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探寻旧日红妆,展现“爱美”的历史,古代梳妆用具的百科全书

61 4.8折 128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莉丽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4503

出版时间2024-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29页

字数347千字

定价128元

上书时间2024-11-02

z紫檀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58
商品描述
★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类梳妆用具的全景式呈现

★700余幅精美插图,展现古代造物之美

★手绘线稿,还原古代妆具的使用方法,领略器物设计的匠心巧思

★裸脊装帧,彩虹书脊,护封可作装饰画,精致典雅

内容简介
爱美之心,古今皆同。古人用于照容、收纳、修眉理发、调脂上妆、香身润肤的各种妆具,既是朝夕相伴的日用之物,也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从妆匣、镜子、粉盒、油盒、梳篦到眉笔、黛砚、镊剪、指剔、香囊,琳琅满目的梳妆用具,是打开古人生活世界的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时代的造物观念、审美风尚,领略古今传续不绝的东方生活美学。
作者简介
邓莉丽,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古代造物理论及传统工艺衍生设计的研究。出版专著《宋代金银饰品与民俗文化》,先后在《民族艺术》《装饰》《艺术设计研究》《美术学报》《丝绸》《包装工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  录

第一章 妆具与古人生活
第一节 起居与审美
第二节 妆容与妆品 
第三节 聘礼与嫁妆 
第四节 朝贡与赏赐
第二章 妆奁春秋
第一节 古朴神秘的先秦妆奁 
第二节 独树一帜的秦汉妆奁 
第三节 富丽典雅的晋唐妆奁 
第四节 清秀柔美的宋元妆奁 
第五节 异彩纷呈的明清妆奁
第三章 镜中芳华
第一节 宝镜出镜匣 
第二节 镜袱与镜帘 
第三节 镜架与镜台
第四章 粉盒物语
第一节 周代初现 
第二节 秦汉撷英
第三节 璀璨大唐 
第四节 格物匠心 
第五节 雅俗共赏 
第六节 玲珑油盒
第五章 梳具琳琅
第一节 梳子与篦子 
第二节 抿茀与其他
第三节 梳匣与梳袋
第六章 杂项缤纷
第一节 黛砚与妆盘
第二节 水盂与水滴
第三节 眉笔与粉扑
第四节 镊剪与指剔
第五节 香囊与香水瓶
后 记

前  言

妆奁是古人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据说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开来,历经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有专家曾经研究过妆奁的发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妆奁样式的变化同古人的坐姿改变有很大的关系。隋唐以前,人们席地而坐,汉唐小巧的漆奁是适合席地而坐时使用的。宋代高坐具广泛运用,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被确立下来,室内家具和陈设的尺度关系也随之改变,座椅式、折叠式妆奁应运而生。明清时期,家具制造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大型梳妆台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文人开始介入家具的设计,出现了简洁舒展的明式家具,以及许多无比精美的妆奁,特别是用贵重木材如紫檀、黄花梨等制作的妆奁。
所谓“妆奁”,即是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早在北周时庾信的《镜赋》中就有记载:“暂设妆奁,还抽镜屉。”唐代韩愈的《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三也有“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的句子。刘禹锡的《泰娘歌》中对妆奁有所描绘:“妆奁虫网厚如茧,博山炉侧倾寒灰。”而宋代徐照的《清平乐》则显现了词的韵味:“贪教玉笼鹦鹉,杨花飞满妆奁。”明代高明《琵琶记·两贤相遘》说:“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夫人妆奁衣服在此。”被称为百科全书的《红楼梦》,曹雪芹在第二十一回和第四十二回中更是写道:“宝玉不答,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物,顺手拿起来赏玩。”“(黛玉)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可见“妆奁”不仅用于宫廷和贵族之家,在寻常百姓家亦是不可或缺之物,只不过或奢侈,或简朴而已。
妆奁的款式设计形式多样,但多为折叠式梳妆匣,外形精巧,便于携带,上盖打开,可支起镜子,匣内置多个存放梳妆用具的小屉。在我的书房里就收藏有一只做工精美、四角包白铜装饰件的清代紫檀木妆奁,我还收藏有大小不一的瓷质和银质粉盒,甚至还有几方玲珑可爱的石质和瓷质黛砚。传统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一层层的抽屉可以逐次打开,一窥匣中天地。那大小不一的横格和暗藏的小机关,可以盛放妇女化妆用的各种器具。匣子顶部那面可以支起来的镜子,让美人的两颊粉黛映入眼帘。“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晚唐词人温庭筠这一首香粉气十足的《菩萨蛮》,似乎又将中国古代女子梳妆的情态和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
邓莉丽与我有师生之谊,她多年来专注于古代女子梳妆的匣中天地,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和图像资料。她的不懈研究,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别样的东方美学之门。本书从“妆具与古人生活”入手,着重论述了古代妇女的起居与审美,并以妆奁发展的历史为线索,梳理了古代女子梳妆镜匣的流变历史,重点突出了对镜架、粉盒、梳篦等妆具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其他杂项用具,如黛砚、粉扑、香囊等。
古代妇女常用的粉盒,形制多样,精工细作,可以说集金银器艺术和瓷器艺术之大成,也是各大博物馆展陈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前,我第一次在苏州文庙的地摊上看见仅有方寸的小小黛砚,都不知道这样小的“砚台”是用来干什么的。向古玩行家请教,才得知此砚并非用来写字,而是妇女化妆用的黛砚。
今天的人们生活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代,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与日俱增。“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这种看似闲散、不带功利性的收益,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某种呈现,为生活中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片段,灌注美的趣味、理想与情怀。任何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眼前的苟且,终会变为心中的“诗和远方”。
李泽厚先生曾经在《华夏美学》一书中说:“美,在汉语词里总是那么动听,那么令人喜欢,姑娘们愿意人们说她美,中国的艺术家们、作家们也欣然接受对作品的这种赞美,更不用说美的自然环境、住所、服饰等。”刘悦笛在他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一书中也说,自己“意在重新提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即重寻这种天地之间的‘大美’:人美化天,天美化人,生生美意,美美与共”。邓莉丽的这本书所阐述的或许正是抽象的“中华生活美学”的具象化,无论是古朴神秘的先秦粉盒,还是富丽典雅的晋唐妆奁,抑或是异彩纷呈的明清镜匣,它们都写尽了东方审美的时代风流,仿佛是中国古代的博物志,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东方美学的审美意趣。
“画眉深浅入时无?”在邓莉丽所著《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即将出版之际,写些前缀文字,是为序。
李超德36
2023年10 月9 日于姑苏城东儒丁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58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