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本书是关于王羲之尺牍 作品之考证的专著

67 6.2折 108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祁小春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93067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3页

字数395千字

定价108元

上书时间2024-05-24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是关于王羲之尺牍 作品之考证的专著,作者是 的王学研究专家、中国 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祁小 春老师。作者从本体研究、 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三个方 面,分别介绍了王羲之书法 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时 代特征等情况,并相应配有 大量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插图 。全书论述充分,引证详实 ,是一本关于王羲之研究比 较有特色的著作。

《晋书》王羲之传录庾翼与羲之书云:“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本著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王羲之的尺牍法帖,研究目的也是还原王羲之尺牍法帖的真相,“顿还旧观”一语正合此意,遂以之命书名——《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
引言▕ 祁小春
有关王羲之(303-361)尺牍的研究,其方法可分为本体研究、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三个方面。
所谓本体研究,就是运用归纳与演绎法,以现今传存的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为研究对象,从尺牍本身加以归纳和概括,寻找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并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加以总结,增加对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的认知与瞭解。
所谓横向研究,即运用和王羲之大致同时代人的尺牍做比较研究。考察王羲之的尺牍实际上就是考察魏晋人的书信。因此凡与王羲之大致同时人的尺牍资料,当然应纳入研究范围。然这类传世资料并不多,就目前所见资料来看主要有:
1.《全晋文》(卷一百至一百四)所收陆云(262-303)日常尺牍,此为传世极少的相关资料。西晋文学家陆云卒于王羲之生年,二人所处时代前后相衔,所以其日常书简在时间上是基本相同的。《全晋文》陆云集中也收有不少“议论型”书简,此类尺牍亦如《晋书》王羲之传所收《遗殷浩书》《与会稽王笺》一样,与实用性日常书简有所区别。
2.近代于西域楼兰遗址发现的晋人书信的残纸。尽管残纸多已裂破缺损,然其中亦存若干保存较为完好者。或者即便文书残缺,经过整理缀合后,也可以窥见当时书信原貌之一斑。如有名的前凉“李柏文书”书于346年,乃是与王羲之同一时代的书简实物。这些都是用以与王羲之尺牍做比较研究的重要参照资料。
3.梁陶弘景《真诰》卷十七、十八所收杨羲(330-386)、许翽(341-370)人的书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书简文本为日常往来的存问型尺牍,性质属于私信,在一般情况下文献是不予采録的。但是出于宗教原因,道教典籍《真诰》将其收録,才使得这一批书简几乎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且陶弘景曾对这些书简做了详细注释,所以杨许尺牍是研究晋人书简的重要参考。
所谓纵向研究,即运用唐人书仪与魏晋尺牍做比较研究。具体资料主要如下:在敦煌写本唐人书仪中,时代较早、较系统全面的吉凶书仪,应属杜氏三仪,即《吉凶书仪》(〔伯三四四二〕)、《书仪镜》(〔斯三二九〕〔斯三六一〕合并)、《新定书仪镜》(伯三六三七〕)三种。
之所以需要做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出尺牍的共性,总结与归纳其书写原则与特点,以便加深对魏晋尺牍特别是私信家书的认识和理解。然而迄今为止,除了一些有关文学史、文书史、书法史、法帖学以及中古言语词彙等研究论著中略有涉及外,对此很少有专门的考察。从现有研究情况看,其中凡涉及尺牍的具体问题时,多敷衍陈说,很少有比较具体深入的讨论。迄今为止专门探讨王羲之尺牍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主要是日本学者的研究,最初则有中田勇次郎著《王羲之を中心とする法帖の研究》,以及上田早苗论文《王羲之の知问:その様式をめぐって》。之后又陆续出现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为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为先行研究,中田、上田的论述在探讨王羲之尺牍方面做出了极为有益的尝试。中田氏在本体研究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为这一研究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田氏的研究虽然仅仅是一篇论文,在广度与深度方面远远不及前者的研究规模,但是他注意到横向研究的材料《真诰》,即其中所收的东晋人杨羲书简尺牍,并以之与王帖做了非常有益的比较探索。而其不足点在于仅仅做了简单的对比,故所得有限,因为缺少具备共通性与规范性的一种尺度作为参照,而这一尺度就是上面所说的纵向研究所必须重视的资料书仪。可以说未能利用书仪考察王羲之法帖尺牍,是中田、上田二氏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缺憾。
本书《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便是从本体、横向、纵向三方面,对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进行综合考察。

作者简介
祁小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专着《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王羲之论考》、《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王羲之〈十七帖〉汇考》、《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增补修订版)、《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等,另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
《顿还旧观: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魏晋尺牍法帖研究》祁小春教授著,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了作者《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两部著作中关于尺牍研究的章节,对其做出了诸多修订与补充。“下编”收录了作者近年的十余篇研究新论,分别发表于《中国书法》《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美术大观》《书法丛刊》等期刊杂志,论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家及魏晋时期尺牍法帖中存在的如单书与复书、“五世亲尽”、尺牍完整性等各类问题。其中对自身旧论的推翻、新证及深化,体现出作者研究的持续性。

目录
上编
引言
〇一 關於魏晋時期的尺牘
一、一批奇怪的書簡——王羲之的尺牘法帖
二、文獻中所見尺牘名義考
三、漢魏兩晋南北朝時期的書簡
四、唐人書儀與王羲之尺牘
〇二 關於日常存問型尺牘
一、尺牘的構成及其要素
二、中田的歸納考察與筆者的補充意見
附錄
〇三 關於吊喪告答型尺牘
一、吊喪告答型書簡的本質
二、唐人書儀中的凶儀資料
三、晋人吊喪告答型書簡的類别與構成
四、王羲之吊喪告答型書簡語詞
〇四 闡於《真誥》的研究資料
一、王羲之研究與《真誥》
二、《真誥》與陶注
三、作為旁證材料的楊許尺牘
附錄
下编
〇五 魏晋尺牘首行字迹偏大原因考
附錄
〇六 《喪亂帖》也許是一件底稿補證
〇七 王羲之尺牘中的單書與複書
附錄
〇八 法帖中所見“複書”形式再考——以王虞《兩表》為例
〇九 王虞《兩表》的摹本及其他
一〇 關於尺牘的“完整”性問題
—— 關於法帖的行款問題——以《昨書帖》《建安帖》的行款為例
一二 魏晋尺牘中的”短箋”與“長疏”
一三 王獻之《授衣帖》雜考——兼論王氏一族的“五世親盡”
一、緣起:從王氏一族與“五世親盡”說起
二、關於《授衣帖》
三、《授衣帖》的形制
四、《授衣帖》的帖文
五、結語
附錄
一四 《太清樓殘帖》雜考
一、緒言
二、《殘本》的研究
三、小結
一五 關於《淳化閣帖》的版號研究——以上博本、肅府本為中心
一、緒言
二、刻帖與版號
三、文獻與拓本
四、版號與刻石
五、版號與帖文
六、小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