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特的媒体实践文学与大众传播思想研究/文澜学术文库【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萨特的媒体实践文学与大众传播思想研究/文澜学术文库【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60.5 6.2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阎伟|责编:张潜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2703176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532052

上书时间2024-07-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是整理总结萨特后期(1945~1980)发端于《什么是文学?》的大众传播思想,即面对“读者群”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形成关于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的态度立场和言说策略;分析研究他依托于《现代》杂志的实践文学活动,即通过媒体机构、媒介技术生产出来的文学产品特色。将萨特“什么是文学”的问题深化为“什么是文学性”的学理思考,萨特后期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因素,关注文学性与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文化实践的指涉关系,由此形成新的文体形式和创作风格。通过媒介和文学关系的跨学科研究,发现萨特的媒体活动与实践文学的互动关系,为建构媒介时代的文学场,创立开放性的文艺学学科体系提供新的思维进路和理论资源。



作者简介
阎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艺学方向专业负责人。先后于2001年、2009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学获得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晋升为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现任院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理事。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11年-2012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访问学者(师从汉学家贺麦晓MichelHockx教授),完成“西方学者的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项目(校级)。2018年再次成为英国伦敦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CentreofChineseStudies)的访问学者,参加伦敦大学孔子学院“中国研究”系列学术活动。2019年指导硕士研究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19、2013、2012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目录
绪论  萨特的文学活动与媒体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什么是实践文学
    一  萨特的“实践”概念和“实践文学”理论
    二  实践文学中的技术何为
    三  萨特对媒介技术的“吸引—排斥”(attraction-repulsion)态度
    四  媒介技术的发展对萨特实践文学的影响与改造
第二章  萨特的电影媒体实践文学
  第一节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活动
    一  萨特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的作品概述
    二  萨特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活动的分期及代表作
    三  关于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立场变化
    四  萨特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的特点及价值
  第二节  想象与介入——萨特电影理论中的复调
    一  萨特电影理论的萌芽
    二  现象学时期的电影理论
    三  存在主义时期的电影理论
    四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电影理论
  第三节  萨特实践文学中的电影技术
    一  “电影时代”中的小说与电影
    二  萨特早年的“电影小说”——《木已成舟》
    三  小说《缓期执行》中电影化的结构和风格
第三章  萨特的广播电视媒体实践文学
  第一节  萨特的广播电视媒体实践活动简介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知识分子广播媒体实践简史
    二  萨特的广播、电视媒体实践文学
  第二节  萨特的广播理论
    一  延伸文学书写的工具
    二  发掘潜在读者的技术
    三  构建大众主体性的平台
    四  知识分子追求的言论“自由之路”
  第三节  为广播、电视媒体写作的实践文学
    一  为广播写作
    二  为电视写作
第四章  萨特的报刊媒体实践文学
  第一节  萨特介入报纸媒体的文学实践活动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法国报刊媒体发展的总体情况
    二  萨特介入报纸媒体的文学实践活动
  第二节  萨特在期刊领域的文学实践活动
    一  创办《现代》杂志的原因
    二  《现代》的命名、封面设计及主要内容
    三  《现代》的性质
  第三节  为报纸和杂志写作
    一  报刊实践活动强化新的文体意识
    二  报刊实践活动拓展了文学创作题材
    三  激进的新闻立场催生的语言暴力修辞
    四  关于“介入文学”的思考与评价
第五章  萨特实践文学中的口头传播与集体写作
  第一节  萨特实践文学中的口头传播
    一  口头传播的缘起及意义
    二  “交谈”与公共舆论的形成
    三  舆论权威角色与萨特的口头传播策略
    四  萨特的口头传播方式及其语言艺术
  第二节  萨特实践文学中的集体写作
    一  实践文学中集体写作的几种形式
    二  萨特实践文学中集体写作的初步统计
    三  集体写作的价值及意义
结语  大众化的迷局——以人为本还是技术至上
    一  “媒介共同体”与知识分子的“大分裂”
    二  大众传播媒介——以人为本还是技术至上
    三  大众文化——保持精英意识还是兼顾小众
    四  做公众人物还是知识分子
附录一
  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的中国行
  中国行与罗兰·巴尔特的偏头疼(Migraines)
  “左眼”看中国的三种视像——萨特、安东尼奥尼和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文本的互文性分析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研究是整理总结萨特后期(1945~1980)发端于《什么是文学?》的大众传播思想,即面对“读者群”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形成关于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的态度立场和言说策略;分析研究他依托于《现代》杂志的实践文学活动,即通过媒体机构、媒介技术生产出来的文学产品特色。将萨特“什么是文学”的问题深化为“什么是文学性”的学理思考,萨特后期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因素,关注文学性与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文化实践的指涉关系,由此形成新的文体形式和创作风格。通过媒介和文学关系的跨学科研究,发现萨特的媒体活动与实践文学的互动关系,为建构媒介时代的文学场,创立开放性的文艺学学科体系提供新的思维进路和理论资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