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系统论述了六朝时期重要画家 画论家的重要绘画理论与美学思想

73 4.9折 148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传席 著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6275348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18页

字数389千字

定价148元

上书时间2024-11-26

z紫檀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精修增补。增补修订了部分内容,规范了行文格式,使之更有条理,更具开创性、条理性及完整性。

图文精美。全面收集了六朝时期名画家的经典绘画作品,虽有作品传为后世摹本,透过这些作品依然可窥见中国绘画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设计讲究。由获过中国“最美的书”奖的许天琪设计师亲自设计、动手打磨,堪称“内容最新、图片最精、装帧最美”。是一本值得收藏、长久翻阅的好书。

《六朝画论研究》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初,属于陈传席的“无心插柳”之作。该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目前已再版多次,并被译为外文,传至域外。

这本书专业性很强,陈传席从浩瀚的古代文献里收集、遴选、核实有关资料,小心梳理,精心勾勒,谨慎论述,理论与事实并重,诚是一本空前的著作。

可以预见,《六朝画论研究》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即便他书中许多观点可能被后人颠覆,但批判乃是基于对批判对象存在之肯定为前提。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绘画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宗炳的《画山水序》等理论相继产生,开启了中国画论著述之新风,不仅影响到古代的绘画创作,也影响了今天的中国画创作。

画论的古早版本因相传错脱,不易通读,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有些晦涩,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此书叙述详明、条分缕析;广征博引、文笔畅达。每篇画论之后还给出了流畅的现代译文,帮助读者更直观、深刻地理解文字内容。

陈传席先生探源述流,从理论、画法、品评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他把画论的精髓加以剖析,史论结合,可谓“考据严谨,注校精准,尽是精髓,读后受益匪浅”。

内容简介
  《六朝画论研究》由八篇研究六朝画论的论文和八篇对六朝著名画论的标点、注译组成。
  八篇论文为:《重评顾恺之及其画论》《宗炳画山水序研究》《王微叙画研究》《论中国画之韵》《谢赫与古画品录的几个问题》《姚最和续画品的几个问题》《山水松石格研究》《玄学与山水画》。
  八篇点校注译为:《论画》点校注译、《魏晋胜流画赞》点校注译、《画云台山记》点校注译、《画山水序》点校注译、《叙画》点校注译、《古画品录》点校注译、《续画品》点校注译、《山水松石格》点校注译。
作者简介
陈传席,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古文、外文、文学史、思想史、佛教史、经济史、中国史、哲学史,并从事过科学技术多年,现治中国艺术史和人文史,已出版学术著作70多部,其中《中国山水画史》《六朝画论研究》《画坛点将录》在读者中有很大影响。国内外的年轻学者纷纷称赞其是“现代美术史研究之父”。

精彩书评
《六朝画论研究》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初,属于陈传席的“无心插柳”之作。该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目前已再版多次,并被译为外文,传至域外。

这本书专业性很强,陈传席从浩瀚的古代文献里收集、遴选、核实有关资料,小心梳理,精心勾勒,谨慎论述,理论与事实并重,诚是一本空前的著作。

可以预见,《六朝画论研究》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即便他书中许多观点可能被后人颠覆,但批判乃是基于对批判对象存在之肯定为前提。

目录
一 重评顾恺之及其画论
(一)从谢赫《古画品录》谈起
(二)张彦远对顾恺之的评价
(三)关于顾恺之绘画创作的几个故事
(四)顾恺之和六朝几位画家的比较
(五)顾恺之的贡献主要在画论
(六)关于顾恺之三篇画论问题
(七)中国绘画在艺术上的彻底觉醒
(八)顾恺之传神论的产生
(九)顾恺之画论的影响和评价
二 《论画》点校注译
(一)《论画》点校注释
(二)《论画》译文
三 《魏晋胜流画赞》点校注释
(一)《魏晋胜流画赞》点校注释
(二)《魏晋胜流画赞》译文
四 《画云台山记》点校注释
(一)《画云台山记》点校注释
(二)《画云台山记》译文
附录:顾恺之介绍
五 宗炳《画山水序》研究
(一)最早的山水画论
(二)“道”“理”“神”“灵”“圣”
(三)山水画功能论
(四)写山水之神
(五)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六)远小近大原理之发现
(七)道家思想的浸入——对后世画论和画的影响
六 《画山水序》点校注释
......
精彩书摘
余少读经,尤喜诸子。少长学画,略能涂鸦。再长欲埋头科学而事工,尝精密于缩尺刻计之间。然工程制图与丹青水墨殊异,怀此顾彼,苦莫大焉。摩诘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余遂暂止诸技,复读书以俟天择。无聊读书,本出无心,经史诸子、释老岐黄、古今中外、记胜之书,朝读至暮,暮读达旦,如沈昭略之啖蛤蜊,久而别知其味。日积月储,铅摘次之于椠、匪欲顺世迎俗、俯仰时好,盖欲与知味者道耶。
呜呼,真知画者,余得见于昔贤。或期宏文,惟寄望于来哲。

前言/序言
  《六朝画论研究》大部分内容是体现儒、道互碍的精神。
  儒、道互碍,即互相妨碍,不是互补。
  最简单地说:儒家是人世的,积极进取的,忠于君主的,“始于保民,终于报国”,“临大节而不可夺”(《论语·泰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道家是出世的,消极退守,远离权势(君主),遁迹于山林,不问国事,逍遥自在。
  当一个人积极人世,积极进取,处庙堂之高,忠于君主,“修己以安百姓”,为国为民操劳时,如果有了道家思想,就要消极出世,退守山林,养身保命,“乘物以游心”,逍遥自在,这不妨碍他积极人世,积极进取吗?他还能在庙堂上和皇帝共同经画国家大事吗?他还能为国为民操劳吗?
  如果是互补,即一个人世的、积极进取的、忠君的人,有了道家思想就更加忠君,更加积极进取,那叫互补。但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有了道家思想,便遁入山林了,这是互补吗?互碍了。
  如果一个人有儒家思想而没有道家思想,或者只有道家思想,而无儒家思想,那也就无所谓互碍和互补了。
  如果一个人有了道家思想,他天天逍遥于山林之中,自由自在,但他又有了儒家的进取思想,他就必须放弃山林生活,攻读“五经”、考进士、当官、忠君、为国操劳,那么他的道家的出世思想不受到妨碍吗?怎么互补?
  孔子云:“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孔子希望有人召他去做官,有人用他委以国任。孟子也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而庄子钓于濮水,楚王派两人去请他来做官,委以重任,他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拒绝做官,宁可在野。一个不想做官的人,他还希望朝廷去召他吗?一个想做官的人,当君主来请他,他还会赶人走而去钓鱼吗?两者是互碍的,不存在互补。
  孔子主张“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庄子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两者是互碍的。
  不仅儒、道互碍,儒、道、释三家都是互碍的。儒学发展到宋代,成为理学,理学重点在批判、排斥佛教学说,同时也批判道家学说。道家思想(以老、庄为代表)也同时批判儒家思想,这就是儒、道、释三家互碍的铁证。如果互补,三家学说就应该互相引用,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全面,但是没有。4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