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史观
  • 中国书法史观
  • 中国书法史观
  • 中国书法史观
  • 中国书法史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书法史观

本书不做一般意义上的史料铺陈和时间梳理,而是着重从三个维度揭示中国书法的独特价值

68 4.9折 138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甫圣 著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25584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48页

定价138元

上书时间2024-07-03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原封未拆
商品描述
本书是卢甫圣先生的书法史著作。不同于其他的同类型作品,本书不做一般意义上的史料铺陈和时间梳理,而是着重从三个维度揭示中国书法的独特价值:一,从语意到语境,即从满足于揭示书法的抽象意义拓展为关注书法发展的语境,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阐发书法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二,从视野到视角,即不同于宏观地铺陈、告诉读者能够看到那些人和作品,更注重于揭示观察这些对象的视角与立场,具体的语境和视角将会带来对对象乃至整个书法史不同的解读。三,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通过基于具体语境,带有特定方法与视角的观察,可以捕捉在客观的历史资料背后,不同时期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问题和个人禀赋,所作出的流动、变化的、既体现规律又充满个性的精神性解读。全书分八个章节,十余万字,精选配图三百余张,涉及作品兼顾代表性与偶然性,精英性与大众性,既有让人耳熟能详的人与书,也有让人拍案叫绝的“意外惊喜”,文图相匹,当能让读者获得截然不同的书法精神之旅。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书契 ......... 1
第二章 隶变 ........ 29
第三章 碑帖 ........ 65
第四章 极则 ....... 109
第五章 意趣 ....... 147
第六章 延异 ....... 191
第七章 源流 ....... 241
第八章 篆刻 ....... 285

前言/序言
二十六年前,我为《中国历代艺术书法篆刻编》写过一篇序文,以最概括的线索,勾勒了书法篆刻发展史历时轨迹。由于该书为彩印画册丛集,体大而价昂,故颇有抽取序文单独出版的呼声。此事延宕至今终于成遂。在审订文字之余,选辑适当的配图,并且扩充注释体量,对若干重要历史节点追加稍趋深入的阐述。后者或许有助于弥补序文过于简约疏阔的缺点。44

对于本然的历史来说,再精准详尽的概括或寻绎,均不过是人为的剪影。本书的存在意义,主要为提示视角而非提供视野,因此像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方能一超直入。这种应合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写史方法,实际上基于一个今人看古人,亦即以当代眼光回顾过往历史的潜在立场,而这种立场本身,又是进入网络主题词检索时代仍需继续写史和读史的出发点。换句话说,构成一门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史学,必须通由史观激活史料,使整合语境的观照成为可能。唯其如此,序文变身专著,不妨坦然释然,几经斟酌的书名,也便谓之《中国书法史观》。

内容节选
【第六章 注释7】中国的文字教育和书写训练具有悠久历史,而且往往作为安邦治国的长期政策来推行。周、秦、汉、晋正值文字变迁和书体演化阶段,这项国策执行得比较全面而充分,唐代以后字形书体趋于稳定,文字学的权重逐渐让位于书法。与元政权的宽松放逸不同,明王朝特别重视书法素养,国子监、儒学、社学等各级学校,对书法教育都有明文规定。如《洪武重申学规教条》,要求诸生“每日习仿书一幅,二百余字,以羲、献、智永、欧、虞、颜、柳等帖为法,各专一家,必务端楷。”民间普遍沿用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比官学的习书安排更多:“四日内以一日专写字,从影写开始,以后全日自一千五百字增至三四千字,他日写多,运笔如飞,永不走样。”明廷还设立过历史上少见的中央书法教育机构,选进士中优秀者为庶吉士,入翰林院修文习书,擢社会上能书者为翰林院习书秀才,给廪禄以进能备用,甚至还像现代大学少年班一样,举荐书法神童入翰林院深造。书法教育成效首先见验于科举考试,文徵明、董其昌均因早年书法欠佳,排名受到影响,要晋身一甲、二甲进士,更非“词翰双美”不可。现存青州博物馆的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殿试真迹(图 108),书体步趋钟、王,洋洋数千言一气呵成,不难窥见其深厚功力。明初承西晋以来的中书舍人制,永乐朝设内阁后,中书舍人入直以书写办事,其为帝王宠幸的书法样式,楷书为主,衍至行草,不仅影响到朝廷各部门,而且渐及省、府、州、县,成为遍布朝野风靡百年的流行书体。这种官倡书法,近人常与清代乌、方、光的馆阁体相提并论,并套用当时流行诗文中的台阁体以名之。实际上,明代早就赋予了“中书体”的习称,孙能传、方折子、赵崡等人的相关记载颇多,其师法晋唐而强调“丰腴温润”“雍容矩度”的书风特色,以及溯源于宋璲、沈度(图 109)而沿流任道逊、姜立纲(图 110)之类的迤逦轨迹,亦不难寻绎和体会。应该说,从书法教育到中书体流行,作为明代书法社会控制系统的泛滥现象,一方面接续了元代书统新阐释的势能,以法意相参、文质双彬的努力,使层积已久的形式意蕴获得了再一次重构,另一方面又消蚀着书法新阐释的价值内涵,在干禄功利驱使下表现为对时尚样式的因循,从而滑入与其期望相左的方向。这难免成为明代善书者众而大家鲜乏的重要原因之一。4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原封未拆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