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请看图片。全文迻录《黄帝内经太素》经文,遵萧氏之先,折中杨注,加以札记而成书。全文保留卷首篇萧延平氏按语,对原书经文的句读分段发挥,主要以文义句意为依据,本着读原文识医理原则,以清晰可辨为务。对学习、研究黄帝内经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8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高峰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赵
上书时间2024-11-11
卷第一 (佚)/ 1
卷第二 攝生之二(卷末缺)/ 2
順養 / 2
六氣 / 7
九氣 / 9
調食 / 10
壽限 / 15
卷第三 (卷首缺)/18
陰陽 / 18
調陰陽 / 24
陰陽雜說 / 28
卷第四 (佚)/ 37
卷第五 (卷首缺)/ 38
人合 / 38
陰陽合 / 39
四海合 / 42
十二水 / 44
卷第六 (卷首缺)/ 54
藏府之一 / 54
五藏命分 / 57
藏府應候 / 61
藏府氣液 / 63
卷第七 (佚)/ 68
卷第八 經脈之一(卷首缺)/ 69
經脈病解 / 76
陽明脈病 / 80
卷第九 經脈之二/ 82
經脈正別 / 82
脈行同異 / 84
經絡別異 / 88
十五絡脈 / 90
經脈皮部 / 93
卷第十 經脈之三/ 97
督脈 / 97
帶脈 / 98
陰陽喬脈 / 98
任脈 / 100
衝脈 / 101
陰陽維脈 / 103
經脈標本 / 104
經脈根結 / 107
卷第十一 輸穴/ 111
本輸 / 111
變輸 / 121
府病合輸 / 124
氣穴 / 127
氣府 / 133
骨空 / 136
卷第十二 (卷首缺)/ 139
營衞氣 / 139
營衞氣行 / 142
營五十周 / 146
衞五十周 / 146
卷第十三 身度/ 150
經筋 / 150
骨度 / 157
腸度 / 159
脈度 / 160
卷第十四 (卷首缺)/ 162
診候之一 / 162
四時脈形 / 167
真藏脈形 / 171
四時脈診 / 173
人迎脈口診 / 176
卷第十五 診候之二/ 186
色脈診 / 186
色脈尺診 / 191
尺診 / 193
尺寸診 / 195
五藏脈診 / 198
卷第十六 (佚)/ 211
卷第十七 (卷首缺,只餘卷尾,篇目亦缺)/ 212
證候之一 / 212
卷第十八 (佚)/ 215
卷第十九 設方/ 216
知古今 / 216
知要道 / 216
知方地 / 218
知形志所宜 / 219
知祝由 / 221
知鍼石 / 221
知湯藥 / 229
知官能 / 230
卷第二十 (佚)/ 235
卷第二十一 (佚)/ 236
卷第二十二 九鍼之二/ 237
刺法 / 237
九鍼所主 / 242
三刺 / 243
三變刺 / 248
五刺 / 249
五藏刺 / 250
五節刺 / 251
五邪刺 / 255
十二刺( 亡) / 260
卷第二十三 九鍼之三/ 261
量繆刺 / 261
量氣刺 / 268
量順刺 / 270
疽癰逆順刺 / 271
量絡刺 / 273
雜刺 / 276
卷第二十四 補寫/ 284
天忌 / 284
本神論 / 286
眞邪補寫 / 289
虛實補寫 / 293
虛實所生 / 297
卷第二十五 傷寒/ 304
熱病決 / 304
熱病說 / 307
五藏熱病 / 314
五藏痿 / 317
瘧解 / 320
三瘧 / 322
十二瘧 / 326
卷第二十六 寒熱/ 331
寒熱厥 / 331
經脈厥 / 333
寒熱相移 / 335
厥頭痛 / 337
厥心痛 / 339
寒熱雜說 / 341
癰疽 / 344
蟲癰 / 349
寒熱瘰癧 / 350
灸寒熱法 / 351
卷第二十七 邪論/ 353
七邪 / 353
十二邪 / 356
邪客 / 361
邪中 / 364
邪傳 / 366
卷第二十八 風/ 372
諸風數類 / 372
諸風狀診 / 374
諸風雜論 / 376
九宮八風 / 377
三虛三實 / 381
八正風候 / 383
痹論 / 385
卷第二十九 ( 卷首缺)/ / 393
氣論 / 393
津液 / 395
水論 / 397
脹論 / 400
風水論 / 406
欬論 / 408
卷第三十 雜病/ 410
重身病 / 410
溫暑病 / 411
四時之變 / 411
息積病 / 412
伏梁病 / 412
熱痛 / 414
脾癉消渴 / 414
膽癉 / 415
頭齒痛 / 415
頜痛 / 416
項痛 / 416
喉痹嗌乾 / 416
目痛 / 417
耳聾 / 417
衄血 / 418
喜怒 / 418
疹筋 / 418
血枯 / 419
熱煩 / 419
身寒 / 420
肉爍 / 420
臥息喘逆 / 420
少氣 / 422
氣逆滿 / 422
療噦 / 422
腰痛 / 423
髀疾 / 426
膝痛 / 426
痿厥 / 426
?洩 / 427
如蠱如妲病 / 427
癲疾 / 427
驚狂 / 429
厥逆 / 430
厥死 / 431
陽厥 / 432
風逆 / 433
風痓 / 433
酒風 / 433
經解 / 434
身度 / 434
經絡虛實 / 435
禁極虛 / 436
順時 / 437
刺瘧節度 / 437
刺腹滿數 / 438
刺霍亂數 / 439
刺癎驚數 / 439
刺腋癰數 / 439
病解 / 439
久逆生病 / 440
六府生病 / 440
腸胃生病 / 441
經輸所療 / 441
附篇一 黃帝內經太素遺文幷楊氏原注/ 442
附篇二 黃帝內經太素例言/ 452
附篇三 校正內經太素楊注後序/ 456
跋/ 459
參考書目/ 460
隋唐时期杨上善编撰的《黄帝内经太素》,又称为《太素》,首次对《黄帝内经》,即后世的《素问》和《灵枢》,进行了整理和批注,不但是《内经》古文本的保存者,更是《素问》《灵枢》文义思想的捍卫者,是学习中医典籍的良好选本。
本书由作者学习《太素》的读书笔记整理而成,为保留古义,采用繁体字排印,其内容既有字句的解读,也有医理上的阐释,也有个人临床经验和学习积累的成果。参考书目除中医典籍以外,还广涉文史诸子及小学典籍和工具书,具有较好的可读性。而且体例简捷,经文按语分明,既是作者的学习笔记,也可以作为读者的学习笔记。
本书页面设计留白较多,十分便于读写批注,可作为学习中医案头常备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临床工作或研究工作之余随手一翻的中医典籍读本。
高 峰:副主任医师,就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师从杨金坤教授,担任杨金坤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专业方向为消化癌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