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在西安【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在西安【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2.7 4.6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爱民|责编:郭永新//王雅琨

出版社陕西师大

ISBN9787569510911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841300

上书时间2024-07-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爱民,作家,诗人。1961年生于西安,  现居上海。1983年,曾在任教。迄今出版著作十余部,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

 




目录
仁义村
春天纪事
难忘的左手
1975年的琴声
母亲的病
钟楼邮局
冬夜的花
南山树
50岁说
屠马
大地记忆
消息
火车火车
花朵
破碎的梦
李老三
解放路
刀子
在城市之间穿行
清晨的光
4路公共汽车
1968年的面汤
劳动路和湘子庙街
生在西安
我的理想
自行车
年关
荠菜
茶味
马路的秘密
路灯和马蹄的岁月
另一些人
藻露堂
萝卜
城墙上的风
日日新生活
白菜
青龙寺的樱花
环城林
鲁迁老师
风的颜色
在南山以北的地区
汽车神话
在西安城中漫步
长安梦
平湖秋月
秦岭的云
心灯的传递
长安一片月
王朝视野中的都城西安
西安的空间与地理学的政治
让感觉得以穿过的街道

南门花园
大雁塔
年味
一个人的公园
城市是一座迷宫
宗奇先生
青郊记
朗月
戏痴
苦夏
半坡遗梦
秋天里的秋天
若隐若现的花
水声食味
刀疤

内容摘要
 杜爱民的散文常常以个人的名义,说出简单的生
活中的神奇魅力,于平淡中见深沉,没有慧眼的独具,没有博大、宽阔的胸襟,不可能抵达这样的境界。
在别人不写,其实不是不写,而是压根儿不曾发现、
不曾感悟到的地方,杜爱民看到了、写到了生活中的别样风景、别样风情,给人以意外的惊奇和思考。《西安个人生活录》是杜爱民最新散文集,辑录的60余个新作旧篇,均是作家个人活生生的切身经历与感受,语言平实,富有哲思。如《生在西安》《仁义村》《钟楼邮局》《四路公共汽车》和《西安的空间与地理》等。

精彩内容
 仁义村如今已是灯红酒绿,人群熙攘。
有一阵子,我常去画家赵振川的画室看他作画,途中要从仁义村经过,每到黄昏时分,街上的花灯初上,仁义村中的道路两旁,也三三两两亮起烤羊肉串的红灯罩子,咝咝的烤肉声响起,肉香和青烟缭绕,让我想到炊烟袅袅环绕的大地,背后暗藏的诗情画意。
从前仁义村只是南门城墙外东南方向附近的一片菜地,是出西安南城门外的第一个小村落,村里住的全是菜农。每到夏天,也是黄昏时,我和王正就要翻过城墙,游过城河,到仁义村的田塍上玩耍。王正每次先要钻进草丛中腾空肚子,结束后总要重复对我说:今天的星空真蓝。一
阵凉风吹来,我便会在田塍上打一个尿战。这时候,菜农们都已收工回家吃饭,菜地尽头,并排立着的几座农舍,就是仁义村了。农舍屋顶上空,此时也已经升起了白色的炊烟。不远处,会时时响起狗叫声,运气好的话,还能听到从陕歌大院传来的圆号声。太阳已经落山,夏日里的夕阳在天空中留下几道残血。仁义村的菜田摆满了我和王正享用的盛宴:脆嫩的黄瓜和青豆,黄色的西红柿涩中略带甘甜。我俩躺在草丛中一边饱食着这些素朴的食物,一边数着天空的星星。天很低,清澈通透,星星闪亮。黑暗中,有人朝我们这边移动,手里好像操持着什么家伙,太远,我们也看不清。
王正说,是狗目的老田。
我们即刻从仁义村撤离,游过城河,翻越城墙,回家睡觉了。
20世纪60年代末,西安看上去还像是一个小城镇。站在南城墙头望,城圈里尽是大片灰瓦房,只有报话大楼和钟楼邮局两座高楼,城墙外属郊区,有麦田和菜地。仁义村那时候也只是城圈附近的一个小菜园子,村里的菜农构成单一,朴实厚道,经年务农种菜。老田那会儿一大早赶一驾马车,上面摞满一箩筐一箩筐的新鲜蔬菜,停放在我们巷口的菜店门前,老田就蹲在马车旁抽旱烟,盯着旁人卸车。我和王正背着书包经过,喊一声:田伯,你人真特!老田乐呵着露出一嘴黑牙,咀嚼着黄铜烟杆支吾着:唉,咱娃特!咱娃特。
我和王正便一路小跑,哈哈大笑。
那会儿在城墙上,你还会感觉到:城乡两立,泾渭分明。城墙在城市与乡村的中间,并且高高在上。一边是田园和农舍,还有诗情与画意;一边是勉强能算作城市的老
西安城,住满了小市民和各色闲杂人等。据老人们讲,每天老皇城里放炮,城门楼子就张灯,城外包括仁义村在内的农家,才开始生火做饭。这些都是老规老理,跟仁义村都有关。
到了70年代中期,仁义村的菜田渐稀,我们中学“学工”去的那间皮件厂就建在仁义村的地头上。那时候,村中已能见到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出出进进,忙忙碌碌,肩扛印着日本尿素的蛇皮袋子,鼓鼓囊囊,不知放的什么东西。逐渐萎缩的菜田旁边,堆满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
菜农们有的盖起了二层砖楼,底下一层自己住,上面一层
招的是房客。在仁义村租房手续简便,只要说好价钱,就可以了事。房客想干什么,房主从不过问。自从仁义村从郊区划归城中的碑林区管辖后,村民的孩子也从城外来到城里,在我们读书的五中插班上学。他们常常结伙在校园里出没,剃着瓦青的光头,顶上扣一个草帽,光脚穿草鞋,书包里放的凶器是清一色的镰刀。谁要停下来,多瞧上他们几眼,他们便会一群围上来,把你彻底放翻。
田伯在仁义村口紧靠环城路的地方,摆起了茶摊,兼
卖纸烟和一些小零食,嘴头上叼的已不是旱烟杆子,换成了带把的纸烟。他很深地吸足一口,烟头就闪亮一下,吸进肚里的烟气,也不见他朝出吐。我在田伯的茶摊上歇过脚,买过烟,喝过凉茶。老头已被逐渐滋润的日子弄得有些糊涂,见我已不认得了,左手的无名指上带着一颗假钻戒,冲外地打工的人说话的口气像个大款。田伯已无菜可种,没有马车能让他来赶,生活就这么改变了一切。摆茶的经历,让他看上去增添了不少江湖的习气。他一边吆喝着自己的买卖,一双贼眼,在旁边不远处的两个打工妹身上,来回地打量翻转。
仁义村就像深圳附近的龙岩,上海旁边的青浦,北京跟前的门头沟,都成了通往大城市的旱码头。被城市的向心力从远方吸纳而来的人群,又由于城市的排斥和拒绝,就这样停泊在了这些城乡交会的地带,或城中的村子。仁
义村标志着城乡的分隔。城市在对农村的开放中获益,而那些涌向城市的人群,在仁义村中又失去了原先生活里的家族和集体的相互关照。仁义村里的外地人,来来往往,充满着离乡背井的动荡:温州人开发廊,江苏人卖布料,河南人收破烂,湖北人打短工,四川人开餐馆,东北人搞团伙。仁义村的情况,天天都在变,天天都不一样。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