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

58000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制作者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材质铸铁

尺寸70 × 70 × 40 cm

上书时间2015-03-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直径70cm,高40cm,重80kg,保存完好,保真保老保到代!
商品描述
藏品尺寸/规格:直径70cm,高40cm,重80kg

清道光元年(1821年)铸铁太平缸一口,圆形,直径70cm,高40cm,重80kg,品质完好;三足,缸的两侧有素耳铁环,外壁上面铸有对称的荷花莲叶浮雕,造型古朴,纹饰精致,体现了古代人的审美追求,铁缸的一侧铸有铭文:“道光元年”四字,标出了这只铁缸的铸造年代。用于庭院装饰、花园陈设,应是明清时期显赫家族在不越礼制下建造的家居摆设,又称之为“吉祥缸”,也有的称之为“镇宅缸”或“门海”。
 太平缸,取自保佑太平之意。明清时期,达官富贾几乎家家备有一个“太平缸”。太平缸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蓄水防火的,其次还可养花、养鱼,提供观赏养心的乐趣。太平缸在实用的基础之上,经过艺术再处理之后,变成了一件美观大方的艺术作品,在门厅与院落间放置,就在空旷的庭院中起到点缀作用,在视觉上显得突兀以达到吸引人的眼球而不是对其他的一览无余,这正是中国的建筑思想含蓄而不外露。太平缸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养鱼,储水的大缸用来养鱼算是物尽其用吧,谚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容的可能就包括了太平缸里的鱼儿。太平缸外面一般都精心雕刻着生动的花鸟,缸里放养着金鱼和莲藕,鱼在叶下游来摆去,与缸体图案相辅相成,虽仍为储水防灾之用,如此一利用,倒也显得格外雅致。此外,门前或庭院中置缸,玄学、五行学、风水说还有聚气敛财的作用。 

这只铸铁太平缸外形是圆形,三足,缸的两侧有素耳铁环,外壁范缝明显,可明显看出,大铁缸是用我国传统的泥范法铸造的。外壁上面铸有对称的荷花莲叶浮雕,造型古朴,纹饰精致,体现了古代人的审美追求,而且铁缸的一侧铸有铭文:“道光元年”四字,标出了这只铁缸的铸造年代。应是明清时期显赫家族在不越礼制下建造的家居摆设,它从平常百姓家来,又借鉴皇宫建筑的一些特点,显得别出心裁,气派万分。如郁达夫故居内,就有两只类似功用的水缸,既有观瞻、装饰宅院作用,又有消防作用,盛行于清代。张贤亮的西影都城也有几个,现在每只价值已在10万以上。(见2009年9月4日宝鸡日报报道:宝鸡发现三件明清“铁海”) 

如今,太平缸已经失去了它的实际功用。但我们发现,它在历经沧桑,风吹日晒数百年,经风沐雨多少代后,依然是坚硬朴拙,保存完好,不改其本来面目。铸铁缸在经历了刀兵火掠多少灾后,能保存下来更是不易。过去的大院落都有这种太平缸,虽然家族人员更替,铁缸却岿然不动,代代相传。

 从这件铸铁古物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们对于消防、防火的重视(因为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檐雕梁画栋),而且从铸铁的工艺、质量和图案里,足以见证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铁冶炼技术和浓郁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鉴定意见:太平缸图看开门真品,材质铸铁,工艺有凸起花纹,带年号清中期道光元年,三个底足,缸的两侧带有耳环,外壁范缝比较自然,规格体积相对比较大,造型端庄大方,整体包浆浑厚,锈色与传世痕迹自然入骨,应为道光时期所铸造!有较高收藏和欣赏价值。 10129号高级专家。2014年5月鉴定。详见鉴定证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直径70cm,高40cm,重80kg,保存完好,保真保老保到代!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