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全面系统认识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全面系统认识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全面系统认识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全面系统认识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全面系统认识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全面系统认识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全面系统认识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本书1997年曾由文物出版社初版,此次为增订本,增加内容逾倍,新加图版200多幅,随文相配,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和直观性。

70 5.5折 128 全新

库存2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超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9310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印数4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802页

字数660千字

定价128元

上书时间2024-07-02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2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概观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石刻的类型及其演变、古代石刻的存留及发现情况、历代石刻的研究情况以及石刻铭文的常见体例,总结归纳了石刻铭文应当如何释读、石刻及其拓本如何辨伪鉴定等,是一部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本书1997年曾由文物出版社初版,此次为增订本,增加内容逾倍,新加图版200多幅,随文相配,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和直观性。
赵超先生,1948年10月生,北京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197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10月至1991年6月在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1991年6月起任职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主要从事汉唐考古与古代铭刻研究。撰著有:《中国古代石刻概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古代墓志通论》、《我思古人:古代铭刻与历史考古研究》等。

初版前言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石刻的主要类型及其演变
第一节 器物附属刻铭
一、舍利函铭
二、石棺刻铭
三、石屏风与石床题铭
第二节 建筑物附属刻铭
一、石阙
二、神道柱
三、黄肠石
四、石柱与柱础
五、经幢与墓幢
六、塔与石浮图
第三节 艺术雕刻附属刻铭
一、画像石
二、造像题记
第四节 专用文字石刻
一、刻石和碣
二、摩崖
三、碑
1.墓碑(包括神道碑)
2.功德碑
3.纪事碑
4.经典及其他书籍刻碑
5.造像碑
6.题名碑
7.宗教碑
8.地图、天文图、礼图等图碑
9.书画碑
四、墓志
1.墓志的起源与演变
2.墓志的形制与纹饰
五、经版及各种佛教刻经
1.有关唐代刻经供养人的身份状况
2.造经社邑的分布组织情况
3.历年造经数量的分析
六、买地券与镇墓券、镇墓石
第二章 中国古代石刻的存留与发现
第一节 先秦石刻
第二节 秦代与西汉的石刻
第三节 东汉石刻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石刻
第五节 隋唐石刻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元及明清石刻
第三章 历代的石刻研究情况
第一节 汉代至清末的石刻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的石刻研究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石刻研究
第四章 石刻铭文的释读与常见体例
第一节 石刻文字的书体
第二节 释读石刻文字的基础——古文字学
第三节 汉唐之间异体字的流行状况
第四节 石刻异体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石刻文字的常用释读方法
一、根据其他文字材料及字书释字
二、根据铭文本身前后语义释字
三、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释字
四、利用古代文史典故知识释字
五、利用地名、官名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姓、名、字号等体例特点确认异体字
六、结合石刻铭文本身的常见格式与体例等特征来释读文字
第六节 石刻铭文中常见的基本文体写作体例
第七节 碑志中涉及的古人世系、记时方式与用典
一、关于姓氏族系
二、关于记时
三、石刻中常见的文史典故
第五章 石刻及其拓本的辨伪鉴定与编目整理
第一节 辨伪与断代
第二节 石刻拓本的鉴定
第三节 石刻与拓本的编目整理
第四节 附录
增订本后记

前言/序言
  我想首先把这本小书作为一份不尽合格的答卷献给我的导师孙贯文先生。 
  1979年9月我考取考古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孙贯文先生学习历代铭刻。从此至1982年8月先生仙逝,三年间朝夕问从,耳濡目染,承受了先生用全部心血倾注的知识,也承受了先生对学术研究能后继有人的殷切希望。孙先生学识渊博,记忆超人,但一生坎坷,历经磨难,未得尽展其才,暮年得到一个授徒的机会,其乐何如。先生每次授业时都旁征博引,将自己一生为学的心得倾囊付出。师生相得之欢,莫过于此。至今我的眼前还能清楚地浮现出先生讲课讲到快意处,仰起白发苍苍的头放声大笑的情景。 
  孙贯文先生毕生从事石刻研究和古文字研究,从青年时即随陆和九先生钻研金石拓本,造诣极深,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可惜未得其时,没有能付诸文字。我和先生相处仅短短三年,也无法将先生的学术成果全部整理出来,至今深以为憾。而先生对我学业上的启蒙与指导,则是我终生享用不尽的。更可贵的是先生为人刚正朴直,忠厚善良,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优良品质,领悟到做人与做学问的根本准则。先生故去后,俞伟超、高明、阎文儒等北大老师及先生的旧友们和我谈起他时,无一不称赞先生的为人、学识,充满了怀念之情。 
  有关古代石刻的全面研究,曾是孙先生嘱咐我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并多所教诲。如果能在此书中反映出先生的教诲有了成果,该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其次,我要深深感谢在写作与出版这本小书的过程中予以我帮助和鼓励的各位师友。 
  1987年,承高明先生提议,当时北大考古系主任严文明先生邀我为学生开设《中国古代石刻》的课程。一个学期下来,讲稿积了近10万字。后来宿白先生见到我时,建议我把这些讲稿加工充实成一本书。在各位老师的勉励下,我继续补充内容,逐步修改,于1989年完成初稿。当时,文物出版社第一图书编辑部的同志们十分支持,答应纳入出版计划。不巧我因为负责的集体项目正在定稿,未能及时修改书稿,延误了计划。随后出现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形势,一拖再拖,未能付梓。 
  我的老师们一直关心着这本小书。宿白先生曾提出把它送交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委托马世长兄代为联系。虽然由于计划安排需待以后考虑,当时未得结果,但这份关怀一直使我感到温暖。 
  至1995年底,在周绍良先生和徐苹芳先生的关心和帮助下,并承文物出版社杨瑾社长和宿白先生、高明先生推荐,傅璇琮先生等领导大力支持,使这本书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出版资助,得以与读者见面。对我这样一个拙于世事、讷于言语、埋首故纸的后学来说,谬承这样多的著名学者、前辈垂顾,实属莫大之幸。中心之感,已非言语所能表达。 43
  高明先生与王去非先生分别审阅过部分书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徐苹芳先生代表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会审稿后,也提出了修改意见。文物出版社孙雅荣、孟宪均、许晓东等同志都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