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典+楚辞+花谱+说砚 “世界最美的书”(套装共4册)

茶典《四库全书》茶书八种、楚辞《楚辞集注》《钦定补绘离骚图》合编、花谱:宋人花谱九种、说砚《四库全书》砚书七种

381 5.0折 764 九五品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羽,朱熹,欧阳修,米芾 等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39557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124页

定价764元

上书时间2024-07-05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见最新拍4张图 稍有点挤
商品描述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八种经典茶书结集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爱茶的文人墨客,就种茶、采茶、制茶、选茶、煮茶、品茶及茶器、茶道等各个方面撰写了多部茶学著作。本书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围绕上述题材收录茶书八种。

★陈洪绶、唐寅、刘松年、赵原、金农、王蒙、仇英、文徵明、米芾、苏轼等人的《品茶图》《事茗图》《卢仝烹茶图》《陆羽烹茶图》《玉川先生煎茶图》《煮茶图》等传世经典。
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传世书画珍品:45克宣纸全彩印刷,画面设计和装订方式突破传统,使读者能在古代书画所营造的诗意悠然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手书行草前言,原样影印,与内文楷书抄本相得益彰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撰写前言,倾力推荐,并以行草书写,这既是一篇阐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的精彩之文,也是一幅雅致的书法作品,原样影印收录,与内文楷书抄本相得益彰。

★全彩印刷,设计高端简洁大气,内文采用50克圣经纸,轻盈柔软而富有质感,空脊锁线,无障碍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爱茶的文人墨客,就种茶、采茶、制茶、选茶、煮茶、品茶及茶器、茶道等各个方面撰写了多部茶学著作。作为中国历代典籍精华的荟萃,《四库全书》收录了八部茶学著作: 
  《茶经》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第1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北宋蔡襄的《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有影响的论茶专著,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论述了各种茶器的形态和使用。宋代黄儒的《品茶要录》则论述了茶叶制造过程中应当避免的技术问题和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性。宋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详尽记述了建茶沿革和贡茶的种类,且有图可辨,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贡茶的品种形制,是研究宋代茶业的重要文献。宋赵汝砺的《北苑别录》,以补《宣和北苑贡茶录》之未备,详细叙述了四十六所御园的位置名称,对贡茶的种类、数量、采制、包装、运输,以及茶园管理等均作了详细而切要的介绍。宋子安为补《茶录》之遗,作《东溪试茶录》,叙述了诸种焙茶之法的沿革及所隶茶园的位置与特点,提出品茶要辨所产之地。清陆廷灿的《续茶经》是一部汇编性茶书,是对中国茶文化成果的一次总结和集成,保存了大量罕见的茶文化史料,其内容之丰富、卷帙之浩繁、征引之繁富,列现存古代茶书之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张又新《煎茶水记》在陆羽《茶经》的“五之煮”的基础上,着力论述了水品。 
  《茶典》将上述八种茶书结集,旨在制作一部“爱茶人的圣经”,以丰富的内容向当下的爱茶之人传导中国的茶文化,并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珍品书画九件作为插页,使读者能在古代书画所营造的诗意悠然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感受到茶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澄明心神之道,让爱茶之人在实践茶道的过程中,借助这部《茶典》,更深刻的领悟中国的茶文化。

作者简介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号竟陵子、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黄儒(生卒年月不详),字道辅,北宋建安(今福建瓯县)人。
熊蕃(生卒年月不详),生活于宋南渡前后。福建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人。
赵汝砺(生卒年月不详),宋代人,生平不详。
宋子安(生卒年月不详),宋代人,生平不详。
陆廷灿(生卒年月不详),字秋昭,自号幔亭,享有“茶仙”美誉的清代嘉定南翔文人。
张又新(生卒年月不详),字孔昭,深州陆泽人,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

《茶典》设计师简介:
潘焰荣,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SGDA)会员,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成员,2014成立推尘设计(T-Change Design Studio)。
曾获奖项:英国D&AD 铅笔奖2项、美国ONESHOW银铅笔奖、日本东京字体设计指导俱乐部 TDC·提名奖、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TDC 61)·国际评审奖、DFAA亚洲Z具影响力设计奖金奖、银奖、铜奖、中国最美的书奖7项、GDC13平面设计在中国提名奖、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设计比赛专业组未来设计大师奖、金奖、澳门设计双年展银奖、铜奖、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银奖。

精彩书评
《茶典》是一部“爱茶人的圣经”,以丰富的内容向当下的爱茶之人传导中国的茶文化,并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珍品书画九件作为插页,使读者能在古代书画所营造的诗意悠然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感受到茶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澄明心神之道,让爱茶之人在实践茶道的过程中,借助这部《茶典》,更深刻地领悟中国的茶文化。

评委点评:
本书的内容选用钦定《四库全书》茶书八种,采用现代设计语言阐释古老的茶典。体例间隔纸张选用宣纸,很朴素;隔页配图,与内容相匹配;封面材料、色彩选用都很到位。

目录
一 茶经 
二 茶录 
三 品茶要录 
四 宣和北苑贡茶录 
五 北苑别录 
六 东溪试茶录 
七 续茶经 
八 煎茶水记

两千多年前文学史上瑰丽奇崛的诗篇,九百多年前纵逸隽美的画卷,八百多年前*威详尽的注释,两百多年前乾隆钦定画师手绘插图,囊入一册,诗情、画意、义理兼而有之。

★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以 《钦定补绘离骚图》随文插入朱熹的《楚辞集注》,文图相佐,楚地风物,跃然纸上。
★《楚辞集注》乃宋元时期楚辞研究之的*峰,《钦定补绘离骚图》画工精妙,二者合璧实属*创,意蕴悠长。
★知名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手书行草前言,倾力推荐。
★全彩印刷底本,宣纸影印拉页嵌入,古朴大气,内文采用50克*经纸,轻盈柔软而富有质感,空脊锁线,无障碍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文津阁《四库全书》为底本,将其中朱熹的《楚辞集注》与《钦定补绘离骚图》合编,相应内容文图相佐,是一部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的插图版《楚辞》。朱熹的《楚辞集注》代表了宋元时期研究楚辞的*高成就,本书收录了《楚辞集注》八卷,一至五卷为离骚类、 六至八卷为续离骚,《楚辞辩证》《楚辞后语》略去。清乾隆帝编《四库全书》时,欣赏萧云从《离骚图》,又觉此刻本不足,命当时画家门应兆补绘其余各篇,合萧氏64图,共155图,名为《钦定补绘离骚图》。本书将两者图文对应合编集成,成为一部底本珍贵、图文并茂的《楚辞》,具有文献与鉴赏双重价值。本书特邀约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行楷手书导读,并在文中以北宋《九歌书画卷》宣纸影印作为彩色插页,意蕴悠长。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南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等。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善画山水格疏秀,兼工人物,与孙逸齐名。他的画初学倪云林、黄公望,晚年放笔,遂成“清疏韶华、笔墨爽利”而独树一帜的姑孰画派。萧云从的画镂版传世的有以人物为主的《离骚图》64幅和以山水为主的《太平山水图》43幅。
门应兆,一作应诏,一作应召,字吉占,正黄旗汉军人。清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时由工部主事派充四库馆绘图分校官。善画楼阁、人物及花卉,并善写真。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补绘萧云从离骚图。

精彩书评
今将《钦定补绘离骚全图》合刊于《楚辞集注》诸篇,随文配置,益之以北宋张敦礼《九歌书画卷》,俾使读者风檐展卷,想见古人。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徐兴无

目录
卷一 离骚经
卷二 九歌
卷三 天问
卷四 九章
卷五 远游、卜居、渔父
卷六 九辩
卷七 招魂、大招
卷八 惜誓、吊屈原、鵩鸟赋、哀时命、招隐士

精彩书摘
“楚辞”者,战国秦汉间楚地诗赋之总称,北宋黄伯思云:“作楚语。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唯楚地广大,有“三楚”之号,虽为秦灭,然亡秦必楚,故汉家一统,君臣多出于楚。“楚辞”之名,当亦出自汉人。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张汤传》云会稽朱买臣能言“楚辞”而幸于武帝。班固《汉书·王褒传》云九江被公能为“楚辞”见征于宣帝。《地理志》又云汉兴之后,吴楚越淮南风俗略同,世传“楚辞”……

本书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以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为开篇,收录了《扬州芍药谱》《刘氏菊谱》《史氏菊谱》《范村梅谱》《范村菊谱》《百菊集谱》《金漳兰谱》《海棠谱》等九种花卉谱录,介绍了六种花卉,再配以二十余幅宋人花鸟绘画,体现了宋人特有的文化气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花卉的专谱,更是一部介绍有关花的逸闻典故的文学著作,阅读与收藏价值皆备的佳作。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史正志(1119-1179),字志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吏部侍郎,归老姑苏,自号吴门老圃

说千年砚史,摹传世名砚 —— 一部以《西清砚谱》描摹历代砚史的图文典籍
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36000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说砚》辑录《四库全书》关于砚题材的七个品种组成,分别是《砚史》《歙州砚谱》《歙砚说》《辨歙砚说》《端溪砚谱》《砚谱》《砚笺》,并从《西清砚谱》中选刊二百二十八幅手绘插图相配。全书以龚鹏程手书前言开篇,简述砚谱之形成与历史沿革及古砚之缘起。
  《砚史》一卷,作者米芾是宋代书画大家,所以石砚之优劣,皆出亲试。该书论述能独得砚理,所论历代制作之变,考据尤极精确。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之当以发墨为高。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势之不同。中记诸砚,自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
  《歙州砚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中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斵、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门,详细记述了歙砚的开凿成造之法。
  《歙砚说》一卷,不着撰人名氏。专论歙砚的纹理、星晕,凡二十七种,辨别颇为详细。
  《辨歙砚说》一卷,不着撰人名氏。
  《端溪砚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主要论述了砚石的产地、石质、石眼,次论价次和形制,终以石病。此谱所载,于地产之优劣,石品之高下,皆剖晰微至,可以依据。
  《砚谱》为杂记体例,不着撰人名氏。全书分李后主砚、右军风字砚、红丝石、凤咮石、端砚、鸲鹤眼、子石、端溪、活眼死眼、龙尾石等,凡三十二条。
  《砚笺》四卷,宋高似孙撰。是书*卷专论端砚,分子目十九。中砚图一类,列四十二式,注曰歙石亦如之,然图已不具,意传写佚之也。第二卷专论歙砚,分子目二十。第三卷杂述诸品砚,凡六十五种。第四卷则汇录前人有关砚之诗。该书撰于南宋嘉定年间,成书较晚,得以遍采诸家之说,故叙述颇为详核。255
  除汇编上述文本插图外,还精选历代书法珍品作为插页,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著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

目录
一 砚史
二 歙州砚谱
三 歙砚说
四 辨歙石说
五 端溪砚谱
六 砚谱
七 砚笺

前言/序言
  此辑《四库全书》砚谱诸作而成者也。夫着作之体,久而生变。《隋志,谱系》,族姓之外,已录竹谱、钱图;《唐志,农家》,种植之外,亦有相鹤相马相贝及骛击录等。盖图谱录志,原本国史,而不贤志小,遂及细物。然依《四库》考之,唐以前仅六部八卷而已,宋代则蔚然增至四十八部二六〇卷。可见格物致知,用心于一器一物之微;踵事增华,效力于一谱一录之编,乃宋贤之所长也。唯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其事犹未大昌。仁宗以后则香谱、石谱、茶谱、花谱、酒谱、印谱、金石谱、文房谱、草木鸟兽虫鱼谱等靡不有之。苏易简、欧阳修、蔡襄诸公大开风气,天下文士继武弗辍。昔者,《释名》尝曰:“谱者,布也,布列见其事也。”至此,真天下万事万物无不可布列陈述之矣。谱牒族姓之用,变而至此,涂辙于是乎广矣!就中砚台一品为尤早。苏易筒于雍熙三年已作《文房四谱》,叙列笔、砚、纸、墨。仁宗以后,文房谱乃集中于墨砚二事,后世依防之盛,远胜纸笔。若内廷之西清砚藏,民间之高凤翰史录,类皆沉沉伙颐,足证其流徽可观也。然《四库》之编由乾隆,总纂则纪晓岚,二君皆嗜藏砚。乾隆既集内府所藏为《西清砚谱》,纪氏亦有《阅微草堂砚谱》。故别辑《四库》,于砚谱一门,微意其实另有所在,吾人不可不知也。考其所收,仅徵其朔,但收米芾《砚史》、高似孙《砚笺》及《歙州砚谱》《歙砚说》《辨歙石说》《端溪砚谱》《砚谱》七种,以开立典型。斯由古砚缘起,虽苏易简谓黄帝得玉,治为墨海,篆日帝鸿氏之砚,而谈家亦辄有古砚之称,实则古砚殆仅为研石耳,以研石研磨颜料于其上而已。今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绘具中即已有之。山东淄博徐家村西汉墓出土研及研石仍用其制,故发掘人员误以为谷物加工磨盘及磨棒。东汉以后,松烟可墨,遂弃研杵,而迳磨墨于砚上,贮墨于池中,斯始为砚也。然砖、瓦、陶、瓷、玉、铁、漆、木俱可为之,品类尚极杂也。且夫唐重澄泥,又贵青州红丝、洮河绿石,宋则歙州端溪渐夺其席,古今之再变焉。嗣后,材以石为正、地以端歙为先,竟成传统,所谓“帝鸿墨海今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四库》所收,不数唐人即墨侯、北海公,而独以宋代米芾、高似孙诸公着述为主者,正以此也。诸公品砚,于其材地、纹理、形制、作用、工拙、典实、琢人等咸有论列,后世亦大体不脱其矩范。故读此一编,天下砚谱之源流略可知矣。芙蓉龙尾之珍,金星重瞳之辨,条分缕析,粲若列眉矣!己亥春分,龚鹏程写于徐州云龙湖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见最新拍4张图 稍有点挤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