教化
  科举制的废止与科举学的兴起
  八股文的作用和意义
  卑微者的尊严:宋代伎艺人的文艺教化活动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论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
  校非“围城”:董渭川“学校社会化”思想的启示
  课本抗战之山东《战时教科书》
  抗战时期日伪在山西实施的奴化基础教育
教育史学研究
  教育生活史:教育史学研究新领域
  旧套路与新范式:历史视野中的大学理念研究
  寻求支点与突破:对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人的重新发现与教育关系的尝试性重构——以晚清教育活动变迁为例
  实践一生存哲学中的“身体”:构建教育历史的另类视角
后记

内容摘要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中外历史研究开始视野下移,并向生活史转向,中国教育史研究也紧跟历史研究转向的步伐,开始关注普通人群的教育生活及教育史学科的重新建构,本研究所
涉及的中国教师史、应试与学校史以及学科史,便是近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
热门话题,且无论是研究主体、研究视角、学科支持还是研究结论等多有创新。第一,研究主体的针对性。以往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多是倾向于对中国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研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的地位不突出,只见物而不见人,而教师与学生正是教育及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两大主体。因此,本研究让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即教师及学生,从幕后走到前台,让他们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借以改变以往教育史研究中的“见物不见人”现象,让教育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史,而不是“物”的教育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