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史简述(增补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史简述(增补本)

正版 现货

5 1.3折 38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6341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YSL1K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明史简述》是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扼要而系统地讲述了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建州女真、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代历史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明代历史的基本面貌、主要特征发展脉络。它虽然部头不大,但却是学习和研究明史的必读之书。吴晗的文字浅白如话,好读易懂。《明史简述(增补本)/吴晗精品集》以《明史简述》为主,增补吴晗重要的明史文章。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有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浙江义乌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胡适和蒋廷黻的提议下专攻明史。1937年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0年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吴晗是我国少有的明史专家,曾出版《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读史札记》等。因撰写剧本《海瑞罢官》,被、四人帮借此迫害而死。1979年,吴晗冤狱平反。

目录
明史简述
  前言
  第一部 明朝历史的基本情况
    明太祖的建国
    明成祖迁都北京
    北“虏”南倭问题
    东林党之争
    建州女真问题
  第二部 明代历史的几个问题
    郑和(三宝太监)下西洋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第三部 明代人物与社会生活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海瑞的故事
    关于魏忠贤
    况钟和周忱
    爱国学者顾炎武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明太祖
  自序
  第一章 流浪青年
  第二章 从士兵到统帅
  第三章 开国皇帝
  第四章 恐怖政治
  第五章 家庭生活
  附录 朱元璋年表

内容摘要
 吴晗是著名的明史专家、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建国后为了给党员干部普及明史,吴晗于1962年在中央高级党校做了关于明史的讲演,内容包括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
建州女真、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代历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内容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是学习和研究明史的必读之书。
本次出版增补了关于明代的著名人物和社会生活的文章及1943年写作的《明太祖》一书。这些文章通俗易懂,有利于我们了解明代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吴晗曾花数十年的精力先后五次写作修订朱元璋的传记,《明太祖》是1943年的写本(也是第二次写作朱元璋传),内容流畅,有很强的可读性。
读者通过《明史简述(增补本)/吴晗精品集》可以对明史及朱元璋等人有基本的理解,很值得一读。

精彩内容
 第二个因素是他取得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
。他起兵之后不久,就有一些知识分子投奔他,像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宋濂、章溢、叶琛(ch6n)等。这些人都是浙江、安徽地区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地方上有些威望,而且都有武装力量。这些知识分子替朱元璋出主意,劝他搞生产、搞屯田。在安徽时,朱升劝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就是要他先把根据地搞好,在后方解决粮食问题,一开始不要把目标搞得太大。
李善长、刘基劝他不要乱杀
人,不要危害老百姓,要加强军队纪律,要巩固占领的城市;并经常把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他。朱元璋本人也很用功
地学习历史,他在进行军事斗争或政治安排时,总是要征求这些人的意见,研究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这里有一个问题,朱元璋出身于红军,他反对地主,而地主阶级为什么要
支持他呢?这不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吗?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从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况来看。朱元璋本人要打击地主,因为他受过地主阶级的压迫。可是在进行军事斗争的过程中,他感到光像过去那样打击地主、消灭地主,不仅很难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而且会遭到地主阶级的顽强抵抗。所以,在他还没有成为一个军事统帅的时候,他就改变了红军的传统,开始和地主阶级合作,取得他们的支持。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地主阶级怎么愿意支持他呢?前面不是说过,红军在北上的战争中所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元朝军队,而是地主阶级的武装吗?原因很简单,就是安徽、浙江地区的地主阶级,他们看到元朝政府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他们不能再依赖元朝政府的保护,而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又无论如何也抗拒不了朱元璋的进攻;更重要的是他们理解到朱元璋欢迎他们,采取跟他们合作的方针。他们与其坚决反抗朱元璋而被朱元璋消灭,还不如依靠朱元璋,得到朱元璋的保护,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所以,当朱元璋派人去请刘基的时候,刘基开始拒绝,可是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最后终于接受了。
朱元璋的军队加入了这样一批力量之后,它的性质逐渐改变了。所以在他以后去打张士诚时所发布的一个宣言中,不但不再承认他自己是红军,反而骂
红军,攻击红军,把红军所讲的一些道理称为妖言。
尽管这时他在形式上还是接受韩林儿的命令,用韩林儿的年号,他的官爵也是韩林儿封的,但实质上他已经叛变了红军。到了1368年,他已把陈友谅、张士诚消灭,派大将徐达进攻北京,这时又发布了一个宣言。在这个宣言中像红军所提出的“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口号都没有了。主要提些什么问题呢?夷夏问题。就是说少数民族不能当中国的统治者,只能以夏治夷,不能以夷治夏。他要建立和恢复汉族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的性质改变了,不再是红军原来的阶级斗争的性质,而是一个汉族与蒙古族的民族战争。
1368年,朱元璋的军队很顺利地打下了北京。元顺帝跑到蒙古,历史上称为北元。元顺帝虽然放弃了北京而回到蒙古,可是他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还仍然保持着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完整的政治机构。他并不认为自己统治的王朝已经结束了,他经常派兵来打北京,要收复失地。所以在明朝初年明朝和北元还有几次很激烈的战争。到了洪武八年,北元的统帅扩廓帖木儿死了,蒙古对明朝的威胁才减轻了一些,但仍然没有结束。这时北元和高丽还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高丽的国王还照样是北元的女婿(每一个高丽国王都要娶蒙古贵族女子做妻子),在政治上仍然依附于北元。这种关系一直维持
到洪武二十五年。这一年,高丽内部发生斗争,大将李成桂为了取王朝而代之,他依靠明朝的支持,在国内发动政变,推翻了旧的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从此,高丽臣服于明朝。同时,李成桂在求得明太祖的同意之后,把国名高丽改为朝鲜。此后一直叫朝鲜,不再称高丽了。
朝鲜国内的政治变革,反映了明朝和北元的斗争关系和势力的消长。
总结上面所说的历史情况,得到这样的结论:经过二十年长期的战争,一
方面是红军(包括东、西两部分)和非红军(像方国珍、张士诚);另一方面是元朝军队,更重要的是各个地方的汉人地主武装力量。在战争过程中这些汉人地主武装大部分被消灭了。也由于二十年的长期战争,各地人口大大减少,土地大量地荒废。因此1368年明太祖建国之后,他就不能不采取一些措施,改变这种情况。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国家,农业生产得不到保证,它就不能维持下去。因此,在明朝初年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第一,大量地移民。例如移江浙的农民十四万户到安徽凤阳,迁山西的一
部分人口到河南、河北、安徽去。移民的数量是很大的,一移就是几万家,甚至十几万家。迁移的民户到了新的地方之后,政府分配给他们土地。这些土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一些在战争中被消灭的大地主的土地和无主荒地。
P12-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