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疑难详解/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9787522713137 张起//张天健|责编:张潜|总主编:杨玉华 中国社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诗疑难详解/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9787522713137 张起//张天健|责编:张潜|总主编:杨玉华 中国社科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150.7 6.6折 22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起//张天健|责编:张潜|总主编:杨玉华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271313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28元

货号31944405

上书时间2024-03-14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辑  唐诗拾疑
  杜甫《槐叶冷淘》“碧鲜俱照箸”之疑
  李白《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抱子弄白云”之疑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津”“杜少府”揭秘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之疑
  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解密
  关于秦韬玉《贫女》与“贫女诗”现象
  杜甫《饮中八仙歌》“逃禅”之疑
  关于杜甫《佳人》及君臣关系问题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之疑
  关于王梵志之疑
  高适《别董大》创作时地之疑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与神龙政变之秘
  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在哪里
  郑谷《蜀中》“云藏李白读书山”与李白读书台之疑
  王翰《凉州词》是“酒壮行色”吗
  女诗人李季兰与“湖州诗会
  王之涣《凉州词》几个重要疑点揭秘
  关于凉州曲与梁州曲之疑
  关于杜甫《旅夜书怀》及编次之疑
  关于杜甫的科举人生
  张继《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时间之疑
  张说《幽州夜饮》“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之疑
  关于李季兰的一首佚诗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之疑
  关于李商隐《题僧壁》诗的因缘
  关于《渡桑乾》作者之疑
  关于杜甫《三绝句》“会须上番看成竹”之疑
  关于杜甫《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之疑
  关于元稹“变节”之疑
  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同舍”是谁
  关于唐诗中的胡笳
  李贺以《雁门太守行》谒韩愈之疑
  关于贾岛是否登第之疑
  关于唐诗中的“停烛”“停灯”
  关于晚唐遗珠“一瓢诗人”唐求
  关于“李白一斗诗百篇”
  杜甫华州是弃官还是流放
  关于张籍“一曲菱歌敌万金”与比体诗
  为何唐诗中多写到“五陵”
  关于科举与“先辈”之秘
  《幽居冬暮》是李商隐罢废后之作吗
  关于雍陶籍里之疑
  关于唐诗与幕府
  关于唐诗与三国
  唐代快手诗人和慢手诗人
  关于唐代早慧诗人
  关于韩、孟诗歌优劣之争
  温庭筠“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之疑
  关于杜甫的为官生涯
  杜甫《丽人行》“珠压腰祆稳称身”之疑
  元稹《连昌宫词》创作时间及原因揭秘
  关于孟郊《游子吟》创作时间之疑
  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揭秘
  关于杜牧《清明》诗之疑
  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
  关于唐诗中“青门”在何处
  关于唐诗人的名号异闻
  关于唐诗分期
第二辑  唐诗杂说
  唐诗与初唐四杰
  唐诗与吴中四士
  唐诗与文章四友
  王昌龄与七绝圣手
  刘长卿与五言长城
  唐诗与大历十才子
  唐诗与芳林十哲
  唐诗与三罗
  上官仪与“上官体”
  中唐“元和体”
  中唐“新乐府”
  中唐“长庆体”
  李贺与“长吉体”
  韩伲与“香奁体”
  唐代的“试帖诗”
  唐代的“应制诗”
  唐代“边塞诗”辨疑
  唐代的“寓言诗”
  唐代的“咏物诗”
  唐代的“咏史诗”和“怀古诗”
  王建与《宫词》
  新乐府下的《竹枝词》与《杨柳枝词》
  唐诗与曲子《忆江南》
  唐诗中的“问答诗”
  唐诗中的“叠字诗”
  唐代的“行卷诗”
  唐诗中的“示儿诗”
  关于陈子昂的风骨、兴寄与意气
  关于韩愈的诗歌艺术
  关于白居易评韦应物五言诗“高雅闲淡”
  关于唐诗变体
  关于唐代歌诗
  关于“诗史”正义
  关于杜诗与天府文化的相互阐述
  关于唐代“歌行体”
  关于《秦妇吟》的歌行写作艺术
  关于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
  选才机制、诗歌演进及“唐诗之变”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张天健、张起对唐诗中名篇疑难问题的解释。全书内容广泛,如“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解密”,“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之疑”,“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在哪里”,“晚唐遗珠‘一瓢诗人’唐求”等问题,书中都做了有理有据有趣的解答。本书以细读文献为基础,“浅者深入,深者浅出”,每一专题皆沉潜涵泳,参互考寻,按《唐诗解密》体例,精心构筑,以“探问”形式,答疑解难,是兼
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唐诗读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