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何绍基日记(全四册)

纸张采用进口纯质纸、特种纸以及宣纸等,印制工艺包含印金、烫金、彩插、折页、喷绘等多种工艺

599 4.7折 1280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绍基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17378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1615页

字数1200千字

定价1280元

上书时间2024-05-25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1.文献价值 599
《何绍基日记》是晚清的一部重要日记,记事跨度由道光十四年(1834)直至同治十年(1871),时间长达38年,是研究晚清政治、艺术、社会、文化、文学等方面内容的重要文献。由于《何绍基日记》流传零散,分藏海内外各大机构,有的还长期秘不示人,且稿本日记行草书写、漶漫虫蠹,识别难度较大,研究者无缘窥探全貌,影响学界使用。在清史研究、艺术史研究、近代日记研究方兴未艾之际,整理出版《何绍基日记》,是学术界和出版界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的重要时期,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发生的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正是清朝内外发生重要变化的关键性事件。主要记载这一时段的《何绍基日记》为研究晚清精英文人如何应对时代剧变,提供细致入微的考察材料。何绍基是道光年间京师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学术领袖,当时的学界大宗师阮元、程恩泽都视其为接班人。其交游遍布天下,贺长龄、魏源、曾国藩、吴荣光、六舟、许瀚等都与他有密切往来。在清代书法史上,何绍基是转折性人物,《何绍基日记》记载大量与书法有关材料,呈现晚清书学碑派如何崛起。
何绍基在日记中多次指斥包世臣,又反映出碑派内部的分歧。书学之外,《何绍基日记》还揭示何绍基在思想、学术、文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他曾重刊《宋元学案》,与张穆一道修建顾炎武词,是道光年间京师经世思潮的重要推动者。在金石、小学领域,何绍基也有多部重要著作。其东洲草堂藏书,是近现代湖南藏书的重要源头。中年以后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造就人材甚众。在晚清文学史上,何绍基标榜诗宗黄庭坚,是晚清宋诗运动的重要先驱。已往研究除揭示何绍基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外,甚少触及其余。《何绍基日记》的出版,将为全面研究何绍基提供极为珍贵的材料,有助于深化晚清政治、社会、艺术、文学等领域的研究。

版本价值:
《何绍基日记》是何绍基日记首度全面公开的古籍整理著作,将长期散落分藏在海内外的何绍基日记稿本、抄本汇合整理。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近墨堂等机构所藏何绍基日记稿本、抄本为底本,补充民国时期期刊断续刊载的何绍基日记残抄本,对何绍基日记作全面而系统的整理。《何绍基日记》分藏各公私机构,为获取底本,整理者克服不少困难。其日记稿本抄本漶漫虫蛀情况不少,文字行草结合,整理难度不小。加之何绍基交游广泛,日记中许多人名、地名均须详加考释。除统一过录、标点外,整理者还对原文做了大量考证工作。凡此,有助于提升本书的学术价值,便于广大读者使用。

收藏价值:
   本书先后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项目,湖南省湘学研究院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
纸张采用进口纯质纸、特种纸以及宣纸等,印制工艺包含印金、烫金、彩插、折页、喷绘等多种工艺,由雅昌(深圳)公司负责印制。整体设计精美,装帧富丽,总共印刷1000套(200套特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何绍基,湖南永州道县人,晚清著名书法家、学者。《何绍基日记》是晚清的一部重要日记,记事跨度由道光十四年(1834)直至同治十年(1871),时间长达38年,是研究晚清政治、艺术、社会、文化、文学等方面内容的重要文献。由于《何绍基日记》流传零散,分藏海内外各大机构,有的还长期秘不示人,且稿本日记行草书写、漶漫虫蠹,识别难度较大,研究者无缘窥探全貌,影响学界使用。在清史研究、艺术史研究、近代日记研究方兴未艾之际,整理出版《何绍基日记》,是学术界和出版界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
毛健,湖南师大历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现为湖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湖湘近代日记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广受学界好评。在《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湘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蝯叟题襟日记》《西磗日记》《乙未归湘日记》等部分何绍基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文章。

目  录
第①册
1834
道光十四年
1835
道光十五年
1839
道光十九年
1840
道光二十年
1841
道光二十一年
1842
道光二十二年
1843
道光二十三年
第②册
1844
道光二十四年
1845
道光二十五年
1846
道光二十六年
1847
道光二十七年
1848
道光二十八年
1850
道光三十年
第③册
1851
咸丰元年
1852
咸丰二年
1853
咸丰三年
185
咸丰四年
1858
咸丰八年
第④册
1859
咸丰九年
1860
咸丰十年
1861
咸丰十一年
1862
同治元年
1871
同治十年

前  言
一、何绍基日记的流传与馆藏情况
近代以来,名人日记可谓汗牛充栋,但每部日记经历战乱动荡的年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何绍基本人亦有不慎丢失自己日记的情形,比如他早年的一部日记《蝯叟乙未归湘日记》曾有失而复得的经历,该册日记结尾有翁同龢题跋:“《蝯叟乙未归湘日记》一本,余以数十钱得于打鼓担上。蝯叟知之,索观甚急,后仍还余。余谓叟‘王氏琼箫同行’一语,何遽涂去耶?叟亦大笑。松禅记。”王氏琼箫系何绍基所纳妾。翁同龢去世后,该册日记又辗转流入他手,收藏者居为奇货,幸被有识之士收藏得以保存至今。

时至民国,对何绍基日记关切尤深的当属湖南书法名家谭泽闿,1935年,他便摘录何绍基日记中有关鉴赏、收藏书画碑帖方面的内容,并陆续发表于《青鹤》期刊第三卷、第四卷之中。录文前有谭泽闿题跋:“蝯叟日记,存者三十余册,每册面皆有叟自题记名,然脱阙已多。丁巳秋,余见之张韵农许,未皇假读。韵农卒后,遂散落他手,廿年来往往遇之。每从友人借观,辄录其中有关金石书画者于册,随手摘钞,都未诠次。顷散帙检得,因录副付《青鹤》刊布,以见一斑。”1从谭氏题记可知,何绍基日记在民国年间尚存三十余册,每册均有何绍基亲笔题名,为张韵农私人收藏,其中日记虽有脱漏,但大体完整。张韵农去世后,何绍基的日记散落各地,谭泽闿辑录的十七则有关书画图册收藏的日记条文,是日记内容的极少部分,大都出自何绍基道光、咸丰年间的《钓鱼台寓园日记》 《蝯叟乙未归湘日记》 《嘤鸣日记》等。然而谭氏摘录的区区小部分日记资料,居然分别录自南京、北京、杭州、济南、江阴、常州、无锡等地,可见当时日记已经散落相当严重,收集齐全几乎不大可能了。

1944年,谭泽闿又见到四册何绍基日记,照样摘录其中关于字画、碑帖鉴赏方面的资料十三则,发表于《学海》月刊第一卷,后有谭氏题记:“乙亥春,余曾摘录所见蝯叟日记中之有关谈艺及风趣语,付之《青鹤》杂志刊布,忽忽十年矣。今夏有友人出四巨册见示,盖已改装,乃叟晚年游粤、赣、苏、杭时所记。惜中有阙佚,因仍如曩例,摘录于册。适太疏先生有《学海》月刊之辑,录副奉寄,以续前钞。”1

在近代学者的日记或回忆录中,亦偶尔看到关于何绍基日记的踪迹,杨树达先生《积微翁回忆录》记载:“李肖聃七十生日,与王疏安、柳午亭、方叔章合寿之于方宅。叔章案上有何蝯叟《题襟日记》一册,乃清同治十一年辛未七月至十月游扬州所记。一日不过数行,字迹老成,似不经意为之者。”1《题襟日记》乃是何绍基晚年最后一部日记,该日记最后一句是“余病矣”。此后,何绍基再无心力记录日记,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廿日逝世于苏州寓所。

现存何绍基日记手稿,分别藏于北京、上海、湖南、台湾、香港等地图书馆或私人收藏机构,学者翻阅十分不便,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抄录、整理是十分艰难的。而且何绍基日记原稿基本是以行草书写就,时间久远,保存至今,日记文本难免有损泐、漫漶之处,对日记内容的释读和研究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字学、文献学及书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存世的何绍基日记大体收藏情况如下:

(一)藏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何绍基日记共9册,其中题署《何绍基日记》的有3册,其余6册分别为何绍基自题名的《谱轩日记》《西甎日记》《使蜀日记》《法华小舫日记》《东洲草堂日记》《蝯叟题襟日记》。

《何绍基日记》时间分别为道光十四年(1834)五月至十二月初六日,道光十五年(1835)三月十一至十三日:内容记录何绍基与何绍祺、何绍京两弟从北京回湖南参加乡试之事。道光十九年(1839)五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初四日:记录何绍基被任命为福建己亥年乡试正考官,主持福建乡试的过程,并记录与福建等地方官僚、士人阶层的交游唱和情况。道光二十三年(1843)闰七月十二日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七月二十五日:记录了何绍基任职翰林院,在京城与姚石甫、魏默深、朱伯韩、汤海秋、张石州等朋僚的日常交际生活情况,以及任贵州乡试副考官,赴贵州主持乡试之事。

《谱轩日记》记自咸丰元年(1851)闰八月,至十二月止。
《西甎日记》记自咸丰二年(1852)七月二十五日,至咸丰三年(1853)三月十六日止。主要记录了何绍基寓居北京时的日常生活及与京城官宦、友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详细记录了咸丰帝两次召见何绍基的过程及君臣之间的谈话内容。以及何绍基任四川学政,主持四川各州县的童生考试等公务活动。

《使蜀日记》记自咸丰四年(1854)正月初八日,至九月二十二日止。内容为何绍基担任四川学政期间主持各州县文教,与四川官僚、师友之间日常的交流与生活,以及对时局的记录。

《法华小舫日记》记自咸丰十年(1860)二月二十五日,至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十三日止。记录何绍基在山东济南泺源书院日常执教、与山东师友交际生活,以及社会政局变化,并记录告别山东友人,返回湖南长沙的经历。

《东洲草堂日记》记自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十四日,至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五日止。记录了何绍基晚年讲学长沙城南书院,与罗汝怀、郭嵩焘、王闿运、吴敏树、胡恕堂等大批湖湘人士的交往。记录了从长沙返回故乡道县探亲访友的过程。此时何绍基已不在朝廷任职,但仍然密切关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战况及各类政治问题。

《蝯叟题襟日记》记自同治十年(1871)七月二十六日,至十月二十七日止。记录何绍基应丁日昌约,赴吴门,寓居苏州金狮桥巷。又经曾国藩等人邀请,主持扬州书局,校刊大字《十三经注疏》,时浙江杨石泉中丞亦聘请何绍基主讲孝廉堂。《蝯叟题襟日记》是现存何绍基晚年最后一册日记。

(二)中国科学院藏何绍基日记手稿共计4册,题署《草堂日记》。记道光二十年(1840)八月十一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三十日间事。主要记载何绍基从北京护送其父何凌汉及胞弟何绍业灵柩归湘并安葬事,壬寅年东下金陵事。旁及地理、风俗资料颇多。中间何绍基回道县老家,有访碑诸事。并有其与李星沅通信事不少,记载何绍基对鸦片战争信息的关注。

(三)湖南博物院藏何绍基《种竹日记》1册,由陈松长、刘刚整理,于1998年上海书店影印出版。该册日记记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初一日,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二十日止,主要记录何绍基供职国史馆期间,在京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四)民国年间流入台湾的5册何绍基日记手稿,由台湾“国家图书馆”收藏,世界书局于2012年汇集影印出版,题名为《何绍基手写日记》。台湾书法界元老马寿华先生曾为日记作序文,对何绍基日记评价颇高:“正值子贞以进士官编修,时除外放如赴黔主持考政外,余均留居京师,所记内容大都与当时名公巨卿、文人墨客诗酒交游并品鉴金石书画,及每日必习字,俱雅事也。足见其生活高洁潇洒,且文字简练浅显而典雅,耐人寻味,至为可贵。子贞书法置基于颜、柳,而上溯大小篆,南北碑无不心摹手追,深入堂奥,行草之妙,为一代冠,昔贤早有定鉴。此五册日记,悉以行草写出,笔意飞动,字画遒媚,有渴骥怒猊之势,威凤祥麟之姿,尤为难能可贵。若明窗展玩,观其书,更味其语,盖两得之矣。”这5册日记在时间和内容上可与湖南等地图书馆藏何绍基日记相互衔接。分别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七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三十日记:内容为何绍基奉命担任甲辰科贵州省乡试副考官,由京城赶赴黔省主持乡试之事,日记所记与何绍基《使黔草》诗集内容相互契合。道光二十五年(1845)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记:内容为何绍基任职国史馆期间,与在京城的友人、同僚广泛交流、吟诗唱和,游玩琉璃厂肆,鉴赏碑帖字画等日常生活的情形,以及发起校刻《宋元学案》,祭祀顾祠等文化活动,并详细记录了道光皇帝召见何绍基的对话过程。另外还有咸丰九年(1859)五月十四日至十二月三十日记,咸丰十年(1860)正月初一日至二月三十日记。

(五)上海图书馆藏何绍基咸丰至同治年间部分日记,载于《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影印出版,题名《何道州日记》。其中有《乙未归湘日记》,是何绍基早年的一册日记,该册记自道光乙未年(1835)六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止。内容主要是何绍基从北京回到湖南长沙参加乡试的经历,多涉及沿途游览名胜古迹、拜访友人、吟诗唱和、鉴赏字画等事。此次是何绍基第六次归湘应试,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乡试。民国元年(1912)邓实、缪荃孙将该日记辑入《古学汇刊》,原题名为《何蝯叟日记》,由上海国粹学报社印行。另一部分日记起止时间为道光三十年(1850)三月二十八日至咸丰元年(1851)闰八月初六日,题名《何道州日记》。主要内容为何绍基从京城报国寺出发,奉送其母灵柩回湖南,葬于长沙望城九子山之事。上海图书馆藏何绍基日记有署名“小松”的收藏者题记,跋文对何绍基书法艺术评价甚高,并且指出何绍基书法用笔深得金石文字精髓,评论精辟中肯。

(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何绍基《东洲草堂日记》2册,不分卷。记自咸丰二年(1852)正月初一日,至七月二十五日止。主要记录何绍基寓居武昌,后从武昌乘船过江西、浙江、山东,最后抵达北京寓所,沿途拜会赵静山、王子兰、沈槐卿、吴晴舫、常南陔、魏源、杨石卿等师友以及鉴赏金石书画的经历。

(七)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收藏何绍基日记手稿2册。该2册起讫时间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二十九日;咸丰八年(戊午)三月二十三日至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简称《丙丁日记》《戊己日记》。特别重要的是,这两种日记中,《丙丁日记》上承《何绍基手写日记》中甲辰、乙巳年部分,下接湖南博物院所藏《种竹日记》;而《戊己日记》则下接《何绍基手写日记》中己未、庚申年部分,保证了日记的完整性。为研究何氏的文化境遇及其交游、思想性情、书法,乃至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和线索。454

以上何绍基日记手稿共计20余册,60余万字。《何绍基日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艺术价值。何绍基是晚清著名书法家,日记文本生动展现了何绍基书法艺术的特征与流变,文本即是优秀的书法作品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二是文献史料价值。此次对现存何绍基日记进行系统整理,是对大部分何绍基日记的首次披露,新史料的发现与公开,是创新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必将为晚清社会生活史、政治史、科举制度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份新的珍贵文献史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