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正版新书】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正版新书】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正版新书】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正版新书】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正版新书】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30.1 4.6折 65 全新

库存3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9528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5元

货号31391452

上书时间2024-07-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Paris Review)持久、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2012年,经《巴黎评论》授权,简体中文版“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正式推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是该系列的一辑,共收录以下15位作家的长篇访谈:拉尔夫•艾里森、罗伯特•弗罗斯特、伊利亚•爱伦堡、路易-费迪南•塞利纳、阿瑟•米勒、约翰•多斯•帕索斯、海因里希•伯尔、哈罗德•布鲁姆、钦努阿•阿契贝、罗伯特•戈特利布、约翰•勒卡雷、A.S.拜厄特、乔纳森•弗兰岑、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凯尔泰斯•伊姆莱。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15位受访作家简介:

 

 

 

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1914—1994),美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53年凭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75年成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文学圣山上的众神之一”。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曾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伊利亚•爱伦堡(Ilya Ehrenburg,1891—1967),苏联作家,代表作《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1961),法国小说家,1932年凭代表作长篇小说《茫茫黑夜漫游》获法国雷诺多文学奖,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威廉·巴勒斯、冯内古特等作家皆深受其影响。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美国剧作家,以戏剧《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闻名,1949年获普利策戏剧奖。

 

 

 

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1970),美国小说家,以长篇小说《美国》三部曲闻名于世。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1917—1985),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2019),美国文学评论家,20世纪下半叶英语世界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以《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误读图示》等著作闻名于世。《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批评的艺术”子单元的首位受访者。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1930—2013),尼日利亚小说家、诗人、评论家,2007年国际曼布克奖得主,现代非洲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非洲文学之父”。

 

 

 

罗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1931— ),美国作家、出版人,被广泛视为 20世纪下半叶伟大的编辑之一,历任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克瑙夫出版社、《纽约客》杂志总编辑,托妮·莫里森、约翰·契弗、莱辛、萨尔曼·鲁西迪等著名作家都是他的作者。《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编辑的艺术”子单元的首位受访者。

 

 

 

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1931—2020),英国间谍小说大师,以长篇小说系列“史迈利三部曲”闻名,《泰晤士报》将其评为1945年以来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之一。

 

 

 

A.S.拜厄特(A. S. Byatt,1936— ),英国小说家、诗人,1990年布克奖得主,《泰晤士报》将其评为1945年以来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之一。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1959— ),美国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纠正》《自由》等,被《时代》杂志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Emmanuel Carrère,1957— ),法国作家、编剧,费米娜文学奖、雷诺多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得主,代表作有《搅局者》等小说和《对面的撒旦》等非虚构作品。

 

 

 

凯尔泰斯•伊姆莱(Imre Kertész,1929—2016),匈牙利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者简介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六十多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媒体评论】

《巴黎评论》是二十世纪——以及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少数几个真正重要的文学杂志之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每期《巴黎评论》我都有,我非常喜欢上面的访谈。如果把它们编成书,那将是伟大的书,对《巴黎评论》本身也很有益。

——欧内斯特·海明威

 

几乎从记事起,我就被《巴黎评论》的访谈所深深吸引。它们汇集在一起,构成对“文学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好的、现成的探究。从许多方面看,问文学是“怎样的”比问“为什么”更有意思。

——萨尔曼·拉什迪

 

在我写长篇小说时,每次卡住,我都会本能地从桌旁站起来,在那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重读《巴黎评论》对福克纳、纳博科夫、多斯•帕索斯、海明威或者厄普代克的访谈,努力找回对写作的信念,找到我自己的路。……多年后,在我自己也出现在《巴黎评论》上之后,再度重读这些访谈,是为了唤醒自己写作初期的希望和焦虑。三十年过去了,读这些访谈时我仍带着当初的热情。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被引入歧途:我比以往更强烈地感受到了文学带来的欢乐和苦恼。

——奥尔罕·帕慕克

 

《巴黎评论》的访谈总是从的视角切入大作家们的内心和写作伦理。你独自坐在沙发上集中阅读它们,就能获得艺术硕士(MFA)创意写作课程的训练。

——戴夫·艾格斯

 

应该在酒会、朗读会、婚庆、狂欢等各种各样的热闹场合把《巴黎评论》的这些访谈集派发出去。它们也非常适合从高中一直到艺术硕士课程的各级学校课堂使用,事实上,我曾用这些访谈开设整整一个学期的创意写作课。别的地方哪里还能让我找到世界上伟大的作家和他们说过的智慧、荒唐、愤怒之言,并把它们带进课堂呢?这些访谈精彩纷呈,令人激动,不可或缺。

——科伦·麦凯恩



目录
拉尔夫·艾里森(1955) 唐江/译
罗伯特·弗罗斯特(1960) 徐淳刚/译
伊利亚·爱伦堡(1961) 陈焱/译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1964) 陆源/译
阿瑟·米勒(第一部分,1966) 黄建树/译
阿瑟·米勒(第二部分,1999) 黄建树/译
约翰·多斯·帕索斯(1969) 晏向阳/译
海因里希·伯尔(1983) 吴筠/译
哈罗德·布鲁姆(1991) 刘志刚/译
钦努阿·阿契贝(1984) 杨振同/译
罗伯特·戈特利布(1994) 彭伦/译
约翰·勒卡雷(1997) 文泽尔/译
A.S.拜厄特(2001) 杨向荣/译
乔纳森·弗兰岑(2010) 林晓筱/译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2013) 朱艳亮/译
凯尔泰斯·伊姆莱(2013) 舒荪乐/译

内容摘要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ParisReview)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
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主编推荐
★15位著名作家:本书收录以下15位著名作家的长篇访谈:拉尔夫•艾里森、罗伯特•弗罗斯特、伊利亚•爱伦堡、路易-费迪南•塞利纳、阿瑟•米勒、约翰•多斯•帕索斯、海因里希•伯尔、哈罗德•布鲁姆、钦努阿•阿契贝、罗伯特•戈特利布、约翰•勒卡雷、A.S.拜厄特、乔纳森•弗兰岑、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凯尔泰斯•伊姆莱。
★15位知名译者:唐江、陆源、彭伦、文泽尔、杨向荣、林晓筱等15位知名译者联袂翻译。
★10+幅珍贵手稿:定制收录10+幅珍贵作家手稿图,带你重返文学杰作的诞生现场。

媒体评论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15位受访作家简介:

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1914—1994),美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53年凭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75年成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文学圣山上的众神之一”。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曾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伊利亚•爱伦堡(Ilya Ehrenburg,1891—1967),苏联作家,代表作《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1961),法国小说家,1932年凭代表作长篇小说《茫茫黑夜漫游》获法国雷诺多文学奖,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威廉•巴勒斯、冯内古特等作家皆深受其影响。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美国剧作家,以戏剧《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闻名,1949年获普利策戏剧奖。

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1970),美国小说家,以长篇小说《美国》三部曲闻名于世。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1917—1985),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2019),美国文学评论家,20世纪下半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以《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误读图示》等著作闻名于世。《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批评的艺术”子单元的首位受访者。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1930—2013),尼日利亚小说家、诗人、评论家,2007年靠前曼布克奖得主,现代非洲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非洲文学之父”。

罗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1931—  ),美国作家、出版人,被广泛视为 20世纪下半叶伟大的编辑之一,历任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克瑙夫出版社、《纽约客》杂志总编辑,托妮•莫里森、约翰•契弗、莱辛、萨尔曼•鲁西迪等著名作家都是他的作者。《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编辑的艺术”子单元的首位受访者。

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1931—2020),英国间谍小说大师,以长篇小说系列“史迈利三部曲”闻名,《泰晤士报》将其评为1945年以来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之一。

A.S.拜厄特(A. S. Byatt,1936—  ),英国小说家、诗人,1990年布克奖得主,《泰晤士报》将其评为1945年以来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之一。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1959—  ),美国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纠正》《自由》等,被《时代》杂志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Emmanuel Carrère,1957—  ),法国作家、编剧,费米娜文学奖、雷诺多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得主,代表作有《搅局者》等小说和《对面的撒旦》等非虚构作品。

凯尔泰斯•伊姆莱(Imre Kertész,1929—2016),匈牙利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