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故事(修订袖珍版)
  • 哲学的故事(修订袖珍版)
  • 哲学的故事(修订袖珍版)
  • 哲学的故事(修订袖珍版)
  • 哲学的故事(修订袖珍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的故事(修订袖珍版)

8 1.0折 78 九品

仅1件

广西桂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布莱恩·麦基 著;季桂保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20

久久白沙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布莱恩·麦基 著;季桂保 译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53206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0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哲学的故事(修订袖珍版)》并非一本完整的哲学史。它是一种尝试,用集中描写某些主要人物纯理论思维的故事的手法使知识人情化。某些次要的人物给略去了,为的是那些选中的人可以有足够的篇幅使他们栩栩如生。因此那些半传奇式的前苏格拉底学派、斯多噶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经院哲学家和认识论者都没有给以适当的对待。作者认为认识论已经把现代哲学引上歧途,近乎毁了它,他希望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知识过程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事,哲学又将被理解成是全部认识的综合性解释,而不是认识本身方式与过程的解析性说明。分析是科学的事,它给我们以知识;哲学则必须进行综合,给我们以智慧。
  作者唯愿在此永志不忘奥尔登·弗里曼永远令人难以回报的恩泽,他赐与作者受教育和旅游的机会,并启发作者过崇高和文明的生活。但愿这位*知心的朋友能在这些书页中发现偶然见到而又不很完美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十分辜负他的盛情与信赖。
【作者简介】


作者布莱恩麦基(bryan magee)教授,是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作家和广播人。

精彩内容:

苏格拉底的追问者苏格拉底实际上是道德的奠基者。他同时确立了通过不懈的质疑来获取真理的方法。苏格拉底是位出生在雅典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活动于城邦的时代,生于约公元前470年,卒于公元前399年,死后留下一妻三子。青年时代,他研了当时风行、被称作“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哲学。这些哲学家们以不同方式致力于认识身边的世界,其中有两个方面使苏格拉底印象深刻,他视之为其弊病所在。个印象是这些哲学家观点歧异,对立的理论相互纷争,似乎很难在他们之间做出判别。他们提出了令人振奋的世界图景,却又很少诉诸批判方法,因此很难判别其真实。第二个印象在于,即使看出某种理论为真,这在程度上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知道了太阳离地球有多远,太阳有伯罗奔尼撒半岛那样大,或者比整个世界还大,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何影响2诸如此类的认识决不会左右我们的行为。我们真正需要认识的,是应当如何生活,如何行为。对我们而言,更紧迫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是善?什么是公道?什么是正义?这些问题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苏格拉底并不自以为找到这些问题的,但他也认为,其他人也不可能找到。德尔斐神谕宣称他是富智慧的人,在他自己看来,这仅仅意味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当时还谈不上为关于自然世界的知识寻找可靠的基石,也谈不上对人类世界本身的认识。于是他奔波干雅典,向每一个听众提出道德和政治的基本问题。如此则体现了他所倡导的讨论的旨趣。显然,他极具个人魅力,走到哪里都被人们尤其是热心的年轻人所簇拥。他的论说步骤是那样。他会对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提问:“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虔诚?”倘若有人说已经找到了,他会接受挑战,提出一系列刨根究底的问题来质疑。比如,如果有人说勇气本质上是一种忍受能力,苏格拉底会说:“那么顽强是什么?顽强的人有着超凡韧和忍受能力,难道不算勇气?难道不更值得尊重?”如此这般,其他人便会收回,或者至少会修正。拷问往往能显示出初的缺陷。它表明,尽管对话者或旁观者自以为认识了“勇气”之类的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苏格拉底式的质问风行一时,起了一箭双雕的功效。它揭示出人们的无知,而这些人自以为有知识――事实上,德尔斐神谕曾告知苏格拉底,这些人甚至自以为比他知道得更多。它也激发了旁观者对哲学根本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展开讨论。苏格拉底自己很少谈论(实际上,强调我们只能探究和质疑、而不能依赖“”,正是其方法的组成部分),他促使人们对其所提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更深刻地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所在。言外之音当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是正义”时,他并非要寻求一种定义。在他看来,“正义”一词之所以能被应用于不同的人群、决断、法律和秩序,恰恰说明存在着一种共通的东西,一种被称为“正义”的共;他的目的即在于揭示出这一共。换言之,他坚信有一种被称为“正义”的东西存在,它并不像某些实存那样是物质的存在,但却是真实的。其任务在于揭示这一抽象存在的本质。他的弟子柏拉图则用抽象的理念论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在有缺失、变化着的常生活世界上,理念是存在和特所共有的永恒的形式。苏格拉底的言行带有摧毁和颠覆的彩。他教导人们怀疑,他揭示了人们面对权力和时的无知。他成了极具争议的人物,爱他的人与恨他的人一样多。在城邦的一次公共节上,面对雅典全城人,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戏剧云(公元前423年)对他加以讽刺。终,当局以腐蚀青年人和亵渎城邦诸神的罪名将苏格拉底拘捕。他受到审判,并被处以毒死。在人类思想目前,他的受审和死成为拥有启示意义的悲剧之一。苏格拉底某种程度上之所以被看作是的哲学家,在于他从一开始对哲学特有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了不懈的质疑。他常说,自己并不是要传布确定的教义,而只是提出问题。但这并非实话。在连篇累牍质疑的字里行间,显然蕴涵着确定的信念。一种信念是,一个人不能保持自身的完善,可能遭受经常的伤害。世界的不确定使每个人都面临一无所有、非法监禁、遇祸致残和疾病的威胁,但变动不居的存在者所遭遇的这些偶然事件很快便成过眼烟云。灵魂的坚定需要以相应承受不幸的验为代价。而现实的灾难必然会损及灵魂。因此之故,施行不公正要远比承受不公正对人伤害更大。我们应当同情不公正的施行者而不是承受者。这一信念使苏格拉底备受斯多葛学派的推崇,数百年后,他们奉之为尘世的守护神。苏格拉底的另一个基本信念是,没有人会有意识地作恶。他的意思是,倘若你真正地认识到所作所为是恶,你不会去做。反过来说,如果你做了,恰恰表明你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为恶。这一观点蕴涵着,德是一种知识。这一信念极大地推动着苏格拉底去不懈地追问“什么是正义”之类的问题:在他看来,如果人们知道了问题的,必然会公正地行事。此而言,追求知识与追求德是一致的。成为你自己哲学家中是否有人能超过苏格拉底的影响力,是大可怀疑的。苏格拉底优选倡导人格完整的至高无上,这种人格完整是本真的,并非诉诸诸神、律法或其他。这一思想对后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而是心甘情愿慷慨赴义,而且,即使原本可以逃避,他仍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自此以降,许多的思想家也都强调道义的,尽管他们并不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耶稣说:“失去本真自我,赢得整个世界又有何益?”莎士比亚也说:“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此外,苏格拉底的贡献还在于他确立了质疑的原则:不存在直接固定的,因为本身也必须受到质疑。遵循这一原则,他把辩证法奉为哲学的核心,而所谓辩证法,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回答中寻求真理。这一方法延续至今,尤其成了一种方法――毕竟,苏格拉底本人是如此看待的。它并不同样适用于所有形式的(比如,用此方法纯粹发布信息不妥),它适合于人们用来反思自以为是的东西。该方法不可通约。相长,即教师能真正了解的疑难,并鼓励他按部班正确前行,那么这一方法能收到优选成效。人们也往往把这一方法称作“苏格拉底法”。p2023
【目录】

古希腊人及其世界
基督教与哲学
近代科学的滥觞
伟大的理性主义者
伟大的经验主义者
德国哲学的黄金时代
民主与哲学
20世纪哲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