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故事/中国纪念馆故事 9787553314310 编者:吴世儒|总主编:沈强//朱成山 南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故事/中国纪念馆故事 9787553314310 编者:吴世儒|总主编:沈强//朱成山 南京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17.4 5.8折 3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吴世儒|总主编:沈强//朱成山

出版社南京

ISBN978755331431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3646700

上书时间2024-03-13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吴世儒主编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故事》凝聚着无数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追忆,它的厚重绝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
通过一篇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干部职工收集、整理和撰写的故事,题目引人入胜,内容短小精悍,耐读耐看,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也折射出他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一代风流
  周恩来来到宣化店
  邓小平严肃军纪
  李先念是我们的青年英雄
  威信不是吹起来的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革命到底的王树声
  传奇将军许世友
  “将军石”的由来
  始终为整体着想的“陈大脚”
  干革命就要实事求是
  新四军五师的左膀右臂
  敢于直面错误的沈泽民
  高敬亭智斗“太湖野猪队”
  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天上有多少星,地上就有多少共产党
第二部分  烽火岁月
  攻克新集
  鄂豫皖“四大战役”的辉煌胜利
  “哒哒哒哒”——潢光战役最美的战斗乐曲
  为革命抛家舍业的吴焕先
  灵山便衣队
  金刚台上的妇女排
  红军的“干娘”
  永不凋谢的红杜鹃——肖国清
  大别山的女英雄——晏春山
  粗枝大叶就要害死人
  打仗从来不怕死的叶泰清
  骁勇善战的李迎希
  新四军五师营救美军飞行员
  我党保卫工作的第一位女同志
  聂荣臻与张瑞华风雨相伴64载
  危拱之的坎坷人生
第三部分  珍闻逸事
  “八月桂花”从这里盛开
  信阳早期革命的摇篮
  大别山区的农民军校
  吴焕先“算命”
  红军第一架飞机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见证之一——石磨盘
  红军的“救命锅”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歌曲的由来
  生命中的钥匙
  便衣队智买药需
  两块银圆
  邓政委还牛
  一块传递革命力量的怀表
  三位红军女战士的合影
  万海峰情系大别山
  一场难忘的讲解
后记

内容摘要
 吴世儒主编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故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代风流”,主要收录的是曾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革命家在大别山发生的故事;第二部分“烽火岁月”,主要收录的是曾发生在大别山区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第三部分“珍闻轶事”,主要收录的是馆藏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精彩内容
 周恩来来到宣化店抗战结束后,中原解放区遭遇了极大的生存困难,由于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地,交通的便捷,使国民党军队在日本投降后迅速到达这里,很快就对中原解放区形成了包围趋势。
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中坚持下去,所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此时,以宣化店为中心的解放区方圆不足五十公里,却聚集着中原军区数万人的部队和家属,还有四十万的百姓。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使这里发生了很严重的吃饭问题。国民党军队不但控制了所有可能运输粮食的道路,而且在边缘地区故意抬高粮价,以吸引解放区内百姓的粮食外流,中原解放区根本无法运输任何给养。
虽然说国共《罗山协议》规定:“共产党能够领导之军队,得在其所驻地区之间运输给养,国民党军队不得阻挠干涉”,但是,协议依旧是一纸空文。就在王震离开罗山三天以后,周恩来看到了中原军区的电报:“给养已到无米为炊的程度。”1946年3月,马歇尔一行到达汉口,李先念提出中原共产党军队“被政府军围困,粮食断绝,十分困难,请求移防就食
”。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反对,认为一旦移动部队,必将“惹起误会”。周恩来反驳说:“总不能坐以待毙嘛。”为了解决中原军区官兵的生存问题,周恩来甚至争取与国民党方面做成一笔买卖:由共产党晋察冀
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拿出两万吨粮食,卖给国民党军位于北平、太原、新乡和济南等处的部队,换取现金,然后拿这些现金在武汉购买粮食再转运到宣化店。
可是买卖还没做成,周恩来却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国民党军将在5月到9月间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1946年5月,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周恩来肩负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同国民党以及美方三方代表赶赴宣化店巡视并谈判。从武汉去宣化店,道路坑坑洼洼,汽车颠簸得很厉害,国民党军队沿途修的碉堡工事、军队的频繁调动,历历在目,大战前的气息昭然若揭。当吉普车行至黄陂县境内十棵松河边时,因河水上涨临时搭的木桥被冲断,不能过河。
此时,国民党方面的代表王天鸣就提出返回武汉,等水退后改日再度启程。可周恩来却坚持在原地等候。
于是,周恩来一行就在姚家大湾的老百姓家休息。吃饭时,当他到厨房揭开锅盖,看到农民锅里全是野菜,就叫警卫员买来一些大米,倒入锅里,煮成野菜粥和大家同吃。老乡过意不去,周恩来却笑着说:“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同吃一锅粥啊!”而美方人员嫌农家脏,则撑起自带帐篷,吃起了罐头食品。
第二天一早,河水仍然不退,汽车不能通行。同志们找来了当地的保甲长,他们也束手无策。这时,在河边聚集着一些老百姓,他们没见过吉普车,围着
汽车看热闹,觉得新鲜。曾经担任过黄陂县委书记的任士舜非常着急,他对围观的群众说:“我们是到宣化店进行和平谈判的,现在过不了河,大家想想有什
么办法?”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腼腆地说:“我看可以抬过去。”“行吗?”“可以试试。”这个时候,美方代表和国民党的代表觉得人抬汽车很可笑。周恩来却说:“可以试试,再请些老乡来,人多力量大。”就这样,十几个壮汉带着绳子、杠子,把吉普车捆了起来,把吉普车和坐在车里的国民党代表王天鸣、美方最高代表白鲁德抬过了河。其他美、蒋方面的人员,也被农民背过河去。
周恩来走到河边,农民们争着要背他。他亲切地说:“乡亲们,你们为了争取和平,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很感谢你们!二万五千里长征,登山涉水,是我们共产党的本领,今天我们不能再麻烦你们了。”说着,48岁的周恩来便脱下长裤,由警卫员扶着
,赤脚趟过100多米宽、水深及腰的河流。美方最高代表白鲁德坐在吉普车看到这一幕后被周恩来的人格深深折服,就用相机记录下了这感人的瞬间。35年后的1981年,当年跟随周恩来渡河的秘书章文晋作为新中国第二任驻美大使,在美国拜访了两鬓斑斑的白鲁德先生。白鲁德回忆起渡河的往事,依然对周恩来赞叹不已,将自己珍藏了35年的照片送给章文晋带回国内,我们现在才能看见当年珍贵的瞬间。
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