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星照命(译文经典)【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土星照命(译文经典)【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30.7 5.3折 58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珊·桑塔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4233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0901124

上书时间2024-07-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苏珊桑塔格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重要的女知识分子,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目录
\\\\\\\\\\\\\\\\\\\\\\\\\\\\\\\\\\\\\\\\\\\\\\\\\\\\\\\\\\\\\\\\\\\\\\\\\\\\\\\\\\\\\\\\\\\\\\\\\\\\\\\\\\\\\\\\\\\\\\\\\\\\\\\"【目录】:

目录
论保罗?古德曼001
走近阿尔托011
迷人的法西斯主义071
土星照命105
西贝尔贝格的希特勒131
纪念巴特162
作为激情的思想171

\\\\\\\\\\\\\\\\\\\\\\\\\\\\\\\\\\\\\\\\\\\\\\\\\\\\\\\\\\\\\\\\\\\\\\\\\\\\\\\\\\\\\\\\\\\\\\\\\\\\\\\\\\\\\\\\\\\\\\\\\\\\\\\"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本书是桑塔格 的批评文集之一,收录了作家1972至1980年间发表的重要的批评文字,凡7篇。作家在书中怀念古德曼,谈论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分析卡内蒂的宗教性,论述巴特的审美意识,品味本雅明的惆怅诗意,纵论里芬斯塔尔和西贝尔贝格的电影。
文集标题(书名)取自书中一个同名篇目,源自星相学,照该篇传主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这类思想家的精神风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还深入评论阿尔托、巴特、卡内蒂等她本人引为榜样和同道的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鲜明地描画出他们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对他人的评论由是亦成为她本人的一种精神自传。
\\\\\\\\\\\\\\\\\\\\\\\\\\\\\\\\\\\\\\\\\\\\\\\\\\\\\\\\\\\\\\\\\\\\\\\\\\\\\\\\\\\\\\\\\\\\\\\\\\\\\\\\\\\\\\\\\\\\\\\\\\\\\\\"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土星照命在他的大多数肖像照中,他的头都低着,目光俯视,右手托腮。我知道的最早一张摄于一九二七年——他当时三十五岁,深色鬈发盖在高高的额头上,下唇丰满,上面蓄着小胡子:他显得年青,差不多可以说是英俊了。他因为低着头,穿着夹克的肩膀仿佛从他耳朵后面耸起;他的大拇指靠着下颌;其他手指挡住下巴,弯曲的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香烟;透过眼镜向下看的眼神——一个近视者温柔的、白日梦者般的那种凝视——似乎瞟向了照片的左下角。
在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一张照片中,鬈发几乎还没有从前额向后移,但是,青春或英俊已无处可寻;他的脸变宽了,上身似乎不只是长,而且壮实、魁梧。小胡子更浓密,胖手握成拳头、大拇指塞在里面,手捂住了嘴巴。神情迷离,若有所思;他可能在思考,或者在聆听。(“听得入神的人视物不见,”本雅明在他评论卡夫卡的文章中说过。)他背后有些书。
在一九三八年夏天拍的一张照片中(这是本雅明在布莱希特一九三三年后流亡丹麦期间几次拜访他的最后一次),他站在布莱希特的屋前,这时的他已经四十六岁,略显老态了,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裤子上挂着表链:一副松弛、肥胖的样子,恶狠狠地瞪着镜头。
另外一张一九三七年拍的照片,本雅明坐在位于巴黎的国家图书馆里。可以看到他身后不远处一张桌子前坐着两个人,两人的脸都看不清。本雅明坐在右前方,可能是在为他已写了十年的关于波德莱尔和十九世纪巴黎的著作做笔记。他在查阅左手托着的一本摊开的书——看不到他的眼睛,可能是在看照片的右下角。
他的挚友格肖姆?舒勒姆描述过他一九一三年在柏林第一次遇见本雅明的情景。那是在犹太复国主义青年小组和自由德国学生联合会犹太人成员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二十一岁的本雅明是该学生联合会的领袖。他“发表即兴演讲,看也不看面前的观众,眼睛盯着远处的天花板一角,在那里慷慨陈词,高谈阔论,其演讲词据我现在记忆,马上就能拿出去发排”。
他是法国人所谓的抑郁寡欢的人原文为un triste。——译者。青年时代,他表现出的特征似乎就是“深刻的悲伤”(舒勒姆语)。他视自己为忧郁症,但对现代心理学的标签嗤之以鼻,而代之以占星术的一个标签:“我是在土星照临下来到这个世界——土星运行最慢,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滞的行星……”除非我们读懂了他的主要作品:一九二八年出版的论德国巴洛克戏剧的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The Origin of German Trauerspiel字面意义即“悲悼剧”。])及其从未能完成的《巴黎:十九世纪之都》(Paris, Capital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忧郁理论,否则,便无法充分理解它们。
本雅明将自己及其性情投射到他所有的主要写作对象身上,他的性情决定了他的讨论对象。他在这些对象,如十七世纪巴洛克戏剧(这些戏剧将“土星式的淡漠忧郁”的不同层面戏剧化)和那些他就其作品写出了极其精彩评论的作家——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和卡尔?克劳斯Kraus, Karl(一八七四——一九三六),奥地利文学家,讽刺方面的想象力和对语言的驾驭堪与尤维那利斯和斯威夫特相媲美。在德国文学中,他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杰出作家。但由于他的作品用语是独具特色的地道德语,难以翻译。主要作品有《道德与犯罪》(一九八)、《警句与矛盾》(一九九)、《夜晚》(一九一九)、《语言与谎言》(一九二九)等。——译者身上看到的正是他的性情。他甚而至于在歌德身上也发现了土星性格特征。因为,尽管他在那篇讨论歌德《亲和力》的(仍未译入英文的)出色的辩论文中提出反对通过一个作家的生活来阐释作品,但是,他还是在对文本所作的最深刻的思索中有选择性地运用了作家的生平,即那些揭示出忧郁症和孤独症患者的信息。(因此,他描写了普鲁斯特的“将世界拖进其漩涡中心的孤独”;他解释了卡夫卡,正如克利Klee, Paul(一八七九——一九四),瑞士画家,作品用形、色、空间等直接表现个人情感,善于在绘画中借助于音乐的形式,认为“艺术是创作的象征”,其绘画与理论对二十世纪现代派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译者一样,为何“在根本上是孤独的”;他引证罗伯特?瓦尔泽Walser, Robert(一八七八——一九五六),瑞士德语作家,被视为卡夫卡的先驱。——译者“对生活中的成功所怀有的恐惧”。)我们不能借助于生活来阐释作品,但可以通过作品来阐释生活。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