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海派中医资料专题:1964年老中医:曹仲衡(字讳蓁,笔名四非山人、吴秦琬,晚年别号东浦老人,蔡路乡人) 中医处方笺(1张)B0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海派中医资料专题:1964年老中医:曹仲衡(字讳蓁,笔名四非山人、吴秦琬,晚年别号东浦老人,蔡路乡人) 中医处方笺(1张)B05

一手临证处方原件是研究海派中医的珍贵资料;有效补充了出版物个人医案、专辑、选集等资料中临证实践资料不足的短板

100 七品

仅1件

山东淄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仲衡

出版社上海市川沙县洋泾人民医院

出版时间1964

印刷时间1964

装帧平装

开本40开

货号12-4百货

上书时间2022-11-24

人马座书库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处方笺纸尺寸:15*10.8CM
==================
【特别提示】
中医处方笺是特殊藏品,一经售出,不退不换。请各位藏家了解。
商品描述
        曹仲衡 (1897~1990),字讳蓁热探茅,笔名四非山人、吴秦琬,晚年别号东浦老人,蔡路乡人。初父病,屡治无效,经丁甘仁治疗而愈,遂立志学医。民国6年(1917年)考入私立中医专门学校,毕业返里开业于川沙西门。曹氏熟读经典原文,旁集诸家众说,中西参合,融合古今。曹陵享采精氏曾组婆耻承建川沙县中医师公会,出任理事长,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经》教授。建国后,组织联合诊所,历任1~8届川沙县卫生协会主任。曾编《川沙验方汇编》,在《上海老中医选蒸整编》发表医案。并撰有《内科杂症》、《外科心得》、《儿科心传》、《女科精立洪甩华》、《妇科和痧症》、《药性与方剂》、《证治集迁符晚遥要》、《中西医对照》等30余卷。爱好书法,真草隶篆各体皆能,隶书尤工。绘画汽估坑作品以仕女图擅长。
 ========================================================================上海的海派中医名家辈出,著述颇丰。然出版物的局限性太大,精选处方的同时,也有大量优秀的处方未能纳入著作面世。本店特收集了一批60年代的原方原件,以飨读者和中医研究爱好藏家。20世纪60年代是个特殊年代:新中国诞生不久,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后又进入十年动荡期,人民经济水平有限,幸得主席及时指示发扬中医,传统医药事业才得以继续发展。然而民国时期的那批老中医在这个时代也年龄变大,却积累的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这个时代是民国老中医最璀璨的时代,60年代末进入动荡期后,许多名医年事过高相继离开岗位不再坐诊;70年代后西医盛行。问题也接踵而来:横跨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代的许多海派中医流派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这个年代的一手临证处方就成了研究海派中医的最后的珍贵资料;有效补充了出版物个人医案、专辑、选集等资料中临证实践资料不足的短板。更是当下海派中医研究必不可少的材料。
                                           -------------【店主:再回首千年按】
 ========================================================================
     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海派文化"特征的上海中医药。具有文字记载,上海中医始于唐代,兴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海派中医不是一个新兴的医学学术别派,而是在近代上海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地域特色的中医文化现象。

"海派中医"是我国近代中医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它形成于近代的上海.以当时上海的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为特征;以产生大量的名医名著、不同流派的医疗实践、形式多样的报刊杂志、多种模式的中医教育、现代雏形的医疗机构以及繁荣兴盛的中医社团等为史实;在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处于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条件下,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医学的冲击、疾病谱模式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既保存自身传统特色,又具极大包容性,不断变化创新的"海派中医"的特定内涵.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处方笺纸尺寸:15*10.8CM
==================
【特别提示】
中医处方笺是特殊藏品,一经售出,不退不换。请各位藏家了解。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