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正版新书】
  •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52.9 6.6折 80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识途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3792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31308238

上书时间2024-07-0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识途,男,原名马千木,1915年生于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1945年毕业。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等职。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在地下》《百岁拾忆》等。

目录


内容摘要
年过百岁仍笔耕不辍的老作家,在全世界也数不出几位。
马识途老人一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或厕身庙堂,或寄迹草野,或为各界名流,或为贩夫走卒,千人千面,各有特点,鲜活地保留在他的脑海中,是他从事创作的不竭的生活来源。
马老观察力敏锐,记忆力超人,在与人接触时,他善于捕捉闪光点,这本书,写的虽多是小事,却并非闲书,是百岁老人一生经历的浓缩,充满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马老笔力雄强,用饱蘸感情而又是非分明的文字,为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人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的速写。

精彩内容
 鲁迅我两次看到鲁迅对于鲁迅,我是看到过的,我说的是看到过的,不是说见到过的。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在他去世前,我还不过是一个中学生,怎么可能和他相见过呢?但是我的确看到过他,而且有两次,我终生难忘。
1932年,我在北平大学附高中上学,那个学校的校长是留学法国回来的教授,主张自由平等博爱那一套,所以民主风气比较浓厚,有许多思想进步的同学,同班有一个叫张什么的同学就是一个。有一天他约我出去听一个讲演会,我问他谁的讲演,他说去了就知道。我们到了和平门外师范大学的大操场上。他才告诉我说是一
场秘密集会,而且主要是听鲁迅的讲演。我能被秘密通知来听鲁迅讲演,我也算是进步分子了,我很高兴,还有点得意。
不多一会儿,看见一个个儿不高比较瘦的半大老头登上桌子,没有人介绍,也
没有客套话,就开始讲起来。哦,这就是鲁迅!鲁迅讲了些什么,他那个腔调我听不清楚,我似乎也不想听清楚,能第一次看到鲁迅,而且在这种场合看到鲁迅,也
就够了。不多一阵,鲁迅讲完,忽然就从桌上下去,消逝得没有踪影。我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讲完的。人群纷纷散去,我们也回平大附中去了。
在路上,张同学才对我详细地讲关于鲁迅的情况。
他说,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中国新文化的领军人物,同情中国革命。反动派特别忌恨他,所以这次他是秘密到北平作讲演,知道的人不多,你不要告诉别人。我说:“我在初中时就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很崇拜他。你约我去,让我看到了鲁迅,我很高兴。”从此,我就成为他们进步分子的一员了。
第二次看见鲁迅,那是在几年之后的1936年的10月鲁迅去世之后了。
1933年日本军侵入北平郊区,大家纷纷逃难南下,我也随大流逃到上海,插班考进浦东中学。上海果然不同,各种杂志报纸,五颜六色封面的新书,美不胜收。
特别是《生活》三日刊,很有特色。同时我被告诉,鲁
迅的文章常在《申报》“自由谈”栏目上化名刊出,常被国民党查禁,要靠自己去寻找。于是我读《生活》之外,便是和有进步思想的同学天天猜想找到鲁迅化名刊出的杂文,这成为一种时麾,甚至把类似的杂文(如唐瞍的)猜错成鲁迅的杂文。
上海的各界救亡运动,蓬勃展开,各种进步小册子、杂志读不完,进步的电影如《大路》《渔光曲》等看不完,推动着我们这些正在寻求救国之道的青年迅速进步。1935年,北平传来“一
二·九”学生救亡运动的号召,上海各界群起响应。我参
加了去南京请愿等进步活动。鲁迅一直是我的精神导师。1936年我考进南京中央大学,并在那里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秘密学联。1936年10月,上海传来了鲁迅逝世要大出殡的消息。我也不知道哪来那样大的勇气,向中大请假后从南京到上海参加鲁迅的葬礼。
我到了上海,首先奔到上海万国殡仪馆去向鲁迅遗体告别。在大门悬着“鲁迅精神不死,中华民族永生”的大挽对,我拍了一张照片。到礼堂远远看到鲁迅睡在那里,虽然不准靠近,我到底还是远远地向鲁迅鞠躬后退出,再拍一张鲁迅的相,这便是我第二次看见了鲁迅。后来参加了送葬的群众队
伍,在路上还和警察、特务发生冲撞,还是走到了沪西的万国公墓完成送葬,我才回到南京。
我很珍视那两张照片,一直设法保存到解放,后来联大中文系同学王士菁(现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离休)参加编辑《鲁迅全集》,我把这两张照片寄给他们,他们没有用,却又未退还我,王士菁去查无下落,不知谁
收藏去了。我失晦没有复印留底,这可是我唯一的一次看见鲁迅的留照。
现在听说对鲁迅有各种说法,我不管怎样,始终认为鲁迅是伟大的中国人,我虽然只看见过两次,却一直是在我的人生途程上立着的一块丰碑,无论说什么,我坚持我一直说的一句话:“鲁迅是中国的脊梁骨,巴金是中国的良心。”后来我有两次到上海出差,曾去鲁迅的墓地参拜。
一次是解放前到万国公墓,在墓葬群中,好不容易找到十分平凡的鲁迅墓,很冷落。另外一次是1992年到上海给巴金老人祝九十寿时,到虹口公园。虹口公园为鲁
迅建立了颇为庄重的大墓园,在墓地前的条凳上坐了许多人,有更多的人站在墓碑前伫立凝视,有的在献花鞠躬。我在墓前参拜后,在一
处石条上坐了好一阵,颇有些感慨。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